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心靈 ✐2011-03-15


“品泉”餘韻

湮瀅

 

  “品泉”這篇短文,是當初應中華日報副刊主編蔡文甫先生之邀,為該刊所關的一個“靈泉”專欄而寫的。記得當時適有一位友人來訪,而這位友人又剛剛是以泉為名的,於是便談了許多攸關泉水的話題。大家都意興湍飛,由風景談到人物,由大自然的化育談到人生的品味與品德,使那天的清談流為一泓涓涓的泉水,到如今回憶起來,尤覺得可圈可點,可詠可歌。
  於是提筆為文,以“品泉”為題,一揮而就。但卻沒有想到“國立編譯館”後來竟選用為中學語文教材,這如同之前選用我的另一篇散文“一朵小花”作為國文教材一樣,使我感到意外。而香港教育署的來信,告訴我他們選了我在“歸回田園”散文集中的“曇花的啟示”作為“中國語文”第四冊的教材,則更出乎我的意料了。
  我對泉水是有偏好的,無論是像尼亞加拉大瀑布那樣的雄偉澎湃,聲勢如千軍萬馬,或纖如手指的涓涓細流,只要它是出乎自然的,都一樣會使我神往。面對着泉水,最能滌蕩人的胸臆。凝神望去,隨着沛然的清泉,將心中的塵垢完全洗除淨盡,超然物外的心情,便會油然而生。面對着無休止,無窮盡地激越的泉水,會使人感到自己的渺小,感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超然的啟示與激勵。

  但人工的泉水就沒有這種感受,人工泉水無論製造得多麼宏偉與纖巧,看了都不會讓人受到感動。世上人工泉水最負盛名的地方應是羅馬。羅馬到處是飛越的噴泉,實在是一個教人賞心悅目的地方。羅馬的人工泉水甲天下,你走幾個街口便會看到傾瀉激流的泉水。羅馬城外更有一個泉水的公園,有幾百處人工泉水。設計的巧思,營造的精奇,的確令人嘆為觀止。但這樣的泉水,只能使你欣賞人們巧奪天工的匠心,與純工藝的技巧,而泉水本來的美,反倒被忽視了。
  劉禹錫的陋室銘中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而靈”,我想改為“山不在高,有泉則靈”。無論多麼巍峨的山嶽,若沒有泉水,便會顯得滯重沉悶,有了泉水,才能透出靈秀之氣,所以山與水是分不開的。
  人生不可無泉水,若能有機會在泉水旁靜坐凝思,更是一大享受。記得許多年前,我初到濟南,一下子就愛上了趵突泉。泉旁有茶亭可以品茗,那時代的遊人不多,可以泡一杯清茶,面對着泉水坐上半日,凝神觀賞那股神奇的力量,你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它的力,它的美與它的浩瀚所感染。現在回想起來,心中仍激動不已。去歲再回到濟南,渴望重睹違別了四十多年的名泉,進到趵突泉公園中,園中擠滿了紛攏的遊人,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寧靜。不料走近趵突泉時,赫然地發現昔日的亭台雖在,而那塊“天下第一泉”的石碑卻幹立在長滿了青草的泥池中,以前神奇的泉水早已乾涸見底了。許多嘈雜遊客紛紛下到池中去攀着“天下第一泉”的石碑拍照,在一片雜亂嬉笑聲中,我不禁為名泉的死亡悲哀。我呆呆地佇立在觀瀑亭前,悵望着趙松雪的詠泉句:“雲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發愣。聽說當年在“廣積糧,深挖洞”的政策下,許多濟南地下的水脈被挖斷,後來再抽工業地下用水,兼之年來的乾旱,遂導致名泉的死亡。不想這個“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可以與江南媲美的水鄉,如今卻變成一個乾涸枯燥的城市了。

本文選自作者散文集秋之悸
台北:道聲出版社
(10641台北市杭州南路二段15號,電話:(02)23938583)
(書介及出版社資訊:http://www.taosheng.com.tw/bookfiles-10J/bookfiles-10J024.htm
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00028北京市朝陽區西垻河南里17號樓,電話:(010)64668676)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腳踏實地 ✍于中旻

寰宇古今

奧林匹克 ✍馮虛

寰宇古今

幹細胞治好一個破心臟 ✍錢錕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伊斯坦布爾印象 1 ✍郭端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浪潮 ✍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