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麗質
太空時代的兒童們,仍喜歡沉緬在古世紀王子公主戀愛的故事中,反映了人對美和愛的理想王國的傾慕。因為王子大都是英勇俊秀的,而公主也必須是一副天生麗質,否則很難引起讀者的淒艷之感。還有西方的新聞記者,每逢提及當事的女人,一定冠以“美麗的”形容詞。不然,哪裏有報導的必要呢。
羅曼蒂克,愛美,昇華到一個幻想的境界,把古今女性鎖到一個金雀籠裏去,專供社會品評,難怪給婦女解放分子有個革命的藉口。前些時,我看亞力海萊(Alex Haley, 1921-1992)的根源(Roots),白人在市上公開拍賣黑奴,心裏很難過。人的價值,不限於體格的外型。我們如果看重姿色為女性的標準,大有“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之慨,無論是娛樂也好,文化也好,恐怕教育的作用不多。
美,是“情人眼中”的專利品,本來用不着誰來辯論。問題是公認為美人的,每為自己的容貌所累。那些不漂亮的,為了追求美,常常弄巧反拙。
誠然,美麗的人有很多利便的地方,但是她們的寂寞比誰都深。她們要維持別人的獎譽,恐懼青春的消逝。一方面要應付四方八面的應酬,疏忽了在學業與工作上應有的上進。在眾生俯伏的寶座之上,她們不必討人的歡喜,很難不慕虛榮。所以西方也有句話說:“愚笨的金髮女郎”,就是指那些虛有外貌的美人。
柯德莉夏萍, 1975
面目平凡的人,用不着對鏡子發愁,缺憾也有其吸引的地方。適當的美容和對內在美的培養,時機一到,也能“可憐光彩生門戶”。生來佳美的,必須認清品格的光輝,才永遠受人歡迎。最不可靠的,還是歲月無情,遲早會把美貌腐蝕。
我們平時讚美漂亮的人,總愛說是“上帝的傑作”,難道庸相者就不是上帝的傑作?甚而是魔鬼的傑作?美可以欣賞,卻不可以崇拜。聖經說:
“才德的婦人,誰能得着呢?她的價值遠勝過珍珠。艷麗是虛假的…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願她的工作在城門口榮耀她。”(箴言31:1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