嗎哪的意義
“嗎哪”?最簡單,卻不失其為妙譯。如果不過分格求字義,也許可以解讀為“是甚麼?”和“哪裏來?”因為嗎哪是天降給以色列人的食物,是他們從未見過的;所以問:“這是甚麼呢?”有些人對於從未見過的東西,就以為不好。因為神關愛屬祂的人,眷顧他們,供應的方式,常是新的。這法則,以後依然維持不變。
甚麼時候來
聖經記載: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第二個月十五日,到了以琳和西乃中間,汛的曠野。”(出埃及記16:1)在上個月,就是元月十五日逾越節,神差遣摩西領以色列人離開為奴四百多年的土地,進入大而可畏的曠野。他們是用帶出來的生麵,烤成無酵餅;這生麵還沒來得及發起,因為被埃及人催逼離開埃及,不能夠耽延,也沒有計畫為自己預備甚麼食物。(出埃及記12:37-41)少量的供應,有限的資源,很快就告罄。以琳曠野雖然有水,但糧食出現了問題:他們的男丁就約六十萬,全人口有逾百萬群眾。缺乏食物,實在是大事,再沒有比現在更需要神了。神是及時的幫助。
是從哪裏來
明顯的,曠野沒有可耕地,沒有禾稼,這可是關係民生的大事。人習慣的都是盼望從地裏得糧食。但有時該仰望另一個方向。
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糧食從天降給你們…”(出埃及記16:4)地上不出產糧食,神從天上給祂的子民降下食物,絕不讓他們飢餓倒斃曠野。主耶穌教訓門徒,不要為吃甚麼,穿甚麼打算,全智全能的神,是慈愛的天父,知道祂軟弱的兒女,得用以養生,才可以行祂的旨意;人若有心尋求“神的國和祂的義”(馬太福音6:32,33),神知道必須維持生活,最合理的是,由不平常的途徑,供應他們的平常需要。
是甚麼東西
神作奇妙事:“早晨在營四圍的地上有露水;露水上升之後,不料,野地面上有如白霜的小圓物…這就是耶和華給你們吃的食物。”(出埃及記16:13-15)這新食物,非常嬌嫩清潔,在凝聚的露珠消散後,出現在地面的草葉上收集起來,可烤可煮來為食。他們吃的如同“天使的食物”,表明其來源高貴,是神非凡的供應(詩篇78:24,25),是為遵行神旨意者預備的。
怎樣去收取
按人口,按飯量。這是真正的公平原則。人皆有份是基本原則,但不要忘記各人飯量不同,不能定量配給;如果每人分吃一斤,似是公平,但有的人只能吃四分之三斤,硬要人家吃下一斤,該有多麼難受?一之為甚,天天如此,絕對受不了。所以“你們要按着各人的飯量,為帳棚裏的人,按着人數收起來…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出埃及記16:16-18,21)
其次,要早起收取:“日頭一發熱,就消化了。”殷勤早起,不保證一定能成功,但懶起久睡,必然不會成功。
其三,不僅為自己,也“為帳棚裏的人”。聽從神的命令,跟摩西出埃及的,都是一家人,既然如此,所以不必每人都去,更沒有必要爭先恐後,全體人馬都出去,遍滿地面,擁擠費時;大家絕不忘記家裏所有的人,所以即使不是全體出動,也不必耽心給撇下,被忘記。(哥林多後書8:15)
何時不收取
飲食誠然是供應身體的需要,但那不過是要給人力量,達成行進到神應許之地,其本身不是目的。神不僅給人吃飽,身健還要心康,人應該學習的是心靈飽足,倚靠神,得安息。
每日供應,“所收的,不許甚麼人留到早晨…耶和華既將聖安息日賜給你們,所以第六天祂賜給你們兩天的食物,第七天各人要住在自己的地方,不許甚麼人出去。”(出埃及記16:19-30)神希望人享受安息:“不許”是父母對孩子一般的關愛,因愛而關的限制;正如食物固然好,但貪食無厭就會傷身,當然是不好的,所以要有節有制。神不是強迫人作甚麼事,而是願人安息。耶穌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就是這意思。
默想在曠野旅程中,賜給祂子民嗎哪,使他們能夠在艱難中,持續生活四十年,真是最偉大的神蹟。主耶穌基督在世的時候,公開宣告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那從天上來的糧,不是摩西賜給你們的,乃是我父將天上來的真糧賜給你們;因為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耶穌更清楚的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翰福音6:32-35)
那世代的以色列人,雖然吃過嗎哪的靈筵,因為悖逆神,還是倒斃在曠野;惟有主基督耶穌,道成肉身,從天降世,使世人因信祂,得到永遠的生命,與神永遠同住。感謝讚美主!
(同載於聖經網 aboutbible.net 之“天上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