寰宇古今 ✐2023-11-01

孫中山無其人

史述

 

  據近代史書載: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生。不過,經查核,實無孫中山其人。既未生過,在1925年3月12日,逝世於北京的,又是誰人?
  後來,在南京造起巍巍建築,號稱“中山陵”,埋葬的又是甚麼人?說來似乎奇怪,既未曾生,按簡單邏輯,也必未曾死。那麼,所葬是誰?


南京中山陵
Photo by Long Tang

  陵,又是漢代以後,天子墓葬的專稱。孫文先生,領導革命,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建樹功勛,怎地又重新搞出陳舊帝皇的“山陵”來!
  如果定要經過授權發掘,葬的正是—
  故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文。何不稱“孫文”墓塚?
  如果誰覺得“中山”之名,像是個大和民族裔,實在並不差。事緣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十月,孫文在倫敦被清使館拘押;經英人康德黎等多人營救,獲釋後,到了日本,與浪人結交;本來列名為“四大寇”的孫文,獲脫寇籍,得尊崇榮為“革命家”稱號。
  1897年,在日本浪人陪同下,覓旅舘入住時登記,取日人化名“中山樵”(中山為姓,樵為名)。先生並不缺少化名,以後,並未用為中文名。所有署名文件,題字,均用正名“孫文”;從未用過“孫中山”。別人稱號他,除官銜外,稱他為“孫先生”;他自己很喜歡,加以確認,以為夠平民化;親朋故友則稱之為“逸仙”。
  當選任大總統的是“孫文”;寫遺囑時,最後一口氣在,仍署名“孫文”。有一份是給蘇聯共產黨的“遺告”。
  那麼“孫中山”這名,是誰取的?如何叫起來的呢?是當權親日派的軍閥,後生輩,為了取悅日本人,給湊合成這個名字,認日作父,稱為“國父孫中山先生”。想起來可算中外有獨無偶的事件。
  英美派的人,都稱之為“孫逸仙博士”;蘇聯給辦了個“孫逸仙紀念大學”,最有名的校友是蔣經國先生。
  至於代表中國人的愛國人士,如章太炎等,則直稱孫先生為:“孫文”,不失尊嚴,絕非有涉不敬。官方文件如此記載。有歷史不作如此書,只能算是稗史,不循正規。
  孫文先生是基督徒。據說,在受洗的時候,區鳳墀長老給取名“日新”。日後,因以為“逸仙”的同音。若為直呼“孫文”不好,可稱“日新”,古雅而有意義。先生的本籍為廣東香山縣,被改為“中山縣”;若要更正名以紀念,當然以“日新”最好;先生別號“德明”,可昭修德,藉勉國人,發揚中國文化。若光復舊稱“香山”,則可循國人向例,議稱為“香山先生”以示尊敬。這樣,也免得外國有覬覦“中山”的藉口,蓋防患於未然也。
  史筆彤書,必須直言無隱,不容有所曲解避諱;希望今人作負責的事,使有真實可信的文字存世,後人景仰典型,踏着先賢的腳蹤,行光明的道路。阿們。

插圖:

  1. “People in Sun Yat Mausoleum” by Long Tang (pexels.com, accessed 11/2023)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談天說地

約但河的水 ✍亞谷

點點心靈

蘇州平江街的水巷風情 ✍音凝

點點心靈

促織 ✍吟螢

談天說地

春秋炎涼精衛遺恨 ✍于中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