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心靈 ✐2015-07-15

捉迷藏的故事

田立柱

 

  見到一幅“兒童捉迷藏”的畫作,繪製的年代大概比較久遠了,具體年代卻不能道個清楚明白,作品描繪的孩童“活靈活現”,很有一番“情趣”,於是也想到自己童年時代的此類活動,每當那充當“尋找者”的一方,發現了“隱藏者”的時候,總會“志氣高昂”的一副“英雄”的模樣,想來應該是人們所謂的“成就感”起着作用,而那位充當“隱藏者”的一方,在沒有被發現,而遊戲的時間又已經完結,也同樣以一副獲得“成就感”的模樣出現,或者也是“成就感”的同樣作用。如今想起那些細微的環節來,總是喚起童年無窮的親切回憶,無限的聯想也就綿延的不知去向。

  但是靜下心來,仔細的琢磨。在尋思其中的樂趣後,卻讓我的思緒步入到新的空間,進入到沉思的層面。想來那位“尋找者”在“尋找”的過程之前,他的心裏一定具備了隱藏者的基本信息,例如他的衣着,相貌,動作等等。假如那位“尋找者”的心裏,沒有以這些基本信息成為“目標”,那麼無論如何尋找,也就失去了意義。看起來是在尋找,其實是讓心裏的“目標”得到發現。他的“成就感”,可能是目標得到“印證”之後的快樂,那就不僅僅是一場遊戲,其實也是“心理經驗”的經歷。只是不知道如今這樣的遊戲,是否還有活動的空間。

  由此也想到耶穌基督有關“尋找”的話語來,在馬太福音第七章第7節中,耶穌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其中那個“尋找者”的心裏,也一定具備一個目標,當人心裏有了目標的時候,也就具備內在的動力;沒有“目標”的時候,人是無力的。有了目標的確立,也就有了心裏的力量,那才是尋找的動力所在。而人內心的目標,在信仰者的角度看,豈不就是聖靈感動的結果嗎?沒有聖靈的感動,無論如何也難以找到心靈的目標;沒有心靈的目標,自然也就失去了尋找的動力。其他的“叩門”和“祈求”看起來也是同樣道理。目標在先,然後才會有能力,才會得着“尋見”的歡喜。

  這是一件“裏應外合”般的工作,當人受到聖靈感動時,我們的內心就獲得了目標。所以,“不可消滅聖靈的感動”,而是適時的把握。這是靈性生活的重要環節,不可稍微的馬虎,而上帝就會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回答我們的祈求,並且啟示我們的心靈,也是“聖靈充滿”的工作。來自上帝的回覆,既有“應允”,也有“回應”,但均與我們祈禱有關係,“尋見”,“開門”和“給予”的意義就在於此。當然,我們的內心世界必須具有聖靈所啟示的“目標”,這是前題,不得缺失。思想及此,不由得心裏一陣喜樂,好像這本身就是發現的快樂。那些來自於人內心的啟示,每每讓我們在感悟生活之中,得到屬靈的“天賜之樂”,真是滿了歡喜和快樂。


安瑟倫

  如果讓思想延續,還讓我想到歷史上著名的“本體論證明”(Ontological argument),安瑟倫(Anselm of Canterbury, c.1033-1109)的這個論證,雖然被反反覆覆的爭論許久,其結果似乎仍然“莫衷一是”。但是細想起來,當一個人的心裏有了偉大上帝的時候,則意味他在現實的生活中,處處與上帝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他的經驗和感知甚至可能無時不與上帝發生關係,也如同“心靈的目標”得到了“印證”。雖然那位-高尼羅(Gaunilo of Marmoutiers)的反證,似乎難倒了安瑟倫這個證明,但是他的“反證”僅僅是“物”的反證,而正如耶穌基督在約翰福音四章24節所說的那樣:“上帝是個靈,所以拜祂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用證明“物”的存在,來證明“屬靈”的存在,似乎是“誤讀”的錯失,只能是概念的混淆,而不是真正信仰的經驗。嘻。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藝文走廊

談書法藝術 ✍余仙

樂趣飄送

信心就是勝利 ✍稽譚

雲彩生活

簡易食譜:魚蓉素菜羹 ✍禾秧

談天說地

父親的公義與兼愛 ✍于中旻

點點心靈

謝謝,我不吸煙 ✍余卓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