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復興運動—撒母耳的平安祭
緒承在神全家盡忠的摩西,以法蓮支派的約書亞,領以色列進入迦南地。遵照約瑟的遺囑,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帶着約瑟遺體,安葬在古城示劍,雅各的那塊地上。約櫃和會幕,就安置在附近的示羅。
在約櫃前事奉的祭司,傳到了以利,兼為士師。他墨守成規,時光荏苒,到了暮年。他尊重兩個不肖子,過於敬畏神,立他們作祭司;可是他們貪腐成性,犯罪妄為,不認識耶和華。在一次抵抗非利士人的戰爭中,二子雙雙陣亡,父親以利也崩逝;約櫃被擄流離失所。
沒有人注意,神興起了祂的僕人撒母耳。以利的劣子們,沒來得及嫉妒他,非利士人也未注意毀滅這幼苗。
約櫃在基列耶琳許久。過了二十年,以色列全家都傾向耶和華。撒母耳對以色列全家說:“你們若一心歸順耶和華,就要把外邦的神和亞斯他錄從你們中間除掉,專心歸向耶和華,單單的事奉祂,祂必救你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撒母耳記上7:2-3)
那是一個靈性低落的時代。遍地黑暗,不見一絲希望的光芒。十二支派邦聯的以色列,堂堂神的子民,居然被非利士人長久壓制。那個區區海賊民族,只有五城連合。
約櫃被擄。榮耀離開以色列了。
小撒母耳出去,宣揚神的話。回來時,眼見這敗落的景象!銅祭壇冷落了,連上面陳舊的灰,也已經被山風掃淨。沒有人來獻祭。祭司家族,沒有祭餘的食物可吃,和利未人一起散夥,各奔西東。
示羅空落已久的會幕,已經漸漸腐敗,倒塌。孤兒撒母耳,在廢墟徘徊,眼見身歷這些事。
撒母耳長大了。耶和華與他同在,使他所說的話,一句都不落空。從但到別是巴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華立撒母耳為先知。耶和華又在示羅顯現。因為耶和華將自己的話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把這話傳遍以色列地。(撒母耳記上3:19-21)
示羅的燈光,最後也熄滅了。撒母耳移回他自己老家拉瑪居住,就是拉瑪瑣非,別譯蘇弗(撒母耳記上1:1,9:5)。
他仍然為國家的復興禱告,期望神重建示羅倒塌的帳幕;他也帶着神的信息,出去旅行各地。因為地近便雅憫邊界,所以鄉人知道他的名字—“這城裏有一位神人,是眾人所尊重的,凡他所說的全都應驗。”
撒母耳所傳信息的中心,常是勸以色列人悔改,脫離偶像崇拜,復興就必臨到。平安祭,午餐團契,禱告會,傳揚悔改復興的信息。二十年如一日。
百姓的心,漸漸甦醒了。他們傾向耶和華,憧憬着建立自己的王國。
就這樣,有一天,未來的“王”終於來敲門。撒母耳先知,知道此人的來頭,取出平安祭牲最美部分的腿,與來客分享;後來並在眾民前膏立他,是為以色列的首位君王—掃羅。(9:15-10:1)
掃羅,高過所有人民一頭,可是這“最高領袖”,並不關心宗教,在基比亞建立他的王宮,發展禁衛軍,把撒母耳撒在一邊。
撒母耳作他無聖所的祭司。在家裏,用餐有肉食的時候,總是把潔淨的牲畜,先獻為平安祭,然後與眾人共同用餐,禱告,團契。
他還是周遊宣講復興的信息:光復約櫃,重建聖所。他旅行中,每到一個地方,常是先獻上潔淨的家畜為平安祭,與一家族社區,共同用餐。有時撒母耳自備一隻羊羔帶着同行,方便他的平安祭餐。
有一天,他來到伯利恆,進入耶西的家;耶西是波阿斯和摩押女子所生的後裔。
撒母耳照例是獻平安祭再用餐;不過這次他作了一件不平常的事—把耶西的幼子大衛,當作是貴賓,越過他的長兄們,把所帶的膏油,澆在大衛頭上。
餐後,撒母耳照舊傳講復興的信息:光復約櫃,重建聖所。悔改,捨己,奉獻!
鄉下人,年輕人,誰聽得進去?竟出有心人!
不知甚麼時候,幾個年輕人組織了個立志會,連會長和書記都沒有,只是一同禁食禱告,祈求復興。
我們聽說約櫃在以法他,
我們在基列耶琳就尋見了。
我們要進祂的聖所,
在祂腳凳前下拜。
耶和華啊!求你興起,
和你有能力的約櫃同入安息之所。(詩篇132:6-8)
許多年之後,他們的領袖,回憶在以法他(伯利恆),聽到的信息,是神人撒母耳,在幾個鄉下小伙子的心裏,撒下的復興種子。撒母耳僅是撒下酵母耳,未及見到王國的建立。是大衛王如此寫。
插圖:
- “White Dandelion Under Blue Sky and White Cloud” by Pixabay (pexels.com, accessed 6/2024)
(同載於聖經網 aboutbible.net 之“天上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