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 ✐2015-02-01

中西合璧

劉廣華

 

  筆者寫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香港人的談話,經常帶着一兩句英文,我們美國華僑更不用說了。“中西合璧”是一句成語,出自清末名作家李寶嘉的名著官場現形記∶“咱們今天是中西合璧。”璧是一塊圓形的玉,中西合璧的意思就是,如果把中國的好處和西方的好處配合起來,就成為一塊很有價值的寶玉。今天因為中國強盛起來,有許多美國人都想多學一些中國文化,期望能夠做到中西合璧,因而達到更加成功的地步。可是他們全無中國背景,談何容易呢?我們住在美國的華僑就不同了,因為我們生長在中國,生活在美國,對中西文化都了解,知道中西的弱點和長處。如果我們懂得除去弱點,運用長處,我們不管做哪一行,都不會輸給美國人。

  筆者是香港浸會大學第一屆畢業生,時為1960年。當年每逢大聚會,全體學生都要站立起來唱校歌。筆者記得(可能記錯),母校校歌的原譜是使用美國民歌美哉美利加(America The Beautiful),後來不知道在甚麼時候改了新譜。筆者猜想,改譜可能是因為中美關係不好,而原譜又是一首美國民歌。按筆者個人的愚見,音樂無國界,是全人類的遺產。例如德國的國歌原是一首聖詩,歌譜是奧大利大音樂家海頓(Joseph Haydn, 1732–1809)所作,歌詞是英國有名牧師約翰.牛頓(John Newton, 1725-1807)所填。約翰.牛頓還作了一首世界有名的聖詩,題目叫做“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內容是他個人的見證,感人肺腑,直到今天仍然非常流行。香港浸會大學校歌全首歌詞如下:

南天海角獅子山前 我校聳立輝煌
中西結合昌明學術 世界新發光芒
盡心盡性立己立人 基督榮名孔揚
緬念前猶任重道遠 相期澤普流長

成功道上披荊斬棘 師生奮發圖強
大學得成秉肩昂首 先賢宿願得償
學海無涯博大精微 永恆真理導航
敦厚崇禮關懷社稷 桃李古道熱腸

  第二句頌揚中西合璧之美。可是在1950年代,中國反美浪潮高漲,當時有些內心充滿民族自豪感的同學不服,說∶“我們大中華有五千多年燦爛的文化,代表西方的美帝獨立還未到200年,我們為甚麼要中西結合呢?”後來筆者移民來了美國,對美國的文化,生活,傳統,習慣,哲學等等有更深的認識,覺得美國人也有一些長處,確實可以與我們中國人的長處結合起來,達到中西合璧之美。讓筆者舉兩個例子:

  美國人喜歡自我介紹。當美國人介紹自己的時候,就把自己的長處說出來,當見工(Job Interview)的時候,還會這樣說:“如果貴公司雇用我,我肯定會對貴公司有很大的貢獻。”我們中國人則喜歡謙虛隱藏,不會這樣介紹自己,因此在西方社會常常吃虧。1960年代,當著名夫婦畫家周千秋,梁粲纓最初移民來美國邁阿密(Miami)的時候,中國畫在美國還未被重視。筆者有幸,能與周氏夫婦結為“忘年之交”,因為當時周先生正是60歲,而筆者只有34歲。周氏夫婦移民來美的使命是藉着藝術傳揚中國文化,因此我們經常談到中西合璧的事。當周氏夫婦向美國人介紹自己的時候,謙虛而不隱藏,很得美國人尊重。不到幾年,周氏夫婦大大成功,有許多名人來跟他們學中國畫,其中包括邁阿密先鋒報The Miami Herald)的老闆娘,而邁阿密先鋒報是美國十大報紙之一。周氏夫婦大大成功的秘訣就是懂得中西合璧之道。


周千秋 梁粲纓夫婦

  如果我們細心研究周氏夫婦的作品,我們就會發現周氏夫婦有許多偉大作品都是中西合璧的結晶。例如他們送給白宮的名畫,題目叫做“亞波羅11號登陸月球”,內容是描繪一隻白頭鷹從太空飛降在月球上面,氣魄雄偉。白頭鷹是美國的國鳥,也是美國的象徵,而畫是中國畫。這就是中西合璧!為了記念這件人類的創舉,美國出了一個亞波羅11號登陸月球紀念銀幣,上面的設計就是一隻白頭鷹降落月球。設計人可能因為看到周氏夫婦的名畫而得到靈感。

  美國人帶孩子,孩子哭的時候就讓孩子哭,不會把孩子抱起來。而我們中國人帶孩子則剛剛相反,孩子一哭就馬上把孩子抱起來,從此孩子就知道,只要放聲一哭,就有人來抱。為甚麼當孩子哭的時候美國父母不把孩子抱起來呢?因為西方看重訓練孩子獨立,讓孩子知道,將來長大之後,甚麼困難都要自己去面對和解決。這個辦法雖好,卻可能會影響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所以有許多美國孩子長大之後,就遠走高飛,很少關懷自己的父母。

  我們中國人養育孩子,則認為父母對孩子應該無微不至。無微不至雖好,也有許多不良的副作用。例如甚麼都替孩子做,就會減低孩子獨立的速度,甚至幫助孩子養成惰性,喜歡倚賴別人。又例如甚麼都替孩子作主,就會磨滅孩子的領導潛能,將來長大之後,永遠沒有主張,一世做一個跟從者。再例如孩子一哭或不高興就把他抱起來,孩子可能會失去安全感,長大之後,每逢遇見困難就手足無措,沒有勇氣去應付。因此,我們最好將中西養育孩子的辦法結合起來。孩子哭的時候不要立刻把他抱起來,但是要花點時間去親近他,看看他為甚麼哭,用忍耐去幫助孩子解決困難。這才是真正的無微不至!

  無微不至有一個優點,就是讓孩子從小知道父母的恩情,所以一般的中國孩子長大之後,都很孝敬父母,甘心樂意照顧父母的晚年。我們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做“舐犢情深”,藉着母牛經常舐小牛的情景來描寫母親如何愛護和關懷她的孩子。舐犢之愛會堅固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感情。這一點,西方人應該向我們中國人學習。今天有些美國兒童心理學家也同意,如果一個母親經常把她的孩子抱在懷中,孩子長大以後,也會想念她。筆者相信這個理論,因為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人侵略香港的時候,母親帶着筆者逃難,經常把筆者抱在懷中。此情此景,永遠難忘,可惜母親早逝,沒有機會盡孝。但願天下有母親的人,都好好的把握以後的時光,報答劬勞之恩。聖經告訴我們,神愛我們,就好像母親愛她的孩子一樣:

“…你們必蒙抱在肋旁,搖弄在膝上。母親怎樣安慰兒子,我就照樣安慰你們…”(以賽亞書66:12-13)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藝文走廊

播種者 ✍余仙

談天說地

寄居與基業 ✍于中旻

談天說地

軍閥篡亂 ✍于中旻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天空 Sky ✍郭端

雲彩生活

簡易食譜:九肚魚粟米蛋花湯 ✍禾秧

藝文走廊

以利亞的獨白 ✍凌風

寰宇古今

奧古斯都和羅馬帝國 ✍史直

寰宇古今

和平奮鬥救中國 ✍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