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陣陣 ✐2015-06-01

論語析讀(十七)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與“我求你兩件事”

石衡潭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學而1.15)

注釋: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諂:

“諂,諛也。”(說文解字
范寧云:“不以正道求人為諂也。”
“積蓄財帛曰富,陵上慢下曰驕也。富積者既得人所求,好生陵慢,故云‘富而無驕’也。”(皇侃.論語集解義疏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憲問14.10)
“初,衛公叔文子朝而請享靈公,退見史鰌而告之。史鰌曰:‘子必禍矣。子富而君貪,其及子乎。’文子曰:‘然。吾不先告子,是吾罪也。君既許我矣,其若之何’”史鰌曰:‘無害。子臣,可以免。富而能臣,必免於難,上下同之。戌也矣,其亡乎!富而不驕者,鮮,吾唯子之見。驕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戌必與焉。’及文子卒,衛侯始惡於公叔戌,以其富也。”(左傳.定公十三年)

  貧而樂:
  古論史記皇疏等本作“貧而樂道”。定州竹簡本亦作“貧而樂道”。鄭玄:“樂謂志於道,不以貧為憂苦。”多一“道”字,與下句相應,意義完足。

“孔子更說貧行有勝於無諂者也。貧而無諂乃是為可,然而不及於自樂也。”(皇侃.論語集解義疏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7.16)
“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於此,則窮通為如寒暑風雨之序矣。”(莊子.讓王)

  富而好禮:

“又舉富行勝於不驕者也。富能不驕乃是可嘉,而未如恭敬好禮者也。然不云‘富而樂道,貧而好禮’者,亦各指事也。貧者多憂而不樂,故以樂為勝。又貧無財以行禮,故不云禮也。富既饒足,本自有樂,又有財可行禮,故言禮也。”(皇侃.論語集解義疏
“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禮記.曲禮上)
趙文子為室,其椽而礱之。張老夕焉而見之,不謁而歸。文子聞之,駕而往,曰:“吾不善,子亦告我,何其速也?”對曰:“天子之室,其椽而礱之,加密室焉。諸侯礱之,大夫斲之,士首之。備其物,義也;從其等,禮也。今子貴而忘義,富而忘禮,吾懼不免,何敢以告。”文子歸,令之勿礱也。匠人請皆斫之,文子曰:“止。為後世之見之也,其斫者,仁者之為也,其礱者,不仁者之為也。”(國語.晉語八)
子云:“小人貧斯約,富斯驕;約斯盜,驕斯亂。”禮者,因人之情而為之節文,以為民坊者也。故聖人之制富貴也,使民富不足以驕,貧不至於約,貴不慊於上,故亂益亡。子云:“貧而好樂,富而好禮,眾而以寧者,天下其幾矣。”(禮記.坊記)
“無諂無驕者,生質之美;樂道好禮者,學問之功。”(劉寶楠)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切磋琢磨是加工各種器物的方法。所引兩句詩出自詩經.衛風.淇澳。

“詩衛風淇澳之篇,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子貢自以無諂無驕為至矣,聞夫子之言,又知義理之無窮,雖有得焉,而未可遽自足也,故引是詩以明之。”(論語集注
“骨,謂之切。象,謂之磋,玉,謂之琢。石,謂之磨。”(爾雅.釋器)
“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禮記.大學篇)
“人之於文學也,猶玉之於琢磨也。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謂學問也。”(荀子.大略篇)

  告諸往而知來者:

“諸,之也。言我往告之以貧樂富禮,而子貢來答,知引‘切磋’之詩以啟予也。江熙云:‘古者賦見志,子貢意見,故曰始可與言詩矣。夫所貴悟言者,又得其旨也。告往事而知將來,謂聞夷齊之言賢,可以知不為衛君。不欲指言其語,故舉其類耳。’范寧云:‘子貢欲躬行二者,故請問也。切磋琢磨,所以成器,訓誘學徒,義同乎茲。子貢富而猶恡,仲尼欲戒以禮中。子貢知心厲為政,其事乃多,而終歸於以德不動也。’”(皇侃.論語集解義疏
“往者,其所已言者。來者,其所未言者。愚按:此章問答,其淺深高下,固不待辨說而明矣。然不切則磋無所施,不琢則磨無所措。故學者雖不可安於小成,而不求造道之極致;亦不可騖於虛遠,而不察切己之實病也。”(論語集注

對讀:

“我求你兩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賜給我;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箴言30:7-9)

解析:

  俗語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一個人在貧窮時能夠做到不諂媚,不討好人很不容易;而富人則多少有些驕橫或驕氣,要對之加以克制,也需要費一番功夫。大概這兩點,子貢覺得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做到,所以,他說出來與老師探討。孔子對此表示了肯定,但並未止於此,而是提出了一個更高的目標:貧而樂,富而好禮。可以說,子貢是從消極方面說,孔子是從積極方面說。貧窮的境況中,也是可以有歡樂的,只要心中向道;富貴也可以安然接受,只要好禮如初。無論貧窮,還是富貴,都不能成為人生命成長的阻礙,反而要成為其助力。人要經過不同環境,不同狀況的考驗磨礪,才能夠真正成長成熟。子貢對老師的話欣然會意,於是說:“老師說的是不是詩經中所說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呢?”真正高水平的對話不必都用直白的話語,而引用詩歌往往能夠達到言近旨遠,意味深長的效果。人的成長就像雕琢精美玉器一樣,需要一刀一刀切磋琢磨的功夫,需要反復體味,細心揣摩,也可以說細節決定成敗。孔子這時候也知道子貢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就大發感慨:“可以與賜談詩了,他能夠舉一反三,告往知來啊!”在孔子心目中,詩歌的境界也是非常高的。一般要登堂入室的弟子才可以給他們談,初入門的只能講講散文囉。孔子的因材施教在這一段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它同時也體現了教學相長的妙處。有其師必有其弟子。弟子對老師心領神會也會激發老師的靈感智慧,共同創造一個最佳教學範例,名垂千古,嘉慧後人。
  箴言30:7-9大概是一個普通人的禱告,這人有點像剛開始說話時子貢的語氣,即他對自己的罪惡是有所警惕的,對自己的要求也不敢太高。他只向神求兩件事情,但這兩件事都非常重要。“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人要保持不做虛假和不說謊言是不容易的,而在極貧窮或極富貴的情況下尤其不容易。此人所說的理由用中國人的俗語說就是:“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當然,中國俗語僅僅是從生活和道德層面上來說話,而以色列子民時時刻刻都尊神為大,都活在神面前。在申命記中,摩西也這樣叮囑以色列人:

“你要謹慎,免得忘記耶和華你的神,不守祂的誡命,典章,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恐怕你吃得飽足,建造美好的房屋居住;你的牛羊加多,你的金銀增添,並你所有的全都加增,你就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神,就是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的,引你經過那大而可怕的曠野,那裏有火蛇,蠍子,乾旱無水之地;祂曾為你使水從堅硬的磐石中流出來;又在曠野,將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吃,是要苦煉你,試驗你,叫你終久享福。恐怕你心裏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祂給你的,為要堅定祂向你列祖起誓所立的約,像今日一樣。你若忘記耶和華你的神,隨從別神,事奉敬拜,你們必定滅亡,這是我今日警戒你們的。耶和華在你們面前怎樣使列國的民滅亡,你們也必照樣滅亡,因為你們不聽從耶和華你們神的話。”(申命記8:11-20)

  箴言中這人所尋求的實際上就是:“我日用的飲食,求你今日賜給我。”與保羅所說的“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摩太前書6:8)也是一個意思。對於他來說,貧窮或富貴本身,並不是他所害怕或憂慮的。貧窮便貧窮,富貴便富貴。如果只涉及自身,這都沒有大不了的,悉聽尊便。但貧窮與富貴所可能帶來的後果則是不得不考慮的。他害怕的是富貴了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不去認神;而貧窮了則自輕自賤,偷東摸西,褻瀆了神。這就問題嚴重了。神是他一切考慮的中心與重心。此時此刻,他似乎都根本沒有想到別人對自己的態度與看法。這也是論語和聖經中兩段文字的最大差別。孔子與子貢的無諂無驕樂而好禮主要是面對人的,而這個以色列人的一切擔憂是面向神的,他也是向神來求得解決問題的答案。在新約中,耶穌的主禱文涵蓋了此人的全部要求,只是更加完備。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馬太福音6:9-13)

當然,孔子與子貢也是可以樂道與向道的,他們的最終喜樂也是要來到神面前才能獲得。
  保羅在腓立比書4:10-13中也說過與箴言30:7-9類似的話,參閱論語.里仁4.2。(下期續)

翼展萬里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藝文走廊

彌爾敦 ✍馮虛

談天說地

甘雅各逝世周年 ✍亞谷

談天說地

林肯的蓋茨堡演辭 ✍亞谷

藝文走廊

杜鵑休向耳邊啼 ✍吟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