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 ✐2021-07-01

使徒保羅的榜樣

亞谷

 

我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銀,衣服。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33-35)

  古時的畜牧沒有工業化。所以耶穌“好牧人”的比喻,說牧人認識他的羊;羊也認識牧人(約翰福音10:14)。教會的領袖和信徒,也該這樣彼此認識。使徒保羅一生傳道生涯中,在一地事奉最久的,是在以弗所,工作三年多(使徒行傳20:31)。那裏的人握過他的手,見過他衣襟上的淚痕,都知道他深切的愛心,“始終為人如何”(20:18)。

勞動模範

  保羅可不是那種宗教人,四肢不勤,五穀不分,平日不務正業,主日穿上奇裝異服的宗教外衣,登壇說教論理。他可以捧着迦瑪列門下的高級羊皮文憑,像那些宗教人,弄個一官半職,坐領高薪厚俸。但他蒙主呼召,傳揚福音,藉在拉比學校習得的技藝,親手織作帳棚,在亞居拉那裏,自己收入有餘,還可以供應同工。他可稱為福音“勞動模範”而無愧。他自己不富而足,分給別人,看見勞苦的果子增加。是“有施散的,卻更增添;有吝惜過度的,反致窮乏。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箴言11:24,25)他工作的功效,在於其愛的行為。

謙卑受苦

  信徒會同他“用右手行相交之禮”,必然感覺到他的手粗糙重繭。保羅不違背天上來的異象,他不是只以公式的講章,而是以其行動見證,出於真實的愛心,藉服事人而事奉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使徒行傳20:19),他的衣襟上,沾有禱告時出自愛心的眼淚。他不求坐在會堂的高位,肯屈尊服事教會,在甚麼人中作甚麼人,只求得些人,願意人脫離罪惡,歸從基督。

全備傳道

  作為全職的傳道人,“凡與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當然必須傳達神全備的真理,包括人家不愛聽的話,可以想知不免常會得罪人。他也是全時間,全方位的傳道—絕不是朝九晚五。那時多半沒有教堂建築,但“或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裏,我都教導你們。”(20:20)
  後來英國清教徒教牧貝克斯特(Richard Baxter, 1615-1691),也是遵循這樣的模式,傳講福音,並進到各人家中,周遍探訪,談論考問;而且那時印刷書籍已經普遍,他還帶着書籍給信徒。這樣殷勤的基層事工,宣教加上教育,文化改革,改變了整個社區—基德明斯特(Kidderminster)本以品德敗壞知名,竟改變成為模範教區。特別是他把新約聖經譯為淺明白話,為英文聖經意譯的先驅;竟然以此獲罪國立教會,於1685年遭受迫害,以至被判入獄十八個月。現在看來有些不可思議。

惟獨基督

  當時的工作環境,猶太人堅持守律法,不同意保羅作外邦人使徒,叫未受割禮的人得救,進入神的教會;希臘人則炫耀他們的哲學,以基督教淺為非。但保羅傳和平的福音;因為猶太人和外邦人並沒有分別—世人都犯了罪;“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乃是永生。”(羅馬書6:23)所以保羅只傳一位基督,一個救恩,“對猶太人和希利尼〔希臘〕人,證明當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20:21)

勇敢忠心

  使徒在以弗所的工作,如“同野獸戰鬥”,“反對的人也多”(哥林多前書15:32, 16:9)是天天冒死,把每天當作最後一天,隨時準備着殉道。他這樣說:“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不知道在那裏要遇見甚麼事;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裏向我指證,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有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20:22-24)保羅不是自己畏怯,以為有危險,街上有獅子;從在大馬色蒙召那天,主就預先講明“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9:16);聖靈一再指證;隨後在推羅和該撒利亞(21:4, 10-13),藉着不同先知的口,一再的指示他,將要受迫害危難。但使徒心志堅定,不避危害,把自己交託主的引導,以至殉道。


使徒保羅傳講真道
Source: www.bible-history.com

結語

  在此保羅所說的話,是述說工作經驗,可沒用詩意的象徵語言—織帳棚就是親手作工,並不代表作大生意,或甚麼專業,挂名的顧問,想來收入不會高得離譜;但因為愛心的團契,他和同工分享。在最後的結語,他引用主耶穌的話叫眾人謹記:“施比受更為有福。”這句話,沒照字記載在福音書裏,可能其時已普遍傳述。這也說明屬主的人,對財物應持的態度:惟不惜財,可不惜命。
  箴言和合譯本:“好施散的,有多人求他的恩情;愛送禮的,人都為他的朋友。”(箴言19:6)同一經文,“好施散的”多種英譯本都以prince, noble, ruler, Lord等專名詞代替。原來古時語文中,“君主”與“尊貴”,“大方”,“慷慨”語源相通。英文中“Lord”一詞是由“Loaf-ward”轉來,所以“施散”是“尊貴”的—“施比受更為有福”,或譯“施者比受者更高尚”,也就是說,“施予”是高貴的行為,或作“更為有福”。
  祝教會能效法使徒,不失“起初的愛心”(啟示錄2:4),成為蒙福的愛的團契。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點點心靈

一個黑道大佬的新生 ✍海倫

談天說地

跨越憂鬱,精彩度晚年 ✍林向陽

談天說地

元代的宗教政策 ✍于中旻

談天說地

教會還有盼望嗎? ✍于中旻

寰宇古今

生物知趣:野地裏的百合花 ✍蘇美靈

談天說地

作大丈夫 ✍亞谷

談天說地

倉頡一倉或多倉 ✍亞谷

點點心靈

曠野的呼喚 ✍湮瀅

點點心靈

看你的母親 ✍吟螢

寰宇古今

林肯的戰爭觀 ✍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