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宣忱的音樂世家
青島陽信路4號,是座充滿音樂夢想的花園別墅。它的主人是1904年“登州文會館”畢業的王宣忱和夫人孟冰仙夫婦。文會館的音樂傳統,在這裏得到繼承並發揚光大,時光百年的荏苒,形成了從王宣忱到第四代李傳韻的音樂之家。
青島的西洋音樂,是從上世紀初開始出現的。而青島教會的唱詩班,構成青島音樂的涓涓細流。如果說那是溪流,那麼,現在青島音樂,已經如火如荼,發展成澎湃的洪流。王宣忱女兒王重生女士,在青島將近六十年的鋼琴教育,帶有普遍的社會影響,極大推動青島音樂事業的發展,在青島音樂教育史上,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
從狄考文到王宣忱
狄考文 |
狄就烈 |
王元德字宣忱(1878-1942),山東濰縣昌樂人,畢業於美國長老會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 1836-1908)博士和夫人狄就烈(Julia Brown Mateer, 1837-1898)創辦的文會館大學。1926年在青島陽信路建造美國風格的住宅,毗鄰長老會系統的崇德和文德中學,這座洋房,圍牆高高,黑門緊閉,顯其神秘高貴。多年來,從樓房蕩出的柔和琴聲,打破陽信路的寂靜,給行人以心靈撫慰。
美國傳教士狄考文的教會學校,除了教授科學知識外,非常重視音樂教學,注重音樂的教育功用,早就把音樂課,編排到整個教學計劃中。夫人狄就烈,作為文會館音樂教師,更把教音樂作為天職,音樂除讚美基督外,在情感審美教育中,也是重要手段。所以,從初期蒙養學堂及後來文會館時期,都把音樂定為必修課。讓學生參加唱詩班,歌唱,音樂,在文會館蔚然成風,成為傳統。每當開辯論會,先以歌聲開始,互相對唱,活躍氣氛。
王宣忱少時篤信基督,在狄樂播(Robert McCheyne Mateer, 1853-1921)狄考文的教會學校,學習工作十幾年,和多位美國牧師相處無間,被音樂風氣感染,深諳音樂妙趣,養成唱讚美詩習慣。夫婦二人,篤信基督,秉承文會館的音樂風尚,在濟南,濰縣,青島各地教會,躬親唱詩班的聖樂演唱,編撰讚美詩集。百年來,家族四代,音樂人才輩出,形成王宣忱孟冰仙-王重生王復生-王紹麟李厚義-李傳韻石芳芳的“音樂世家”。
這個音樂家庭,是文會館基督教音樂教育最彰顯的傳承,是文會館音樂教育結出的典型碩果。
狄就烈的音樂教育
聖詩譜原書封面
1865年狄考文,在登州建“蒙養學堂”之初,就有音樂課,每星期三次。狄就烈以簡易方式,比如唱聖詩,教中國孩子歌唱技巧,傳授現代西方樂理知識,也傳播了基督教義。這種音樂教育,比中國推廣現代音樂教育早四十年。每週日學生祈禱會,由監督帶領學生們唱讚美詩,狄就烈一直在教堂領唱,直到她訓練成唱詩班為止。
為使文會館音樂習慣保留下來,狄就烈根據年輕時,在美國學到的聲學知識,在中國教學的實踐,編纂樂理知識教材—1872年初版時名為西國樂法啟蒙,1892年再版時改名為聖詩譜.附樂法啟蒙。此教材被我國學術界,公認為最早介紹西方樂理知識的教科書之一。
教材以問答形式,闡明聲樂原理,附有循序漸進的練習曲目,輪唱歌曲,民歌等,並收集教堂聖詩歌曲。
這部教材影響大,狄就烈多次增補修訂,最終在1872年(同治十一年)首次由上海美華書館,以西國樂法啟蒙為名出版。1879年增補重印,1892年以聖詩譜.附樂法啟蒙為名再版。1898年狄就烈去世,此教材於1907年,1913年兩度再版。
自稱“耶穌聖會女教友”的狄就烈,在1872年初版序言中寫道:
“此書所講的樂法,既不是中國所原用的,所以書中定的名目,和字眼兒,難免有不妥當之處,雖然費的功夫不少,只怕還有些毛病,望用書的人,原諒一點。作此書的本意思,就是幫助各處的先生,教導學生和教友們唱詩,而且盼望中國會唱的教友們,得着一個好法子,能自己學,又能教導眾教友們學,如是大眾可以同唱聖詩,頌讚天父。果能如此,就完全了我的意思,實為萬幸。”
此文,從語言看,表明狄就烈的漢語水平,來華九年,從完全不懂,到能寫能說。行文簡易,口語化,不禁讓人概嘆,漢語之地道。從音樂看,說明狄就烈推廣音樂,付出巨大努力,希望大眾可以同唱聖詩,頌讚天父,是她的衷心所望。
文會館的音樂傳統
據王宣忱劉玉峰合著的文會館志,早在1867年,為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辨能力,狄考文創辦學生辯論會。辯論會不但朗誦,還以歌唱形式,由學生將自己的演講文或辯論文,改編成歌曲,在會上演唱。起到既辯論又提高音樂感知力,從而達到陶冶性情的目的。在狄考文和狄就烈的教育下,文會館學生,普遍會作詩作曲。
音樂教育是重要的美育教育,在狄就烈涓涓細流教導下,音樂成為文會館教學的一大特色。文會館志刊載了學生們創作的十首歌曲,五線譜,有二,四部合唱。如劉玉峰的合唱“樂赴天城”,“愛國歌”;馮志謙的合唱“夏日歌”,獨唱,合唱“恢復志”;王宣忱的齊唱合唱“仁壽歌”,“快活之日”;逄志舵的合唱“得勝歌”;周書訓的合唱“賞花曲”;孫象乾的合唱“快樂詞”;綦鸞翔的合唱“逍遙曲”等等,說明音樂活動在文會館已經蔚然成風,形成了文會館的音樂教育傳統。
前幾年,蓬萊(登州)歷史研究會重印文會館志,刊載了十首五線譜原歌,但均為照相影印版,原書年久,五線譜不周正,音符模糊不清。這次筆者編撰王宣忱詩文選,特聘請電腦行家,使用五線譜電腦軟件重新製作,清楚明瞭。這裏,刊載王宣忱作的“仁壽歌”五線譜。
王宣忱的音樂傳承
在文會館眾多畢業生中,王宣忱最為突出。無論傳教還是教育,無論聖經研究和聖詩推廣,都有極大貢獻。他是狄考文的得意門生,參與和合本翻譯;夫人孟冰仙,文美女中畢業。夫婦組織唱詩班,傳揚教會音樂,起到舉足輕重作用,並影響子女,走音樂道路,有的成為音樂界的翹楚,成為國際知名音樂家,形成王氏家族的“音樂王國”。這一切都源於美國傳教士狄考文夫婦的教誨和文會館的音樂教育。
狄就烈傳授的音樂,雖說是教會音樂,實際是歐洲古典音樂的延伸,他們的先輩,均為英國愛爾蘭移民,即是英國民歌或作曲家作品。所教授的歐洲古典音樂,成為王宣忱夫婦建立音樂世家的基石。
王宣忱的教會音樂活動,主要在上海路中華基督教自立會教堂展開。教堂建於1920年,存世六十年,於1985年拆卸。
王宣忱編輯《頌讚詩歌》
王宣忱1940年六十歲,在青島陽信路4號,歷經三年寒暑,編輯頌讚詩歌。此時,他可能隱隱感到,自己種下的音樂種子,將會發芽,開花,結果,可他絕不會想到,世道浮沉八十五年後,他的女兒,孫女,外孫,重外孫,都走上音樂之路,甚至第四代會從自己的別墅開啟騰飛的征程,成為世界級的演奏家,攀登上世界樂壇輝煌的頂峰。
1941年版本頌讚詩歌封面
1940年9月15日,山東中華基督教會董事會在青島召開,大會審閱王宣忱的頌讚詩歌原稿,董事們一致讚許,於1941年九月,由青島德民印刷局印刷,華北商行出版發行,即讚美詩頌讚詩歌。
這本讚美詩集,是王宣忱夫婦對教會音樂的極大貢獻,也是青島市最早的音樂歌集。
王重生的音樂教育
優斯特拉 |
王重生(1946) |
1941年瑪麗曼斯大學
畢業音樂會
王氏姊妹
王宣忱女兒王重生和王復生,受父母薰陶,自然沿着狄考文的音樂之路發展。五歲跟母親學琴,小學在法國白衣修女會學校,中學在美國天主教聖方濟各會聖功女中,為“音樂科”學生。六年來,跟教務主任優斯特拉(Sister M. Eustella)和鋼琴老師費德斯(Sr. M. Fides)專學音樂和鋼琴。1937年高中畢業,去美國俄亥俄州托萊多市(Toledo, Ohio)瑪麗曼斯大學(Mary Manse College),學鋼琴和聲樂藝術。
四年後1941年,瑪麗曼斯大學畢業,回到青島。王重生開始在青島中學教音樂和英文,並開始鋼琴家教,奠定了終身鋼琴教育的志向。王復生到北京輔仁大學任教,並在北京天津多次舉辦獨唱獨奏音樂會,也在青島音樂廳舉辦賑災音樂會。為在音樂方面深造,1947年再次赴美,考入芝加哥德保羅大學(DePaul University)聲樂研究生課程,從事音樂教學。王重生六十多年,一直堅守在青島,培養的鋼琴學生,紛紛登上國內外的音樂舞臺,成為譽滿青島的鋼琴教育家。
從1952年開始,教授兒童鋼琴,主要為醫生和教會家庭子女,直至2001年,歷時五十年。
她教的學生成為國家鋼琴人才,如中央音樂學院的王紹麟(美籍華人),山東藝術學院的王並臻,西安音樂學院的鄧秋雲,青島歌舞劇院的蘇瑞卿,天津歌舞劇院的夏冠玲,美國洛杉磯鋼琴家常約瑟等人,都是國內出類拔萃的鋼琴家。
王宣忱去世三十七年後的1976年,王重生的鋼琴教育事業,走上了快車道。培養出逄勃,林青,沈佳音,鄭園夢,王以諾,陳蕾,王濤,隋歆等年輕鋼琴家,走出國門,在國際比賽嶄露頭角,為國爭光。
她的鋼琴教育,得到國家承認和獎勵。許多優秀琴童,被中央音樂學院等大學所錄取,深受家長們的尊敬和愛戴,獲得了廣泛的社會聲譽。中央電視臺,山東省廣播電臺,青島電視臺,山東省音樂家協會,山東省文化廳史志辦公室:文藝志資料,青島市音樂家協會,青島日報,音樂教育,音樂小雜誌,中小學音樂教育,都對她的事蹟,專題報道,做了廣泛宣傳。獲青島市少年兒童委員會頒授“兒童少年先進工作者”,以及青島市退休工程師協會頒授“先進工作者”,出席山東省宗教會議,並且獲得山東省青島市的讚譽,鋼琴名師,響遍青島,北京,甚至全國的音樂界。王重生獲得極大的榮譽。
2001年12月26日,王重生去世。
母女同獲冠軍
音樂世家的第三代,有王紹麟,李厚義,李厚禮,李厚信。
王紹麟演奏“黃河鋼琴協奏曲”
1947年,七歲的王紹麟登臺鋼琴獨奏,1954年國際夏令營演出“肖邦圓舞曲”,1955年山東鋼琴獨奏獲獎。1955年九月考上中央音樂學院少年班,1958年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1964年畢業。
1987年移居美國加州洛杉磯,1991年與女兒石芳芳同獲加州音協鋼琴比賽第一名,創立朝霞音樂出版社,出版加州音樂教師協會鑑定考試用譜,錄製中國鋼琴作品系列CD。
2013年美國南加州鋼琴比賽,獲老年冠軍,女兒獲中年冠軍。同時舉辦母女音樂會,王紹麟演奏“黃河鋼琴協奏曲”,石芳芳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協奏曲”。母女同獲冠軍,又同時舉辦音樂會,這是史無前例的。陽信路4號出現過鋼琴姊妹花,現在又出現鋼琴母女花。
王紹麟女兒石芳芳1991年移民美國。1993年考入齊普曼大學(Chapman University),1994年考入南加州大學桑頓音樂學院(USC Thornton School of Music)。1998年十二月,石芳芳榮獲碩士學位。
2008年,石芳芳再次考入南加州大學桑頓音樂學院攻讀音樂藝術博士學位(Doctor of Music Art)。從師美國著名鋼琴家Norman Krieger,主修鋼琴演奏專業,副修音樂理論作品分析,音樂教育和指揮。
2012年,石芳芳在桑頓音樂學院協奏曲比賽中榮獲全校鋼琴第一名;並以鋼琴獨奏身分與美國著名指揮家卡爾.森.克萊爾(Carl St. Clair, Pacific Symphony Music Director 太平洋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及桑頓交響樂團演奏“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同年,石芳芳取得“鋼琴演奏博士學位”。
石芳芳博士從1999年至今任教於喜瑞都市大學,2011年至2017年任教於爾灣谷大學,2013年至今任教於長堤市大學。
2015年,石芳芳博士在爾灣谷大學音樂廳舉辦個人專題獨奏音樂會“水之聲”,帶領觀眾聽到了西班牙歌唱的小溪,賞到西湖上的秋月,看到古羅馬噴泉上的爍爍熒光,拜訪了水精靈的海底世界,聽到了呼嘯的暴風雨,感受到汪洋裏的狂風大浪,拜讀了聖經裏的永生之泉。
2017年,石芳芳博士接手母親多年以來辛苦經營的出版社,重新編輯並再版了鋼琴技術練習預備級到九級(Piano Technical Practices Level Preparatory to Level Nine)。
石芳芳博士應邀在多項鋼琴比賽中擔任裁判;並在自己的音樂道路上不斷成長,願把對音樂的熱愛與追求回饋於社會,榮耀歸於神。
音樂世家第三代
李厚義
李厚義在石家莊河北歌舞劇院
李厚義,王重生之子。七歲跟青島董吉亭牧師學小提琴,1957年九歲,被中央音樂學院小提琴教師高光組先生發掘,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從師邱建華先生,主修弦樂小提琴,附中畢業,被選到莫斯科音樂學院深造,遇到文革,分配河北邯鄲歌舞團。1980年調到石家莊河北歌舞劇院。
作曲家施光南和李厚義師弟情誼。施光南作曲“瑞麗江邊”,李厚義擔任首演,和施光南結下了深厚友誼。
李厚義和夫人丘星冶,均為小提琴演奏家,在邯鄲石家莊教小提琴,獲得社會好評,給河北吹進西洋音樂風,刮起“小提琴”風,許多當年跟他學琴的,都成為音樂家和音協領導。現任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蘇貞教授也是當年的學生。
1985年李厚義全家移居香港,曾任泛亞交響樂團第二小提琴首席,其後專注於音樂教育。李厚義不僅是出色演奏家,還是出色教育家,一些專業音樂院校的學生,也拜學在他的門下。他的學生,許多都已成為專業小提琴家及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樂團指揮,桃李滿門。學生劉子正,現任中國音樂學院中提琴教授。2019年“香港國際弦樂公開賽”評委。擔任了自由選曲青年組,巴赫無伴奏組,帕格尼尼隨想曲組等比賽小組的評委;並小提琴公開課及室內音樂講座。
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李傳韻的父親。
李厚義妹妹李厚禮,五歲學琴,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青島藝術學校退休鋼琴教授,青島鍵盤委員會成員,多次被青島市音樂家協會鋼琴藝委會聘請為鋼琴比賽評委。2018年被評為“鋼琴教學名師”。李厚信是王重生的個人學生,一直跟母親學鋼琴,現在鋼琴教師。指導的學生,2018年參加第六屆德國門德爾松國際鋼琴大賽,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兒子黃棟青島藝校畢業,美國密歇根藝術學院學習舞蹈,曾在Geoffery芭蕾舞學院學習芭蕾舞,獲美國華人“藝術成就獎”。
輝煌的第四代-李傳韻
音樂世家第四代李傳韻,是王氏音樂世家最值得驕傲的一位。1980年生於青島,三歲跟父母學小提琴,五歲獲“北京青少年小提琴比賽”亞軍,並成為享譽國際的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的學生。
1986年,李傳韻全家定居香港,此後,每年都隨“香港葉氏兒童音樂實踐中心”赴海外演出。
波蘭維尼亞夫斯基
國際青年小提琴比賽
獎章
1993年八月,年僅十三歲的李傳韻,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帕格尼尼專場音樂會”,演奏被公認為小提琴演奏試金石的“帕格尼尼24隨想曲”,並錄製CD。
1996年,獲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最高獎學金,跟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多蘿西.迪蕾(Dorothy Delay)教授及小提琴大師伊扎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深造。每年參加科羅拉多的“阿斯本音樂節”。1998年在阿斯本音樂節獲“Nakamichi小提琴協奏曲比賽”第一名。
1999年獲“Salon de Virtuosi”高級獎學金,在辛辛那提大學音樂學院隨從庫爾特.薩斯曼紹斯(Kurt Sassmannshaus)教授學習。在“聖桑小提琴協奏曲比賽”奪魁,並與美國底特律交響樂團合作,在全美各大城市巡演。2001年,他以香港最傑出的小提琴家身分,與香港小交響樂團一起參加法國音樂節,被評為最受歡迎的音樂家。
2002年,在著名導演陳凱歌的電影和你在一起,擔任所有小提琴獨奏部分,獲國內外一致好評。
2003年四月,非典時期李傳韻勇敢地從紐約回到香港,頂替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所羅門.敏茨的音樂會演出,被人們傳為佳話。2004年應鹿特丹愛樂樂團之邀,與指揮大師傑基耶夫合作成功,引起轟動。
多年來,李傳韻一直活躍在國際音樂舞台,除了個人獨奏音樂會,還與著名指揮家傑基耶夫,尼米.亞維,歐克.卡本,萊瑞.萊克利夫,水藍,葉詠詩,余隆,以及國際著名樂團合作,在世界各地進行廣泛的音樂會演出。
我國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這樣評價李傳韻:
李傳韻
李傳韻是我所見過的少數天才之一,他從小就非常有靈感。1985年,北京青少年小提琴比賽,李傳韻演奏拉羅“西班牙交響曲”,那時他六歲,其實只有五歲。這個小孩子居然演奏拉羅?!不可以,這樣不行,這豈不是助長好高騖遠的風氣,不打好基礎,愛挑戰高難度。我想先聽一聽吧,如果聽下去,表現最好的是他。我說這個孩子真棒,我認為他是帕爾曼的材料。他演奏完,我建議不要讓他拿第一,他年紀這麼小,竟演奏這麼難的樂曲,如果其他人都效法他,那便糟了,給他第二名,其實他應該拿第一名。他有一個特點,感情豐富,富有同情心,很天真,很真,他的音樂是出自真心,真情的。
結語
王宣忱祖孫四代,繼承了狄考文,狄就烈的音樂教育傳統,形成了狄考文,狄就烈,王宣忱,孟冰仙,王重生,王復生,王紹麟,李厚義,李厚禮,李厚信,李傳韻,石芳芳長達百年的音樂世家。而山東登州文會館音樂的星星之火,一代代呈燎原之勢,沿着美國賓夕法尼亞-中國山東蓬萊,濰縣,青島這樣一條跨越地球東西,跨越洲際國境線,最終傳承結出王宣忱音樂世家的碩果。
在本文即將結束時,不得不提到李忠橋先生。
王宣忱女婿李忠橋先生,出身煙臺福山封建大家庭,爺爺李呈九畫家,在福山創辦學館,推行教育。1941年北京燕京大學經濟系畢業,1944年與王重生結為伉儷,長期對家庭默默奉獻。與筆者是多年老友,他對岳父王宣忱懷念追思的感情,鼓勵我把王宣忱的事蹟寫下來,筆者正以八十高齡,斗膽撰寫王宣忱音樂世家一書。李忠橋先生2016年百歲高齡去世,謹將此文獻給李忠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