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本網站園地公開
請賜稿
 

 

 
寰宇風情
土耳其


土耳其
伊斯坦布爾Istanbul



首頁>寰宇風情>土耳其>

伊斯坦布爾城市介紹

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海港,也是巴爾干、高加索和西亞結合部地帶最大的城市,位于歐洲和亞洲之間的三角形半島上,人口950萬,市區面積約1600平方公裡。其中,歐洲部分728平方公裡,亞洲部分897平方公裡。

伊斯坦布爾扼黑海、馬爾馬拉海出入門戶,當歐亞交通要沖,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曾為羅馬、拜占庭和奧斯曼帝國三朝古都,歷經風雨。據考古發掘,早在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就有人居住在如今伊芳市小珍珠湖畔的亞勒姆布爾佳斯岩洞裡。費基爾山和庫爾巴勒溪附近亦有大量西元前5000年左右時期人類定居的考古發現。

據史料記載,西元前660年,來自希臘邁加拉城和愛琴海城市米勒托斯的移民在其首領拜薩斯(根據古希臘傳說,拜薩斯是海神波塞冬和美神凱利爾薩的兒子)的率領下,在如今金角灣邊名叫皇宮鼻的地方依山修築了衛城,定名為拜占庭。西元前513年起,拜占庭先后被波斯人、雅典人和斯巴達人占領。西元前340年,馬其頓的菲利普大帝利用雅典和斯巴達戰爭之機,占領了拜占庭。亞歷山大大帝統治希臘后,西元前334年,擊敗了馬其頓人和波斯人,占領了拜占庭。西元前278年,加拉太人攻占了拜占庭,並較大規模地毀壞了城市。西元前146年,羅馬帝國占領了拜占庭。面對不斷擴大的疆域,羅馬皇帝感到在帝國的東部需要強有力的行政管理,于是將拜占庭定為東都。此后,城市得到大規模修建。如跑馬場(建于西元前203年)等許多著名建築都建于這一時期。
西元324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從羅馬遷都于此,將其重修。西元330年5月11日,拜占庭被改名為新羅馬。君士坦丁大帝死后,又被改名為君士坦丁堡。該城逐漸成為基督教的中心。西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后,君士坦丁堡成為東羅馬帝國首都。在這一時期,城市建設中涌現出一種複古思潮。建築物大多以古希臘風格為模板。其中最著名的是聖索菲亞大教堂。古城牆也建自這一時期。至西元591年,城市已成為古絲綢之路的西部重鎮,達到鼎盛時期。此后,該城屢遭西亞地區諸王朝侵擾,城市受到一定破壞,一些精美的建築物被毀。西元673-677年,阿拉伯人占領該城。西元十世紀起,東羅馬帝國開始受到保加利亞人、塞爾維亞人和突厥人來自東西兩面的威脅。1204年,十字軍攻陷了該城,城市又一次遭受大規模破壞。雖然自1261年起,城市開始得到重建,但很難恢複昔日風采。
西元1453年,奧斯曼蘇丹邁赫邁特二世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改其名為伊斯坦布爾並定都于此。建都初期,由于戰爭原因,城市人口稀少,為改善這一狀況,大批移民遷入城市。這樣,在奧斯曼時期,伊斯坦布爾呈現出一個多種族、多宗教大融合的局面。1520-1566年,蘇萊曼大帝統治時期,對伊芳市進行大規模的重建,出現了大批著名的建築。同時,如古城牆、城市引水工程、地下儲水宮等大批古建築也得以修複。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法、德等國強占伊斯坦布爾市長達5年。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同協約國簽定了洛桑和約,使土耳其完全獲得了獨立。根據條約規定,10月6日,土耳其武裝部隊進入伊芳市。同年,阿塔圖爾克領導土耳其民眾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出于安全和擺脫奧斯曼封建帝國形象等原因,安卡拉取代伊斯坦布爾成為共和國首都。從此,伊斯坦布爾成為土最大的工業、商業、海陸空交通、貿易和文化中心。全國50%的進口、15%的退場門透過該城市進行。GNP總值約占全國的51.5%。工企業所有人要有紡織、服裝、食品加工、水泥、玻璃、建材、造紙、化工、電子、機械、軍工、煙草、船舶製造等。郊外耕地較少,但農業發達,作物主要有小麥、燕麥、大麥和紅菜頭等。此外,漁業、畜牧業、園藝業也比較發達。

伊斯坦布爾是世界上唯一的跨兩大洲的城市,是聯系歐亞兩大洲的樞紐,公路和鐵路四通八達。為解決博斯普魯斯海峽橫斷歐亞交通的問題,土政府耗巨資在海峽上建起兩座大橋。1973年土建國50周年國慶之際,第一座連接歐亞的斜拉網索公路吊橋-“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建成,改變了以往必須乘坐渡輪往來于海峽兩岸的局面。1988年,第二座海峽大橋--“征服者蘇丹邁赫邁特大橋”亦得以落成通車。從此,一分鐘之內乘車往返于歐亞之間,成為伊芳市居民和土耳其民眾的驕傲。伊芳市還擁有世界聞名的航空港阿塔圖爾克國際機場,該機場規模宏大、設施先進,可起降各種大型噴射機。

伊斯坦布爾以眾多名勝古跡和伊芳斯蘭教清真寺而聞名。古城四周有城牆,總長7.2公裡,城牆上有內外牆壘,牆外有護城河。原有92座城牆塔樓,其中有56座保存至今。水上城牆建于431年,環半島頂端與陸上部分連接,大部分牆體至今猶存。市內拜占庭時期的建築遺跡有︰被焚毀的圓柱、雙層水道(建于366年)、“金門”凱旋門、君士坦丁宮(建于1300年),加拉塔區的巨塔和25座教堂(目前,許多被用作清真寺)、聖索菲亞大教堂(據稱,其圓頂是世界建築史上最美的圓頂)。奧斯曼時期最著名建築遺跡有︰蘇萊曼清真寺、蘭色清真寺等。18世紀以來,伊芳斯蘭建築師們受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影響,興建了一批西式建築。如托普卡帕宮博物館、道爾馬巴赫切宮博物館等。

伊斯坦布爾同時也是土文化、教育、科研中心之一,擁有著名的伊斯坦布爾大學、土耳其大學、伊斯坦布爾技術大學、海峽大學等高等學府。全國近50家廣播電視台和近30家日報的總部均設在伊芳市。伊斯坦布爾每年接待大量外國游客,許多游客盛贊該市是“歐亞大陸的明珠”。



                                           
>>>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