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 ✐2009-10-01


天有二日的年代

稽譚

 

  辛亥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十月十日),武昌新軍起義,光復了武漢三鎮。這是自太平天國以來,最嚴重的變亂。
  衰弊的清廷,真的震驚了。接下去的一個月,中國的政局,起了風雲變化。
  溯自洪楊起事,滿洲八旗兵的不堪用,已經明顯;曾國藩(1811-1872)等的鄉勇團練,挽救清廷於危亡,也成為地方武力的源始。接下來洋人的侵侮,激起中國的自強,派遣留學生往日本學習,各辦學堂,並組織新軍。這樣,革命的種子,深深埋藏在軍中。會當四川因修築鐵路,激起民變,政府調北洋新軍到武昌,以備進行鎮壓。


黎元洪

  十月十日,新軍的工兵營和炮兵營兵變,只有約二千人,攻打總督衙門。總督棄職潛逃。軍人強迫黎元洪(1864-1928)任湖北總督,並宣告獨立。
  那時,清廷的官員們,對新軍號令不行;唯一有威望的將領,是告病退休在家的袁世凱(1859-1916)。因此,十一月十一日,朝廷不得已任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對付叛亂。他本可督師進剿,消滅微弱的革命武力,但精明的袁世凱,只使用軍力克復了漢口和漢陽,然後停兵等候糧餉供應。
  當此時,革命的領袖孫中山(1866-1925),遠在美國。國內的軍事領袖黃興(1874-1916),致電袁世凱,稱眾望所歸,宜為大總統。但袁在此時有其不能接受的理由。


醇親王載灃

  壬子年,北京的皇帝坐在寶座上。那是大清的小皇帝宣統三年。他還只有七歲,當然是要有人輔政,攝政王是醇親王載灃(1883-1951)。
  壬子年,在南京也有人登位。
  那時,表示獨立的督撫,湖北的黎元洪以外,十月二十二日,湖南焦達峰(1887-1911)都督,領先宣布獨立;十二月二十七日,四川都督蒲殿俊(1875-1934),是殿後的一位;到十二月二十九日,有關內十六省的代表集會,其中有滿清舊臣改歸革命陣營,有新興的地方勢力,只少數是革命黨人;還跑出了一個“滬軍都督”陳其美(1878-1916),此人浙江籍,機詐伶俐,有江湖氣,在上海聚集了些幫派分子和工人,陰謀武裝排擠同志李燮和(1873-1927),算是有實力人物,不服江蘇的轄制,自稱為“滬軍”。


孫中山先生

  191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南京施行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選舉。孫中山先生以十六票當選為臨時大總統。
  黃帝紀元4609年(壬子)十一月十三日,即1912年一月一日,上午十時,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宣布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改行陽曆。
  新的國旗以紅,黃,藍,白,黑五色等寬的橫條,表示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西方同情中國的人士,樂觀的比為“希望的彩虹”。章太炎(1869-1936)也滿意這國旗,到他在1936年崩逝之前,遺言以五色旗蓋棺,表明不承認青天白日滿地紅為國旗。


五色旗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國歌則採用莊嚴典雅的“卿雲歌”,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老的歌曲。有人說是章太炎的選擇,其實是臨時眾議員汪榮寶的提議:

卿雲爛兮
糾縵縵兮
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如果真是天有二日,則其中之一已日薄西山,另一個卻是杲日初升。


袁世凱

  在北京,清廷陷於混亂。滿族貴冑,表示衛護皇帝,但無兵無錢,如何衛?如何護?身為總理的袁世凱,請滿清親貴輸款以充軍費,顯然是知道當年明朝末日的時候,崇禎皇帝作出同樣呼籲,今天富有的滿洲貴族們,肯解囊捐輸的也頗為寥寥。袁世凱有他的理由,是要在與南京政權議和的時候,該讓官僚們知道戰比和難。
  滿清的親貴,看出袁不是忠烈死節的奴才,十分恨他,因此,有人謀炸死袁,但袁得脫難。
  漢軍的將領們,有的表示反對共和,如馮國璋(1859-1919),張勳(1853-1923)等,有的是得袁的諒解或授意,特為表示保皇派仍然有實力,也有的是真實效忠。無論如何,段其瑞等將領,表示擁護共和。
  兩方面的議和代表,經過磋商,達成協議的條件:改制共和;各族平等,不敵視滿族;清帝遜位,卻保持尊號及居住夏宮,新政府禮遇皇室,年俸四百萬兩。那時,大總統不接受跪拜,遜帝卻接受跪拜,他對臣僕的“御賞”也特別豐厚,當然包括太監們的自助。
  攝政王知道大勢已去,被榨取錢財之後,小皇帝得退位還是難免,不如見機下台,情況倒會好些。因此,醇親王載灃主張遜位。
  二月十二日,滿清末代的宣統皇帝正式退位。大清帝國268年統治,到此正式終結。
  二月十四日,孫中山辭臨時大總統職,前後只作了四十四天的大總統,是“臨時”言之在先,果然不錯。
  參議院接受孫辭職,改選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黎元洪為臨時副大總統。孫通電袁稱:“民國大定,選舉得人。”這不僅是官場辭令,也可能是孫中山先生的由衷之言。奇異的是,連主要的革命黨人,也以為是非袁世凱莫屬;他們敬重孫先生,以為他是理想的領袖,也以為他重理想而不夠務實。
  客觀的史家評論,中國政局的更迭,既不是由於革命,也不是人民的起義,而是滿清的腐敗無能,加上潮流的變換,及時而起的袁世凱,善用權術,決定了中國的政局。孫自己看到革命如此成功,在八十三天後,居然在南京建國,一切誠屬意外,則以為出於神的預備,是他自己作夢也想不到的。從來沒有執政經驗的孫先生和部分同志們,知道前面會有問題,但無法預知問題將有多大。
  1913年(中華民國二年)四月八日,幼稚的共和國,在袁世凱領導之下,召開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在議院中,孫的革命黨人佔席最多,但袁世凱順利當選總統,黎元洪為副總統。
  十月十日,袁世凱,黎元洪就任中華民國首屆正副大總統。但麻煩並沒有隨之止息。


1913年十月十日,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1915年十二月,袁世凱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

  袁迅速的把“責任內閣”,轉為總統獨裁,無異於皇帝,在刺刀槍影下的國會,成為袁項城公的蓋印工具。最後,“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的觀念,長期的籠罩着中國政壇;領袖之所謂“民主”,實在是為民之主,他們騎在人民頭上。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點點心靈

我們社會病了嗎 ✍晨曉

寰宇古今

春遊東瀛 ✍音凝

樂趣飄送

蕭邦 Frederic Francis Chopin ✍郁韻靈

點點心靈

晨頌 ✍吟螢

談天說地

神說中國普通話 ✍于中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