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 ✐2023-01-15

基督徒的禮節

于中旻

 

禮,是文明社會的記號。西文稱有禮為“Civility”,為文明人,起源於此。中文“禮”字偏旁從“示”,表明是對神的祭祀有關,更不可忽略。禮節,簡單說來,就是規矩,作該作的,不作不該作的。
  中國自詡“禮義之邦”,近人常訛為“禮儀”,是不應該的錯誤。禮儀是外表的;禮義,是從外表的“禮”進而為行動的“義”。韓愈說:“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原道”)。

敬老尊賢

  法制是外表的,但不能說不重要。
  聖經中舊約的時候,無論宗教或民事,對於“長老”或“元老”,都給予特別尊敬。神吩咐祂的百姓:“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華。”(利未記19:32)
  中國的傳統,也是敬老尊賢。父母組成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自然老過子女。及至子女長大成人,不應該因老人失去勞動力,徒然消耗生產成果,像現代社會常有的虐老行為。
  依照老規矩,對父母要孝敬。西方人比較懂得愛,多於敬。中國人更注重敬。在父親面前,兒子不應該坐,只能侍立—父母未就坐,子女越序先坐,那是絕對不能允許的事。還只是上一代的事:有一位嚴厲些的父親,兒子坐在那裏,父親走過,站了一會兒;兒子沒有及時站起來,立即受到批頰;兒子那時也已經生了兒女,並且有相當社會地位,在家裏卻不許隨便。順便說,那是基督徒家庭,父親恰是教會的長老。
  耶穌在世的時候,曾指摘文士和法利賽人,“喜愛筵席上的首座,會堂裏的高位;又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安,稱呼他拉比。”(馬太福音23:6,7)
  主所批評的那些宗教人,屬於精英分子。拉比,相當於“夫子”。他們太着意求人的尊重,確實不應該;如果出於別人對他們尊重,那就是好事了。
  對於群眾來說,首先必須了解哪裏是“高位”,不要愚昧踞高位而不自知,要被人趕走讓位;耶穌說,那可真是沒面子的事—這更是教訓人當謙卑,謙卑的人,才可以蒙主的恩典。

言談交接的禮貌

  曾見到有位年老的牧師,在接電話的時候,從不自己稱為“牧師”,只報出名字。是很恰當的。不過,對於本教會的人,稱自己“牧師”,是可以的,因為是他們的牧者,這樣更表明親切;特別是對年輕信徒,有教導作用。
  現在所見最有禮貌的,是商業交往,在高級旅社或餐廳交際,也多表現禮貌。如果禮貌也有商業價格,那可真是悲哀的事。但教會更應該作有禮的典範。
  有必要使用文字的時候,尤其該注意適用同樣原則,否則留下很惡劣的證據。因此,話怎樣說,就怎樣寫。常識告訴我們,切要避免“我”字當頭,不少人寫信如此開始,要考慮改變較有禮貌的方式。

會集的禮貌

  基本的道德,是守時。該領悟不守時是“盜賊”!
  耶穌講盜賊幹些啥壞事:“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約翰福音10:10)想想看,不守時是否這三項惡行全佔了?偷竊,是非法取別人財物。富蘭克林說:“時間就是金錢。”可不是,罷工耗費工時,可折算金錢,是現代人的常識;時間是生命,虛耗人的時間,豈不等同殺人;約定的時間,成為法制,不守時,不是毀壞法制又是甚麼?不要想,自己有財有勢力,別人不敢不恭候,那是可恥的罪行,必須悔改。最嚴重的是,所有的罪都可以得赦免,惟獨恩典時代過去,審判臨到:不再有時日了!
  從前見識過一個生日宴會,規模不算小;不用說,該是特別敬老的。可是主位上,給囂張的少年佔據;老人家反在一個不顯眼的角落,不容易發現。整個慶典失去了意義,雖然菜色可口,但不少人胃納總是感覺不舒服。
  似乎並非偶然,這類場合,常有一名富婆出現,坐在高位上,雖然風華不再,卻裝飾入時,講話大聲,不由得人不注意。可惜,這是基督徒宴聚,談屬靈事不合宜。
  想到哥林多教會。
  當時的聖餐,常與“愛筵”連在一起。本來適合於表現“團契”的精神,同甘共苦;卻成為炫耀財富的表演!當然,他們跟自己的小群結合在一起,有談不完的事,冷落別人,成為“外人”,不加關注;“甚至這個飢餓,那個酒醉…叫那沒有的羞愧。”(哥林多前書11:21-22)
  可以想見,本來的目的,是要教導合一相愛的,竟然促成相外。使徒保羅人不在那裏,心卻同在,寫信教訓他們,應該注重禮貌,保持規律,“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着次序行。”(哥林多前書14:40)

守規矩

  對於中國人,規矩,恰是禮最通俗的解釋。
  中國的家庭教育,常對孩子們說:“守規矩!”
  有一位教育家,是盡人皆知的恂恂君子,他堅持注重禮節。學生與教師,在校園小徑上相遇,點頭而過,是不夠的;他規定:必須停下來,躬身施禮,彎腰不必深,只是等師長過去,才繼續前行。有人批評,以為那是軍閥式的要求。其實,那是很平常的禮貌,何必軍閥!更尊貴的人,正應該如此表現;學校正是養成禮節的所在。
  中國人有一種現象,不守規矩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視為“特權”的表現;越人一級,即是高人一等。
  洋人倡平等,在現代社會,到處見有人排隊。好事!不要想跳隊。耶穌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馬太福音7:13,14)“進窄門”,必須得守規矩,不能任意越軌。
  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別無選擇的狹路窄門,不能爭,不容搶,否則將發生意外;必須循禮明理:讓—不是得勝無望而讓,也不是讓他人失敗;是真智知人,真勇服人,當仁而讓。像約拿單,甘作第二人。明禮的表現是讓。
  愛是守禮的動力。


Photo by Ekaterina Bolovtsova

  想到主耶穌的“金律”,是這樣說:“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馬太福音7:12)
  從前,有一位姓紀的清官,很得百姓的愛戴。在離任的時候,地方長老遠送,請求紀公留言訓勉。他說:“你們回家去,將父母當兒子奉養!”難懂,易行。大家有些失望而歸。回到家裏,仔細想來,確實不錯。
  對於耳熟能詳的“金律”,也正該如此—各人再仔細從頭讀一遍。不要忘記,耶穌說的是:“所以…”意思是承接上文。
  上文如何說呢?
  恰是論親子關係。不要忘記讀,很容易明白:“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的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嗎?”(7:11)

(同載於聖經網 aboutbible.net 之“天上人間”)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點點心靈

三月的奇蹟 ✍音凝

談天說地

復原如同小孩子 ✍于中旻

寰宇古今

清朝的基督教發展 ✍黃彼得

藝文走廊

打鬆美盤得大自在 ✍殷穎

談天說地

美國的形像 ✍于中旻

雲彩生活

你是否因常常失眠為苦? ✍烝民

點點心靈

福從天降 ✍余卓雄

雲彩生活

簡易食譜:雜菌豆漿南瓜盅 ✍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