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過多
在非洲,每年都有不少國家有嚴重的旱災和饑荒問題,即使非洲各國大聲呼籲請求西方國家大力加以援手,饑荒問題非但沒有解決的跡象,反而顯得更為嚴重。在非洲可以看見一大片龜裂的土地,自1980年代後期便一直沒有雨水,沙漠地帶不斷擴大。事實上,土地受到破壞已不再是非洲獨有的問題,在其他地方,包括富庶的美國,澳洲,中南美洲和東南亞等地,土地不斷受到無可復原的破壞。導致這大規模的環境惡化問題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全球性的現代畜牧業。
在另一方面,現代營養學家,醫生和各專家又指出現代人患上各種“富庶病”的年齡有下降趨勢,不少青年人竟然患上糖尿病,心臟病,血壓高和一些在上一代多是老年才發病的疾病。這些又和畜牧業扯上甚麼關係呢?
一.動物工廠
傳統的畜牧業是合乎大自然運作的原則的,因為牲口,即是在數千年前已被人飼養的家禽和六畜,主要的任務是用作耕種,牠們提供大量的勞力,又可以作乘騎之用,馱上笨重的貨物,是最好的運輸工具,而牠們最後的貢獻才是提供人類肉食的需要。所以人類飼養牲畜主要原因並非只用作食物的,可是現在牲畜的主要用途卻是提供美味可口的肉排,腸仔,火腿,醃肉等給人類享用。在過去數十年,全球各國均致力發展畜牧業,而且成本越來越低,以致我們可以用低廉的價錢購買大量肉食為日常食品。現在全球飼養的牲口數目(包括四肢牲口和家禽),竟是人類的三倍多。
1. 牲口數目
今天(2010年),全球人口已增至六十八億,而四肢牲口(包括牛,羊,豬,馬,水牛和駱駝)的數目卻由上世紀中的二十三億增至四十六億。與此同時,家禽數目也由三十億增至一百八十億,其中雞隻佔了總數的90%。中國是畜牧業的巨人,中國有五億頭豬,佔了全球豬隻數目的52%,還有四十五億隻雞。
可是,牲口數目在先進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卻大不相同,原因是先進國家的牲口壽命較短(並非品種有異),這些動物生長至可以宰殺所需要的時間只及中國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換句話說,在任何一個時間,雖然中國的牲口數目比美國更多,可是美國卻可以在一年內宰殺多三四倍牲口,結果在先進國家所出產的牲口佔了全球的61%,蛋類是55%,奶類是72%。
2. 肉類產量
自1950年以來,全球肉類產量增加了四倍有多。下表顯示在2002年一些肉類消耗量的數字,顯示出各國人民食肉的概況極不平均,美國人吃肉最多,而印度人只是美國人的五十分之一。
國家 | 肉類消耗量(每人公斤) |
---|---|
美國 | 125 |
法國 | 101 |
匈牙利 | 101 |
奧地利 | 94 |
巴西 | 83 |
英國 | 80 |
中國 | 53 |
香港 | 47 |
日本 | 44 |
菲律賓 | 31 |
泰國 | 28 |
印度 | 5 |
3. 動物工廠
傳統的畜牧法是讓牲畜在牧場上自覓青草或由牧羊人帶領着尋找草源的,可是現代畜牧業卻是在高科技下操作的,牲畜不再吃草了,牠們吃的是富營養和高能量的飼料,牠們也不必自己走動尋找食物。豬隻生長在有空氣調節的飼料室內,吃的是由專家特意配製的殼物,還要加上蛋白質,維他命等營養素。牛隻和家禽也是在一些動物工廠內飼養的,牠們一生不必勞動一根肌肉,也不必為食物奔波,牠們只有吃,喝和睡,等候宰割。可是請注意牠們所吃的是穀物—平均佔了全球產量的50%,包括玉米,大麥,高梁和小麥。在一些發達國家,動物所消耗的穀物佔了全國產量接近70%!但在印度和非洲等貧窮地區,牠們只吃去2%。巴西和阿根廷均大量出產黃豆磨成粉末以製造動物飼料出口。
下表顯示在2007年一些國家牲口消耗穀物的數字,可以看見飢餓並非由於天災引起的,乃是大部分的穀物用作牲畜飼料。
地區 | 牲畜穀物消耗量佔出產的% |
---|---|
加拿大 | 67 |
澳洲 | 66 |
巴西 | 60 |
歐洲 | 53 |
俄羅斯 | 51 |
美國 | 50 |
阿根廷 | 50 |
日本 | 44 |
中國 | 28 |
印度 | 5 |
肯亞 | 2 |
從上表可以看見在發達國家以穀物去飼養牲畜竟然用去產量一半以上。不少生態學者指出,現今全球饑荒問題非因糧食短缺,因為若將餵給畜牲的穀物拿出10%,已足夠供給全球人口之用,但為甚麼每天仍然有數以萬計的人因飢餓而死亡呢?
二.生態破壞
在自然的生態環境中,動物和植物的相互關係對土地有利無害。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料,除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之外,水和肥料都是來自泥土的。動物排泄的冀便就是最佳的肥料。這些東西在泥土內由無數的微生物分解化為可溶解和易於吸收的養料,提供植物所需,這是大自然平衡運作的主要原理。即使傳統的農耕和畜牧法,包括輪作和種植飼料植物以增加泥土內固氮細菌的數目都是對泥土有益的。可是現代農業和畜牧業已大大破壞了這種微妙的平衡和免費提供養料的服務。若不施肥,田產量會歛收。可是在另一方面,“動物工廠”製造大量的糞便,這要花掉不少人力物力去處理和傾倒,因為若要運送去農場,費用十分龐大。此外,傾倒禽畜廢料又會大大污染河道和地下水,對淡水生物影響甚大,更會危害人類健康。在世界各地均可以看見由於“富營養”而引起的水藻花問題。牲畜數目不斷上升也導致NO3污染問題嚴重。此外,堆肥更會放出有毒氣體,直接引致酸雨。
1. 灌溉水
畜牧業不單需要合成飼料,更要用去大量的淡水,在美國,這工業用去三分之一的灌溉水,在哥羅拉多,肯薩斯和德州地區,所用去的水皆來自在地下儲藏了千萬年的石化水。這些水一經取用之後便永遠消失。除了水之外,這項工業更用去不少能源,用作操作各種機器,製造肥料,農藥等。某大學教授計算出若要生產一公斤豬肉所消耗的能量竟然高達30,000Kcal,相等於四公斤石油。下表顯示生產各種肉類(一公斤計)所消耗的能量和穀物。
肉類 (一公斤) | 穀物食品(公斤) | 耗用能量(千卡) |
---|---|---|
豬肉 | 6.9 | 30,000 |
牛肉 | 4.8 | 17,000 |
雞肉 | 2.8 | 13,000 |
芝士 | 3.0 | 10,000 |
蛋 | 2.6 | 10,000 |
3. 泥土侵蝕
在任何一個自然的生態系統中,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的數目是有一個固定點的,生物數目若超出了這個固定點,一種稱為環境抗衡作用會降低過量的生物數目,使各生物保持在平衡狀態,不然某些品種會因為其他品種“人口爆炸”而被淘汰。但由於人類不斷增加牲口的數目,迫使牲口在狹窄的範圍內覓食,這情況在非洲和中南美州尤為嚴重,以致泥土呈現侵蝕的現象。牲口過多會踐踏泥土,使雨水不能順利滲入地下,結果在雨季釀成水災,土地受到破壞變得堅硬如石頭,結果慢慢演變成為沙漠。在南美州,由於人類要不斷增加牲口數目以供應更多牛肉出口,大片原始森林更被夷平改為畜牧之用,此舉不單使熱帶雨林大受破壞,更嚴重影響氣候和降雨量,結果地土也會變為沙漠。
三.食肉世界
自二次大戰之後,由於生活水準大大提高,人類的享受也相應多元化了。香港不單是提供各樣娛樂的地方,更是一個超級的飲食市場。無論在電視或報紙,酒樓,餐廳和快餐店的廣告天天新穎,飲食業界紛紛介紹和推出獨特的菜式去吸引食客。中國人專以吃著名,把握機會去吃,管他價錢如何,必定以第一時間去預定席位。在週末和週日,你隨時可以看見一家大小耐心地在酒家門口輪候個把小時(好像在醫務所輪候看醫生那樣),去享受一頓豐富的海鮮餐。
1. 食物與疾病
可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香港人卻要付出高昂的代價。根據香港衛生署資料顯示,近年香港三大致命疾病是癌症,心臟病和中風。由於香港人生活緊張,煙酒過多,又缺乏運動,以致體重上升和肌肉呈現鬆弛狀態,所以健康大有問題。在各種癌症中,乳癌,卵巢癌,直腸癌和肺癌直線上升,有更多的癌症是與飲食有關。
在傳統的中國食譜中,肉食並非主要食糧,90%的蛋白質是來自植物的,中國人的主要食糧包括米和豆類食品—豆腐,腐乳,腐竹,豆漿,蔬菜和水果,肉食只在過年過節或生日才有一點點吃的,但在香港,我們每天所吃的東西甚少是豆類食品,肉食反而是主要食糧,超過76%的蛋白質來自動物。所以,糖尿病患者不斷上升,而且病人的年齡已由五六十歲下降至三四十歲。原因是由於不適當的食譜,以致體重加增,又缺乏運動。所以糖尿病並非由於食物的糖分引致的,乃是人體攝入過量的卡路里。
營養專家分析都市生活的食譜有幾個特點,是三高三低。何謂三高三低呢?三高是高卡路里(即熱量),高脂肪和高鹽分,因為每人每天所攝取的熱量比身體實際所需要的多,以致體重增加,高脂肪可能引起各種癌病,例如乳癌和大腸癌,而高鹽分引起冠心病和與血管有關的疾病。三低乃是低纖維,是導致腸癌的主要因素,發病率是素食者的兩倍,低礦物質和低維生素,以致身體健康大受影響,身體各系統和器官不能正常運作,阻礙新陳代謝,因為過多的肉類和沒有蔬果的食譜簡直是無形無聲的殺手。例如在一次飲宴中的九大簋,每一道菜都是高脂肪,高蛋白質,低維生素,低礦物質和低纖維的,那一頓所攝入的蛋白質足夠三天所需要的。我們經常大吃大喝或吃得不適當,身體哪裏會健康呢?
2. 食物金字塔
在1980年代末期,不少營養師提出了正確的食譜,用一個金字塔來代表。以前很多人都知道每天若有四大類食物便有足夠的營養,包括肉類,穀類,蔬果類和少量脂肪。用顏色來分類可以為紅色(肉類),白色(奶類和蛋類),黃色(米和麥等穀物)和綠色(蔬果類)。可惜,一般人仍是吃得不適當,以為多吃肉類便可以保持健康和精力充沛(你可留意到在飯盒的牛扒或豬扒飯,消費者往往把肉類吃光,剩下一大堆白飯。)在茶樓飲茶也是90%肉類,蔬菜是稀有的。所以近年來有人推出一個食物金字塔,使我們有更正確的飲食習慣和方法。因為我們根本不需要吃這麼多肉類,即使可以買得起也不必天天大魚大肉。
下圖是金字塔內食物的分布情況,這塔的底都是大量的穀類,包括飯,麵,粉,每天兩三碗已足夠有餘。第二層是蔬果類,每天吃兩個水果(不論品種)和半斤蔬菜已夠了。第三層是奶類和肉類,即使不吃肉類,也可用豆類(包括花生,黃豆,黃豆製成品,如豆漿,豆腐,腐竹,芽菜)代替。所以買不起肉類的人吃豆類食品比常吃肉類的人更健康,因為豆類除了含有大量蛋白質外,還有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最寶貴的是它們還有纖維素。最頂一層的是少許脂肪和甜品。可惜不少人的食物金字塔是倒置的金字塔,常吃煎炸食品和甜品或果汁,天天吃過量的肉食,大片的牛扒,豬扒和雞腿,只吃少量的蔬菜,甚至完全不吃水果,以為飲一兩杯鮮榨果汁便可以代替水果,最後連飯也不吃。難怪我們還未到中年便早已染上各種與吃得不當而引起的疾病了。
結論
現今世界性的糧食問題是十分畸型的,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09年發表的報告,全球有十億二千萬人正受着飢餓和營養不足之苦。但在其他地區(包括不少第三世界的窮苦國家),牲口數目卻每日增加以供應食肉者無止境的需求。在西方國家和大城市中(包括香港),人類因為吃得太好而罹致各種與飲食有關的疾病。所以生態學家呼籲我們應該有節制地飼養家禽和牲口,各國政府應攜手合作加強人民對肉食的認識,不要以為盲目地多吃肉類可以帶來健康。各國如能限制牲口的數目,用各種方法鼓勵和教育人民多吃蔬果,豆類和穀類,那麼各地政府不必用去大片土地種植穀物作為牲口的飼料。原始森林也不必無情地被砍伐,土地也不必受到更嚴重的破壞,但問題是人類能否以蔬果和清淡的食譜為滿足呢?
(選自作者著:聖經與生物學,第六集。基督教天人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