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陣陣 ✐2018-03-01

論語析讀(五十)

“繪事後素”與“你要保守你心”

石衡潭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八佾3.8)

注釋

  倩:

“笑貌。”(馬融)
“好口輔。”(毛傳)

  盼:

“動目也。”(馬融)
“白黑分也。”(毛傳)
“美目也。”(字林

  素:

“白致繒也。”(說文.素部)
“物不加飾,皆自謂之素,此色然也。”(釋名.釋綵帛)

  絢:

“文貌。”(馬融)
聘禮‘絢組’注:‘采成文曰絢’。是絢為文貌。”(正義

  起予:

“予,我也。孔子言子夏能發明我意,可與共言已矣。”(包咸)

  素以為絢兮:即以素為絢兮,在白色的底子上加以彩繪。

“素,粉地,畫之質也。絢,采色,畫之飾也。言人有此倩盼之美質,而又加以華采之飾,如有素地而加采色也。子夏疑其反謂以素為飾,故問之。繪事,繪畫之事也。後素,後於素也。考工記曰:‘繪畫之事後素功。’謂先以粉地為質,而後施五采,猶人有美質,然後可加文飾。禮必以忠信為質,猶繪事必以粉素為先。起,猶發也。起予,言能起發我之志意。謝氏曰:‘子貢因論學而知詩,子夏因論詩而知學,故皆可與言詩。’楊氏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學禮。茍無其質,禮不虛行。’此繪事後素之說也。孔子曰繪事後素,而子夏曰禮後乎,可謂能繼其志矣。非得之言意之表者能之乎?商賜可與言詩者以此。”(朱熹.論語集注

“言人有此倩盼之美質,而又加以華采之飾。如有素地而加采色也。…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學禮。孔子創禮,而再三言禮之本,恐人以文滅質,詐偽日滋也。”(康有為.論語注

對讀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或作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23)
“耶路撒冷啊,你當洗去心中的惡,使你可以得救;惡念存在你心裏,要到幾時呢?”(耶利米書4:14)
“因為外面作猶太人的,不是真猶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禮,也不是真割禮;惟有裏面作的,才是真猶太人;真割禮也是心裏的,在乎靈,不在乎儀文;這人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乃是從神來的。”(羅馬書2:28-29)

解析

  子夏與孔子的這番對話,談的是內容與形式的問題,從美人巧笑到仁與禮,從美學到倫理,聯想豐富,意味無窮。在美好素質基礎上,再加以修飾,這才是真正的美。如西施,天生麗質,一顰一笑都很美;若東施,沖你一笑,也可能嚇你一跳。子夏明白了老師的意思,就應聲問:“是不是禮在仁的後面呢?”也就是說:一個人先要有內在的仁,隨後他外在禮才真正有意義。要不然,就是徒有其表,十足虛偽。這段話意思與雍也6.18相近: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從子夏的問話之中,瞭解到了子夏的心意所在,故讚揚他啟發了自己,可以一起討論詩經了。詩經中詩多用比興,而不直接表達觀點。論語中的一些場景與表達也頗具美學意味,讓後人也感受到孔子與弟子之間的心有靈犀。
  舊約箴言4:23指出:人的善與惡的行為都首先萌於心,是從心裏發出來的。心是指人裏面的生命,心意,思想,動機,欲望。心意是湧出各種行動的源頭。泉源若是清潔的,流出來的水也是清潔的。一個人怎樣思想,他的為人也就是怎樣的。因此,本節強調一個清潔之思想生活的重要性。若一個人對某人心裏存着恨惡,他遲早會通過行為或者言語表現出來,掩飾不了,也壓抑不住。耶穌也說:

“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馬太福音7:17-18)
“豈不知凡入口的,是運到肚子裏,又落在茅廁裏嗎?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裏發出來的,這才污穢人。因為從心裏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這都是污穢人的。”(馬太福音15:17-20)

所以,保守自己的心很重要,就是說要保守一顆善良溫潤的心,一顆討神喜悅的心。
  保羅對割禮的論述也涉及到內容與形式的關係。在神的眼中,一個真正的猶太人,並不只是在身體裏流着亞伯拉罕的血,或在身體上留有割禮的記號。一個擁有二者的人,也可以在道德上腐敗不堪。主並不被外在的種族或宗教因素所左右;他察看人內心是否真誠和純淨。一個真正的猶太人,不但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且活出敬虔的生活。保羅指出,真正的割禮是心裏的─不單在身體上施割禮手術,更要在屬靈的實體上割除舊有的,未蒙重生的本質。29節的意思是這樣的,人含有猶太人的特性不是從人來的,而是從神來的。這段經文的整個意思是,神的應許並不是給某一種族,及有某一種記號的人。神的應許乃是給過某一種生活的人,不管他是屬於哪一種族。做一個真猶太人並不是血統譜系的事,而是品格的事。常常會有一個在種族上不是猶太人的,比較一個在種族上是猶太人的人做更好的猶太人。那些內心敬畏順服神並具有相應美德的人,才能得神的稱讚。這是保羅針對當時的情況來說的。而在今天,許多人看重西方文化這個外在形式,甚至將之等同於基督教,而忽略了福音的核心是耶穌基督並祂被釘十字架。這就陷入到另一種形式主義了,與聖經真實教導相去甚遠。
  總的來說,對於仁愛也好,信仰也好,適當的形式是需要的,但形式不要大於內容。內心的真實更加重要。(下期續)

翼展萬里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雲彩生活

稱心園藝:巴西鳶尾 ✍餘暇

藝文走廊

《聖經》是一本可詠讀的情書 ✍殷穎

談天說地

毀醫止疾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中國啟蒙與反教 ✍于中旻

寰宇古今

近代宣教先鋒威廉克理 ✍稽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