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地 ✐2010-01-01


菜根的滋味

湮瀅

 

  日前與朋友談吃的藝術,進而談到吃的內涵與吃的態度,引伸出許多問題,與不少的感慨。

  我雖不算有口福,但卻吃過各種口味的中菜,也跑過全世界的許多地方,嚐過各國的菜式,但我生平最不能忘記的美味,卻是兒時在家中吃過的一種帶根炒的小菠菜。菜是在故居南園中種植的,那年春天菠菜剛剛長起來,因為太小了,便連根一起拔起來下鍋,調味品則是剛剛釀好的新豆瓣醬。嫩綠的小菠菜,稚紅的小菜根,帶着新醬的芳香上桌,滋味之鮮美,是我以後從未再嚐過的,特別是菠菜根的那種甜甜的滋味。
  離開故鄉後,吃過無數次菠菜,但總沒有那次味道的鮮美。當然,那時候我還沒有上館子的經驗,也沒有吃過山珍海味,清醬炒小菠菜,不過是農業社會裏的家常便飯而已。今天我們懷念的,不僅是菜根的芳香,而是農業社會裏的溫馨,恬適,簡樸與寧靜,特別是那種無欲的心境,醇厚的人情味,用來佐餐,更會顯出菜根滋味的甘美。今天也許還能烹出這道簡單的菜式,卻烹不出那種和諧滿足的感受,與醇厚無華的人情味,這才是我們感到無比遺憾的。
  今天在台北你走進一傢俱有規模的菜館,在菜單上絕對找不到菠菜。可以和山珍海味相配合的似乎只有豆苗,芥蘭等少數幾樣昂貴的蔬菜,青菜豆腐是無法擺上高級席面的,這真是一種悲哀。並非悲哀吃不到菠菜,而是悲哀今日社會的奢靡,已經到了十分可怕的地步。
  在台灣的大街上,馬路的兩旁是三步一酒樓,五步一飯館,據統計一年中人們可以吃掉一條高速公路。而台灣在東南亞中,是肉類消耗最多的地區之一,國民攝取的熱量之多,已經到了危害健康的地步。但人們在吃遍了各種山珍海味,嚐過了各式美味之後,口腹之欲仍無法饜足。吃的藝術在中華文化中雖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值得發揚;但在國力維艱時,我們將這樣多的經濟力量投於腹中,確是值得檢討的一件事情。
  今日的飲食業,尚不單是酒席的本身,許多餐館竟以豪華的設備,歌姬的演唱,乃至各種夜總會的表現節目相號召,這種由口腹之欲進而為聲色的征逐,才足以啟人殷憂,而隱藏在聲色酒肉之後的,則是淺薄的人情與工業社會的爾虞我詐。古哲人所羅門王在他著名的智慧語集箴言書中曾說:“素菜淡飯而彼此相愛,勝過酒肉滿桌而彼此相恨。”(箴言15:17)。在吃膩了滿席珍饈之後,讓我們再來嚐一嚐粗茶淡飯,也許正是我們今天所需的菜單吧。

本文選自作者散文集秋之悸
台北:道聲出版社
(10641台北市杭州南路二段15號,電話:(02)23938583)
(書介及出版社資訊:http://www.taosheng.com.tw/bookfiles-10J/bookfiles-10J024.htm
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100028北京市朝陽區西垻河南里17號樓,電話:(010)64668676)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藝文走廊

青城一山幽 ✍吟螢

寰宇古今

蜀有重山之險 ✍鄭國輝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光與影 ✍松桂

寰宇古今

納華胡人:美國的邊緣人 ✍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