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 ✐2022-11-01

戰爭與荷馬伊利亞得

于中旻

 

戰爭是人類歷史上的破壞性行為。
  戰爭的目的,是使用武力,迫使敵方的意志,屈服於己方的意志。
  在理論上可以分別:有的戰爭為光榮,有的為正義,有的為利益。失去和平,就發現戰爭。
  人類文明的發展,始於族群社會的集結;因此,文明與城市化聯結在一起的。大規模的戰爭,也隨着城市社會的發展而來。人口積聚,難免發生火災;水的積聚,容易發生洪災;墮落的人群聚,構成戰爭災難的條件。

我們還是擇取以色列的歷史來看。
  按照神的旨意和引導,照祂與亞伯拉罕立的約,以色列在埃及文明搖籃長成;靠羔羊血救出來。第一場獨立戰爭,是神替他們打的,當然得到完全勝利。摩西手裏拿着神的杖,對百姓說:“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出埃及記14:13-14)摩西向紅海伸杖,水就分開;以色列人踏着海底的乾地經過,水又復合,埋葬了所有的埃及追兵。從此,紅海這邊,有了以色列民族。
  以色列民族到了利非訂,地名意思“休息之地”;因為需要休息。曠野古老的遊牧亞瑪力民族,不扶厄濟困,卻企圖趁機搶奪財物,擄掠人口。摩西後來敘述:“他們在路上遇見你,趁你疲乏困倦,擊殺你儘後邊軟弱的人,並不敬畏神。”(申命記25:17,18)
  摩西任用第二代的領袖約書亞,領兵打保衛戰;摩西在山上舉手禱告,“耶和華尼西”,神的旌旗下,神使以色列人獲得完全的勝利。太陽下山時,約書亞用刀殺了亞瑪力王(出埃及記17:8-14)。在屬靈意義上,這代表靈命與肉體的戰爭,是繼續不停,與生命的存在同樣長久。
  最可恥,也最嚴重的,是“利未人之妾”案件。利未人挈失德的妾歸回,在基比亞遭惡徒群姦致死。便雅憫支派不問是非,“左袒”自己族人,拒絕懲惡除奸,反作不義之戰。最終徹底失敗,幾乎滅絕。(19:1-21:25)
  以色列內戰中,最愚昧的事件,莫過於押尼珥對約押的挑戰:“讓少年人起來,在我們面前戲耍吧!”結果犧牲了二十四無辜戰士,加上約押兄弟捷足善跑的亞撒黑;後來,又賠上押尼珥自己的生命!(撒母耳記下2:16-32,3:30)


約押殺害押尼珥

  以色列分裂,成為南朝北國,大部分的時間,人力物力,還是用之於內消內耗。最後國破家亡,戰爭也終於停息了。要等大衛的子孫,坐在寶座上,才是人類歷史的結束,基督永遠榮耀的國度臨世。
  總結神子民的戰史,可以看出奇異的現象,敵軍明顯無制勝之能,以色列有致敗之道。在神全家盡忠的摩西,知道神的法則(詩篇103:7),他在留給以色列語重心長的遺詩中,有話如此說:

至高者將地業賜給列邦,將世人分開;
就照以色列人的數目,立定萬民的疆界。
耶和華的分,本是祂的百姓;
祂的產業,本是雅各。
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
就環繞他,看顧他,保護他,
 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
惟願他們有智慧,能明白這事,
肯思念他們的結局。
若不是他們的磐石賣了他們,
若不是耶和華交出他們,
一人焉能追趕他們千人,
二人焉能使萬人逃跑呢?(申命記32:8-10,29,30)

當他們離棄神,神撤去祂的護衛,就是敵人勝利的機會。
  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從邦聯,到王國,打了許多的戰爭,有禦敵,也有內戰。為擴張自己的榮耀,慾望,和利益的,總是收取失敗的苦果。甚麼時候順從神的旨意,為神的榮耀和正義而戰,必然獲得勝利—真實的勝利。
  “各人任意而行”的士師時代,女士師底波拉有句值得記取的名言:“以色列人選擇新神,爭戰的事就臨到城門。”(士師記5:8)至今仍然有效。人以物質造成的偶像,或以物質為偶像,都是惹神憤怒,引致戰亂,造成失敗。
  與神和好,與人有和平,就沒有失敗。
  這法則和教訓,今天對我們仍然有同樣的意義。

看另一場古老的戰爭。
  荷馬史詩中的伊利亞德,敘述希臘城邦聯軍,與特洛邑的十年持久戰爭。起因於海倫,據說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子。已經羅敷有夫,是斯巴達王麥耐勞斯(Menelaus)的王后。特洛邑王浦瑞模(Priam)的王子中,有個風流倜儻的波里思(Paris),相信“男人不能得到的,是最好的”,用有效的甚麼手段,弄得海倫跟他私奔。
  麥耐勞斯認為有損作丈夫的光榮,希臘諸城邦也以為有損光榮,不能坐視不顧;依盟約組成聯軍,舳艫絡繹,檣帆蔽日,進伐特洛邑。盟主阿迦門農(Agamemnon)為主帥,是麥耐勞斯的老大哥;猛將如雲,其中有號稱天下無敵的亞奇力(Achilleus),智勇雙全的奧德修(Odysseus)等人。
  在戰爭發生之前,奧德修伴同海倫的本夫麥耐勞斯,往特洛邑去,索求和平送還海倫,以期避免流血戰爭。但情夫一方,雖自知理虧,卻予以拒絕。真實的原因,是為了面子,不甘示弱,要維護光榮和尊嚴—不顧道德天理,把自傲當作最重要。

莎士比亞劇特洛伊勞和克蕾西達Troilus and Cressida)裏面,道德觀念低於平常人的特洛伊勞(Troilus),客觀分析戰爭的前因後果:

“波里思引起的火,焚燒我們全體。
呼喊,特洛邑人,呼喊!海倫是禍害。
呼喊,呼喊!特洛邑燒毀,或讓海倫去。”(Ⅱ,ii)

另一名同胞兄弟赫克特(Hector),更遠為睿智:

“海倫是斯巴達王的妻子,
盡人皆知她是,道德律
自然和國法都大聲呼喚
要她回去。若固執
行錯誤以為不是錯,
只有鑄成更嚴重的錯。赫克特的意見
是真理正道。…”(T&C.Ⅱ,ii

可惜,他們珍愛那個自己套在頭頂上的光環,成為勒死自己的繩索,不肯釜底抽薪,解決爭端。由個人情感牽纏的家庭問題,造成國際戰爭,終於焚毀於火。

從為何而戰,說到如何為戰。
  戰爭的勝敗,不僅在於戰技,更重要的是紀律。紀律使麾下萬軍如同一人,聽從首領的指揮,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有節度,同目標。這樣,才可以協和,融洽,同心同德。這是致勝的要素。
  希臘聯軍,也是個人英雄主義為祟,以個人的光榮,駕凌整體得失的考慮。頓兵岸邊,師老軍疲,失其鋒芒。偉大的勇將亞奇力,挑戰偉大的統帥,罷戰怠攻,在帳篷裏恣肆安居,任由敵軍第一戰將赫克特耀武揚威逞英雄。
  奧德修看在眼裏,哀在心裏,痛切剖析原因,是“失去規律,級秩混亂”。莎士比亞藉奧德修的口,把英國當時的語境,移植到希臘的設境,強調他有關“Degree”的理論—本意是梯子的梯級,用於所有的級秩規制:

觀察天上萬象,星宿及其中心,
依循級秩,先後,位分,
規律,途徑,均衡,時序,形式,
職位,軌跡,都有次第行列。
因此榮耀的太陽為中心…
如果失去級秩,鬆弛弦綫,
聽啊,將有何等的混亂!各樣事物
只剩下衝突,有節制的眾水
若放任掀起根底泛濫邊岸,
全球堅實的土地都被浸漫。…
偉大的阿戈縵農,
這場混亂都因為失去級秩規制。(T&C.Ⅰ,iii

不過,希臘文化基本上是“光榮文化”,重視尊嚴,過於真理;交戰雙方,都執着同樣思路,難免衝突。
  後來有學者分析,認為希臘文化是“羞恥感文化”,最重要的是“光榮”;清教徒文化是“罪疚感文化”,最重要的是“正義”。大致言之成理。不過,歷史文化是遞進加上融合,人也是如此。中世紀的基督教和王公,所有的糾紛到戰爭,儘管打着“正義”,“真理”的旗號,實際上爭的還是榮耀,財利!   工業革命以後,功利主義挂帥,連面具都撕下,赤裸裸表明所爭的是利益,所取的是資源。
  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論威爾遜總統(Pres. Woodrow Wilson, 1856-1924),在巴黎和會上的善意:“如同奧德修,總統坐着的時候,看來更為聰明。”時間已過了二十多個世紀,奧德修的智慧,依然為人紀念。只是戰爭非坐着打的,坐着不能得勝;歷史上的和平,不過是戰爭的間歇。
  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大戰,中間不過三十年,人類還沒見最後的戰爭。
  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建立美國的智者,也曾說過:“依我看,從沒有好的戰爭或壞的和平。”
  中國的“春秋無義戰”,也可作人類歷史的縮影—實在是,儘管口宣仁義,只是擴張自己的私慾,掠奪戰利品和榮耀,從不知道邊界。惟有和平之君主耶穌基督再臨統治,止息戰爭,實現光明的國度。

(同載於聖經網 aboutbible.net 之“天上人間”)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談天說地

認識回教 ✍林向陽

談天說地

魯則福:法治與君權 ✍馮虛

書香陣陣

讀書樂:誠信-中國誠信報告 ✍余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