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20-04-01

海上花園與海上絲路

凌風

 

  莎士比亞的時代,英國是以海為牆的花園(Sea-walled Garden),這聽起來像是世外桃源吧?也確實是如此—二十一哩(三十四公里)的海峽,與歐洲大陸隔開,航行不會太困難,但對於大規模的入侵者,總是大不方便。雖然歷史上有過維京的侵據,還是保持英格蘭和威爾斯的文化;他們的以海為垣,也未曾阻絕宣教士們,還是把福音帶到那裏。中國有“小其國而寡其民”的思想,似是與道家求治的理想有關;這與儒家發展成為大同社會,是出於不同的思路。
  絲路的存在,始於先秦時代;以後到了漢代,才貫通中亞,到達波斯地區,終抵歐洲海岸,長逾二千五百公里。這交通的願望,發自人心的攘利,使人冒險犯難,忍寒耐暑,受飢挨渴,超越關山阻隔,達到人居之地的極限。也是循着這條古徑,東來的福音使者,零散的播下救恩的種子。到大唐貞觀年間,涅斯託留教派(Nestorian)的僧侶,才得以齎奉聖卷抵達大唐國都長安。可惜,他們不知尊重文宣聖工,既未曾深研中國文學,又未加慎思明辨,博訪周咨,不求其端,不究其末,僅為方便沿用佛教的語詞,混入所譯經典及禮儀,以至麥秕莫別,未能達到啟迪靈智的目的。當然,他們的信仰從開始就存在問題。


馬可波羅
  十三世紀,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Marco Polo, c.1254-1324),循着商貿的舊道,來到了元大都,蒙天可汗的召對。並且奉敕籲請羅馬教廷,差遣百名才識深湛的教士,來華教導人民。只是教廷沒有遠見,造就儲備這樣的人才。但馬可波羅誇張渲染的“東遊記”,亦真亦幻,色彩絢麗動人,仿佛是彩虹的另一端就在中國,吸引着許多冒險者的腳步。到了發現世代,懷GodGoldGlory不同動機的人,懸起類同的風帆,犁着海洋登程。到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 1451-1506)遠航的時候,以勇氣彌補知識,還記得東方王者的馬其頓呼聲,意圖尋得至中國的海路。說來他還真帶着譯員同行;只是他們不能通譯中文。
  真沒想到,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抗羅宗教會禮拜五不禁食肉,信徒吃魚者驟減,漁船不少改業海盜,或販香料賺錢,或劫奪西班牙從新大陸得的黃金,促成建設海軍的競賽。1588年,英國皇家艦隊擊敗西班牙,大英帝國得以稱雄海洋。隨着工業革命來臨,為原料與市場的需要,尋求海外殖民地,以至英國成為所謂日不落帝國。現代遠方宣教的先鋒,就乘同一貿易季風,駛出同一港灣的懷抱。只是他們有的人起錨太匆匆,那“海上花園”花畦的莠雜,和藥草間的蟲害(莎士比亞:理查三世 III, iv, 43-47)也挾以俱來,循海上絲路,傳到東方的土地上。

赫伯特
  近四個世紀前,一位英國的教牧赫伯特(George Herbert, 1593-1633)以病弱的身體,寫了一首詩“戰鬥的教會”(The Church Militant),他飛揚的心,看見教會和平的福音,將要像榮耀的旭日升起,戰勝罪惡的陰影,以至公義的太陽完全顯出,施行審判。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點點心靈

集中營記(六)空中投下的救援 ✍曲拯民 譯

藝文走廊

康的願望 ✍凌風

樂趣飄送

讚美天上君王 ✍稽譚

書香陣陣

讀書樂:火柱雲柱萬里行 ✍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