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 ✐2023-05-15

略談馬塞達

于中旻

 

約瑟夫(Flavius Josephus, c.37-100 AD)其人在猶太人中間,存在爭議已將近二千年。不過,他歷史的著作,有重要地位,難以磨滅。是他目擊耶路撒冷第二聖殿被毀,馬塞達(Masada)在頑抗三年後,終為羅馬軍攻取。
  耶路撒冷城破,聖殿焚毀(70 AD),大叛亂失敗定了。一小部分奮銳黨人,在以利亞撒(Eleazar Ben-Yair)率領下,逃到馬塞達,堅守了三年之久。他們盼望圍攻的羅馬軍,會放過這蕞爾小患。後來見敵軍築起高壘,治造強攻的戰具,才完全絕望。


馬塞大鳥瞰圖
Aerial photograph of Masada, Israel
by Andrew Shiva

  以利亞撒慷慨激昂演説,告訴同志們:羅馬人不會放過這些領先起義的人;我們堅決不作羅馬人奴隸,也不願見婦女被凌辱,然後賣為娼妓;律法又嚴禁自殺;因此,唯一維護光榮的道路,是由這960人的自家人下手,先殺幼兒及婦女,到最後二人互助處斷。
  這似乎極端的主張,由於領袖動人的陳辭,他們接受並如此執行了;只兩名婦女及五個孩子,給留下了。

  近代人耶戶大(Eliezer Ben-Yehuda, 1858-1922)具有回歸建國的遠象。這位智者知道,建國不能單憑武略,必須文化。與此息息相關的,是復興希伯來語文。
  耶戶大的一生,就是致力於提倡恢復希伯來文。
  早於1880年,耶戶大就堅持:“我們要有自己的土地和政治…必須有希伯來語文,才可從事日常生活。”(Joseph Telushkin, Jewish Literacy)當時,他們的語詞彙中,連“字典”,“報紙”都沒有,可見是多麼需要從基本作起。
  1927年,蘭丹(Yitzhak Lamdan, 1899-1954),生於烏克蘭,隨家移居俄國。兄弟二人被徵入紅軍;一人陣亡家產被毀。活着回來,他參與“上行”(Aliyah)的潮流,意思是回歸應許之地。蘭丹於1920年,第三批回到巴勒斯坦後,成為作家,翻譯家,評論家。
  1927年,他以希伯來文寫了一首詩“馬塞達”,歌頌英雄事蹟,並激勵當時的錫安運動。這短詩傳誦一時,對於凝聚人心,建立現代以色列,有相當貢獻。
  以色列的軍人,在受職時要到馬塞達宣誓。
  他們說,我們不容許再有馬塞達的事件發生。
  蘭丹身後之榮,是於1955年,獲得以色列文學獎。至1980年,更設立兒童文學蘭丹獎。

 

馬塞達

來者是誰,靜默,踏着沉緩的腳步,
—未亡人。
獨有我大殺戮的日子留存。
獨有我,在父母,姐妹和兄弟中,
藏身空木桶在院中的角隅。
像是胎兒在焦慮的母腹中蜷曲。
我逃生了。
一天又一天在命運懷裏我哭泣求憐憫;
神啊,是你的手,使我存住。
那麼,回答:為何?
是否要背負人和世界的羞辱。
永遠昭著—
解脫我!無恥的世界會炫耀這羞恥
當作榮耀和無瑕疵的品德。
怎能覓得我存留的補贖。
回答我:何處?
一個靜默的聲音堅定回應:
 “在馬塞達!”
我就聽從那聲音來到此處。
靜悄悄的腳步將帶我往牆上升高。
靜悄悄的腳步充滿畏觫
前途將何如。
高,高,馬塞達的牆。
深,深,牆腳下的谷。
設若那靜默的聲音欺騙我,
從那高牆往深谷
我將躍身飛下。
那裏將不再留下印痕,
也不復有未亡人存續。

 

Masada

Who are you that come, stepping heavy in silence?
--The remnant.
Alone I remained on the day of great slaughter.
Alone, of father and mother, sisters and brothers.
Saved in an empty cask hid in a courtyard corner.
Huddled, a child in the womb of an anxious mother.
I survived.
Days upon days in fate's embrace I cried and begged
for mercy:
Thy deed it is, O God, that I remain.
Then answer: Why?
If to bear the shame of man and the world.
To blazon it forever--
Release me! The world unshamed will flaunt this shame
As honor and spotless virtue!
And if to find atonement I survive
Then Answer: Where?
So importuning a silent voice replied:
"In Masada!"
And I obeyed that voice and so I came.
Silent my steps will raise me to the wall,
Silent as all the steps filled with the dread
Of what will come.
Tall, tall is the wall of Masada.
Deep, deep is the pit at its feet.
And if the silent voice deceived me,
From the high wall to the deep pit
I will fling me.
And let there be no sign remaining,
And let no remnant survive.


Yitzhak Lamdan, 1899-1954

(同載於聖經網 aboutbible.net 之“天上人間”)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福音社會主義 ✍于中旻

寰宇古今

聖殿滄桑 ✍史述

談天說地

譯名與譯音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問與答:耶穌基督或基督耶穌 ✍文中旴

寰宇古今

日光.飛瀑 ✍音凝

寰宇古今

郭顯德博士傳奇 ✍史直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台北 ✍松桂

寰宇古今

英王亨利八世 ✍史直

寰宇古今

錄“西伯利亞遊”贈詩 ✍曲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