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陣陣 ✐2016-12-01

論語析讀(三五)

“知之為知之”與“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

石衡潭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2.17)

注釋

  由:仲由,字子路,孔子學生,卞人,小孔子九歲。
  女:同“汝”。

“子路好勇,蓋有強其所不知以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則以為知,所不知者則以為不知。如此則雖或不能盡知,而無自欺之蔽,亦不害其為知矣。況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朱熹.論語集注
“或聞而知之,或見而知之,聞見未為得也,知之而後有得也。道猶嘉肴也,食焉則知其味,得之聞見者皆未食也。”(鄭汝諧.論語意原
“天下之物理無盡,生有涯而知無涯。人之所知不及其所不知,故堯,舜之智不能徧物,但當擇要而知之,是即為有知之人。惟學而後知不足。若常人為學,多強不知以為知,自通人觀之,適見其無知而已。”(康有為.論語注
子路盛服而見孔子,孔子曰:“由!是裾裾何也?昔者江出於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風,則不可涉也。非維下流水多邪?今女衣服既盛,顏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諫女矣。”子路趨而出,改服而入,蓋猶若也。孔子曰:“由!志之!吾語汝。奮於言者華,奮於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知且仁,夫惡有不足矣哉。”(荀子.子道篇)

對讀

“論到祭偶像之物,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甚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若有人愛神,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哥林多前書8:1-3)
“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馬太福音5:37)

解析

  孔子這段話是對子路說的,荀子中更有較詳細的補充。子路性格直率,喜歡露才揚己,故孔子對他多有批評。這次是談到知識方面。孔子強調的是誠實,知道甚麼就表達甚麼,不必為了面子的緣故而不懂裝懂。這樣,才會得到老師更多的教誨,獲得更多的知識。當然,孔子也以此自警。他對於知道的,就盡力傳授,而對於所不知道的或所知不多的,就比較謹慎或者保持沉默。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公冶長5.13)

這是一種誠實的態度。
  聖經中所說的知識,主要是指認識神的知識,對神的認識。這不單純是一種理性的認識,而更是一種與神的親近。就如同大衛所說:

“…尋求耶和華的人,心中應當歡喜。要尋求耶和華與祂的能力,時常尋求祂的面。”(詩篇105:3-4)

一個人光知道一些關於神的知識,或者瞭解一些聖經中的訓誨教導,而不能親身感受與神的同在,與神做親密的交流,那是遠遠不夠的。孔子認為:一個誠實地面對自己,這就是知識與智慧;而聖經告訴人: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9:10)

認識神就是去親近神,愛神,以神為樂,認識神就像人被神認識那樣。
  哥林多前書8:1-3講的是如何對待祭過偶像的食物。有些人自認為有這方面的知識,知道如何對待,心中也毫無偶像,所以可能就毫無顧及地去吃;而另外有些人則可能還被偶像纏繞,吃這些食物會使他們想起偶像,心中產生歉疚和其他感情。這樣,前一種人就需要照顧後一種人的感受,需要謹慎一點,免得把他們絆倒。有些事在我們看來並不是試探,對有些人卻是強烈的試探。因此,在我們做任何事的時候,我們必須不只想到這會怎樣影響我們自己,也要想到怎樣影響其他人。
  這就與愛心相關。單單憑知識,不能對事物加以判斷;一切事物都當憑着愛心來判斷。知識往往藏有某些危險。知識常有一種趨勢令人傲慢,覺得高人一等,並毫無同情地輕視不像他這樣有知識的人。這樣的知識並不是真的知識。感覺自己有高人一等的知識是一件危險的事。我們的行為不應當根據自以為高人一等的知識,乃是應當根據同情和體諒他人的愛心。為了他人的緣故,我們寧願不做,不說那些在某些情況下認為正當的事。
  這引入了那最高的真理。沒有人有權享受一種玩樂或要求一種自由,有可能使另一人毀滅的。他自己或許有堅強的意志,不使這種玩樂越出範圍;他的行動對於他自己或許是安全的;不過他不只要想到自己,也要想到此他軟弱的弟兄。一種玩樂有可能使其他的人滅亡的不是一種玩樂,乃是一種罪。
  還有,人對神的認識總是有限的,有時候自己以為認識了,可遇到一些情況時,就會顯露出還是不認識。連使徒彼得也犯過這樣的錯誤,他知道耶穌是永生神的兒子,也誇下海口:“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參閱馬太福音26:33)可他在當天雞叫之先,三次不認耶穌基督。這也是“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彼得尚且如此,比起彼得來,我們又算甚麼呢?我們對自己,對神所知道的,豈不是更少更可憐嗎?人只有在神面前,謙卑下來,並不斷地尋求祂的面,這樣,他才會更認識神,神也樂意將自己啟示給他,並將他接納於自身。奧古斯丁說:

“當我們到你那裏時,那些我們所說卻未獲得的很多事都將止息,雖然你仍是獨一的上帝,但卻是充滿萬有者,我們會齊聲來讚美你,甚至連我們自己也在你裏面合而為一了。”(註)

(下期續)

註:轉引自羅伯特.劉易斯.威爾肯早期基督教思想的精神—尋求上帝的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第93-94頁。

翼展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