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陣陣 ✐2019-07-01

論語析讀(六六)

“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與“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石衡潭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3.24)

注釋

  儀封人:儀,邑名,所在今不可考。封人,官名。

云:“掌設王之社壝,為畿,封而樹之。凡封國…封其四疆,造都邑之封域者亦如之。”(周官.地官司徒.封人)

  請見:請求謁見孔子。
  從者見之:

“弟子隨孔子行者也,通使得見者也。”(包咸)

“言弟子為紹介,通之於夫子,使得見之也。”(正義

  二三子:指孔子弟子們。
  何患於喪:

“言何患於夫子聖德之將喪亡耶?天下之無道也已久矣。極衰必有盛也。”(孔安國)

  木鐸:

“鐸用銅鐵為之,若行武教,則用銅鐵為舌;若行文教,則用木為舌,謂之木鐸。將行號令,則執鐸振奮之使鳴而言所教之事也。”(皇侃.論語集解義疏

“言亂極當治,天必將使夫子得位設教,不久失位也。封人一見夫子而遽以是稱之,其所得於觀感之間者深矣。或曰:“木鐸所以徇於道路,言天使夫子失位,周流四方以行其教,如木鐸之徇於道路也。”(朱熹.論語集注

“鐸,大鈴。金口木舌,故稱木鐸。古者天子發佈政教,先振木鐸以警眾。今天下無道,天意似欲以夫子為木鐸,使其宣揚大道於天下,故使不安於位,出外周遊。”(錢穆.論語新解

  朱熹與錢穆將“何患於喪”與失位聯繫起來屬於自己的理解,有點多餘。孔安國解釋好一點,但他用的是物極必反的自然法則。
  今譯:儀邑的封疆之官請求見孔子,他說:“凡是君子來到弊邑,我不曾得不到接見的。”隨從孔子的弟子讓他見了孔子。他出來以後說:“諸君何必擔心大道的喪亡呢?天下無道的日子已經很久了,上天將要把夫子作為傳道醒世的木鐸。”

對讀

“那時,有施洗的約翰出來,在猶太的曠野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這人就是先知以賽亞所說的,他說:‘在曠野有人聲喊着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這約翰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那時,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並約但河一帶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裏。承認他們的罪,在約但河裏受他的洗。約翰看見許多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也來受洗,就對他們說:‘毒蛇的種類!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憤怒呢?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不要自己心裏說: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我告訴你們,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裏。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他手裏拿着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裏,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馬太福音3:1-12)

解析

  偉大人物的出現與被承認,需要有人為他開道路,做見證。這樣的人是多種多樣的,不一定是名門望族,不一定是達官貴人,或碩學鴻儒,或弟子門人。在這裏,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卻有及其偉大的發現。就像林放一問成名一樣,儀封人也一言傳千古。雖然只是一句話,就足以見出此人的胸懷與學識。儀封人官職雖小,卻當要津;所司平凡,卻心存高遠。他不是沒事找事,而是一心向道,期待高人,所以,他能夠從所閱的無數過往人物中,一眼就把孔子認出來,並且發此振聾發聵之語。
  孔子是何人?他的身分地位如何?這也是直到今天我們還在詢問的問題,只是我們今天的回答未必有儀封人高明,甚至我們都未必理解到他話語的含義。今天有不少人僅僅把孔子當做一個思想家,教育家,僅僅把論語當做一本講倫理道德的書,特別是普遍地把孔子看做一個無神論者或者至少是一個不可知論者,這都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儀封人說得很清楚,孔子是天之木鐸,就是說他是上天所使用的一個工具,所派來的一個使者。他不完全屬於他自己,他具有屬天的使命。他的使命就是要為真道的到來開道路,就是要提醒人們注意,真正的道就要來了。當然,孔子不是道本身,他也是為道本身做見證的。所以,他才會發出“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樣的慨歎。孔子的角色與地位,與聖經中的最後一位先知施洗約翰有點近似,或者說,我們可以把二者來相比擬。
  英國傳教士理雅各說:

“我贊同且相信這樣一種說法,孔子—還有其他人,此處不列—是上帝(God)派遣來教導中國人的。…上帝(God)眷顧他們,是要通過他們,讓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保持對上帝(God)有所瞭解。”(註一)

民國時期著名基督教學者吳經熊先生也認為:

在孔子心裏,“天有意志,理智,創造力,保護性的愛。事實上,他對天的態度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在另一本書—禮記—裏,據說他對一位公爵說,‘仁人事天如事父母,事父母如事天。’我忍不住想,孔夫子是一個有神論者。他對天的孩子般的態度(天在他是上主的另一個名稱)是他的偉大的泉源。”(註二)

  在新約聖經中,施洗約翰的出現好像神的聲音突然間響了起來。那時,已有四百年沒有先知了,猶太人悲哀地以為不再有先知的聲音了。現在,他帶來了甚麼樣的信息呢?
  (一)指出罪惡。希律王在不合法的婚姻上犯了罪,約翰就責備他。對於猶太正統的宗教領袖撒都該人,法利賽人,以及那些有敬虔外表卻沒有敬虔實意的人,約翰就毫不留情地道破他們的實情。對於一般的百姓們,約翰就警告他們:不要以亞伯拉罕的子孫而自傲,而要過悔改的生活。在基督教的信息中,警告與責備是不能免的。第歐根尼(Diogenes)說:“真理好像刺痛眼睛的光,它不遷就任何人,當你抵擋真理時,它不會讓你覺得好過。”
  (二)歸向公義。約翰的信息不僅是消極的責備,而且是積極的建立神的道德標準。他不僅斥責他們已作的錯事,他還呼召他們作應作的事,“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當這樣行。”(路加福音3:11)“除了例定的數目,不要多取。”(路加福音3:13)不但定他們敗壞的罪,也向他們以後的為人挑戰,“不要以強暴待人,也不要訛詐人,自己有錢糧就當知足。”(路加福音3:14)他召喚人們從此邁向高尚的目標。他不僅斥責罪惡,也在人前建立良善。他的教導是具體切實的,直接針對不同階層人所面臨的問題。
  (三)見證基督。約翰的工作目標不是指向自己。他不僅是照亮邪惡的光,斥責罪惡的聲音,他也是指向上帝的指路牌。他所要人見到的,不是他自己,而是預備人心去迎接將要來臨的那一位。猶太人相信以利亞會在彌賽亞來到以前回到地上來,且要作再來君王的報信人。“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裏去。”(瑪拉基書4:5)約翰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也就是以利亞穿着的描述(列王紀下1:8)。
  馬太把他跟以賽亞書的預言連在一起(以賽亞書40:3)。古時候,東方的道路崎嶇難行,有一句東方的諺語說:“人生有三種痛苦─生病,禁食與旅行。”旅行者準備出發時,總會得到這樣的勸告:“償清一切債務,準備好家人的需要,贈送離別的禮物,交還一切受託的東西,預備好路上所需的金錢和耐心,最後向所有人的道別。”當時大部分的道路都是由足跡踏成的,路面沒有鋪築。因為巴勒斯坦的土質堅硬,能夠受得住驢,騾,牛,車輛等的踐踏。走這樣的道路就是一種冒險,實在說來,最好是避免不走。
  施洗約翰為耶穌基督的到來修直道路。他是最後一位先知,他宣告了舊約時代的結束,新約時代的來臨。他所指向的不是自己,乃是神;他的目的不是要人注意他的聰明,而是彰顯神的榮耀。“他必興旺,我必衰微。”(約翰福音3:30)應該說,神也會使用孔子這樣的哲人在外邦人中修道路。當然,孔子距離耶穌基督和施洗約翰的年代尚有近五百年,他還不知道不認識耶穌基督,他只是對道有一種模糊的盼望。


“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Saint John the Baptist Bearing Witness, ca. 1600
by Annibale Carracci, 1560-1609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註一:見Jeames Legge, Confucianism in Relation to Christianity, p.10,11 轉引自劉樹森編基督教在中國:比較研究視野下的近現代中西文化交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第147頁。)
註二:吳經熊:超越東西方,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第173頁,周偉馳中譯,雷立柏注。

翼展萬里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石 Rocks ✍郭端

談天說地

沮喪 ✍劉廣華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屋頂 Roof ✍郭端

書香陣陣

讀書樂:謀奇維利與李宗吾 ✍余仙

點點心靈

成見 ✍區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