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鯤化
戈鯤化(1838-1882),字硯畇,又字彥員。戈祖籍安徽休寧,寄籍浙江寧波。出生於清道光十八(1838)年,卒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享年僅四十四。
1879年,有一名中國人,受聘到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任教。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受聘為歐美大學教師,教授中國文化,是一件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重大意義的事。但是一百多年來,這位中美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一直不為世人所知。
他是如何去了哈佛的?他不同於一般華人,營取丐求去謀職,而是洋人找上門來。其實,戈鯤化得此職位,固然由於他才智學問,還是因緣際會。那時作為美國第一所大學的哈佛(建立於1636),在雄才大略的校長愛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 1834-1926)經營下,剛由一所鄉僻大學,漸進展成世界名校。就在此時,1877年七月,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聘請了退休宣教士衛三畏 (Samuel William Williams, 1877-1950)為第一任漢學教授,在美國全國也是創舉。哈佛豈能坐視耶魯後來居上?
適哈佛校友的杜德維(Edward Bangs Drew, 1843-1924),在寧波領事館任職,跟戈鯤化學中文。經過杜德維推介,清光緒五年(1879年),哈佛與戈鯤化簽訂赴美任教的合同,攜家帶眷,並一大批中文書籍,於當年八月底,抵達哈佛大學。
戈鯤化天資聰穎,刻苦好學,尤其於官話和古典文學的造詣,更頗負盛名。他通過了鄉試秀才,郡試舉人。弱冠之年,由於父母先後離世,只得在清政府將領黃開榜幕府任職。此後,又受雇於美國駐上海領事館工作二年,便到英國寧波領事館任翻譯生兼中文教師,其間捐同知候補。出版有人壽堂詩鈔和人壽集,在當時中國文化圈小有名氣。
戈鯤化在哈佛開館授徒,學生並不局限本校人士,任何有興趣於瞭解中國的學者,或有志從事外交,商業,特別是傳教的人,只要都可選修。戈鯤化每週上五天課,每次上課他都要穿上官服,要求學生尊師重道。他還為哈佛的教授們特別開中國講座,有時還應邀到教授俱樂部演講。
1880年,哈佛大學畢業典禮,與會者都着盛裝華服,戈鯤化照例穿上官服頂戴,以他的特立獨行和中國文化背景,作為孔夫子的活招牌,為令人矚目。
抵達哈佛後,戈鯤化在1879年十月二十二日正式開課,他的第一份教材是一篇小說。
戈鯤化以其豐富的教學內容,充分的準備,和高度的技巧著稱,受學生和同事好評。雖然僅是語言老師,但他以中國文化自豪,以文化傳播為己志。他選定由中國詩歌入手,因為“詩言志”,融合了民族精神。他也在任何場合,都不忘吟詩,講詩。
戈鯤化用中國詩歌的感力,更以全身中國詩人的氣質,感染了從未接觸過中國文化的美國人。他不僅自己喜歡詩,而且把詩的精神帶到美國。為此,戈鯤化編纂了中英文並列的教材華質英文(Chinese Verse and Prose),被哈佛大學稱作“有史以來第一本中國人編寫介紹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中詩詞的教材”。在這本小冊子裏,收錄了戈自己的十五首詩作,有中文原詩和英譯之外,還有對詩中詞句,典故的英文解釋,並標出了平仄聲。通過這種方式,戈鯤化不僅使中文教育更加生動,也輸出了中國。
在日常生活中,旅居哈佛的戈鯤化,也開放積極的融入了美國社會。在中國早就接觸到英文,一踏進哈佛,就着意學習,很快的就脫出了基本上有口難言的窘境,能隨意和人交談,甚至翻譯自己的詩文。他自然從不排斥美國文化,對於所見所聞,都感興趣,勤知好學。
他與身邊的人友好交往,美國報刊評論他“擅於交友,待人真誠”,“他獨特的社交氣質,使他能夠和社會各界人士交往,努力使自己能被大家接受”。靠自己的努力,不到三年,戈鯤化與美國的漢學家,和當地社會名流建立了良好關係。
可惜,“千古文章未盡才”,他在哈佛的任教期還未完成,就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二月不幸患上了肺炎,雖經名醫力救治,但那時還沒有特效藥,病情仍趨惡化。幾天後,走完了人生路程,以四十四歲英年,壯志未竟,身喪異國。同年二月十七日,哈佛大學為他舉行了隆重葬禮。五月,他的遺柩和家人在杜德維伴送下回國,葬於寧波,家人安置在上海。
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Harvard-Yenching Library),牆上懸有一幅大照片,一名清代官員打扮的中年人,頂戴花翎,身着官服,清臞的面容,一雙睿智的眼睛。一百二十多年前,不遠萬裏來到美國,創哈佛的中文教學,在中美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戈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