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08-07-01


劇作家米勒的傑出

馮虛

 


Arthur Miller, 1915-2005

  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 1915-2005)善於描述社會問題,並作為社群中一個微小的泡沫,其內心世界與社會的關係。
  米勒的少年時代,經歷過美國的經濟不景氣,他父親經營的小工業垮了,全家生活陷於困頓。中學畢業後,他得在貨倉裏打工,把賺的錢積蓄起來,才得讀完密歇根大學(Michigan University)。
  美國缺乏名劇作家,但米勒是傑出的一位。他享譽二十世紀的後半,特別是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自1949年二月首演以來,從舞台,到電影銀幕,到電視,在世界各地,盛行至今。各國許多大學的文學科系,都研讀這個劇本。這樣獨領風騷六十年,是文壇不常見的現象,自然可稱是經典之作。
  此劇的特點,是因為作者特意違背“悲劇”的傳統。按照亞理士多德(Aristotle)的定義,是刻劃偉人英雄因其“悲劇性的缺失”(Hamartia)或錯失,品格,導致其殞落。當然,小人物達不到那水準,既未曾升到顯要,也就談不上殞落。
  不過,米勒所寫的,恰是一個小人物的殞落。實際上,可以看為一個時代的殞落。
  劇中主角維利.樂曼(Willy Loman),是個曾風光一時的推銷員。他住在同一所房子裏,仿佛被發展進步的時代,遺忘在後面。場景現出,在他的背後,有個大的窗子,可以看見新建起來的高樓大廈。他好像全沒有注意到。也許,那才是該有的世界觀。但他只在反復的追想自己的成功:想當年,曾一個月賺一百五十元的佣金。那已經是好多年前的事了。現在,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戲劇不同於影片,因為觀眾的感覺,不是在看別人的表演,是自己就在他們中間。面對着維利,可以自問:我厭煩或同情這個人物?為甚麼?
  這世代,不記念誰昔日的業績,只要看你今天的成功,創造更大的成功。不過,維利已經賣掉了他的青春,隨着年齡的增加,他已經沒有剩餘的力量再衝刺了。
  米勒此劇的主題,是諷刺“美國人的夢”,只求發達,不計原則。維利的夢與現實距離,他選擇性的記憶,舊夢壓着新夢;過去與現實之間的牆,顯得薄弱與模糊。這樣,人“存在”的意義,也漸模糊了。一個推銷員的死,也許可以代表原則的死。
  一個世代失去了理想,失去了道德標準,失去了原則,還有甚麼存在的意義?一個世代的死亡,才是真正的悲劇。
  也許,我們應該知道,維利到底是賣甚麼的?
  1953年,米勒寫了嚴峻的考驗The Crucible),假託兩個半多世紀前,即在1692年,發生於麻薩諸塞州撒冷(Salem, Massachusetts),有名的獵取女巫事件。雖然,他用了歷史人物的名字,但年齡,事實,頗多出入,在他看來,那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文學藝術的意義,在於某個類型的人和事。其用意,顯然是諷刺國會反美活動委員會,在類似的歇斯底里心理狀態下,或為了政治目的,濫指任何人涉嫌共產黨,或親共分子。
  那是“麥卡錫”時代。國會參議員麥卡錫(Joseph McCarthy, 1908-1957)是個政治上的投機分子,因為原子彈秘密洩漏,擴大到所有政府工作人員效忠的問題,在國會中言論不對外負責的保護下,發表演說,指美國國務院,原子能科學家,以至軍隊中,充斥同情共產黨人員,必須徹底整肅,否則危害美國的生存。結果,造成風聲鶴唳,人人自危。早就存在的國會反美活動委員會,成為被利用作這種事的機構,頗似中世紀天主教的異端裁判所。濫用權勢,隨意傳召涉嫌的人作證,特別着重有聲望的人,以取信國人,成為現代民主國家的怪現狀。如曾任總統的列根(Ronald Reagan, 1911-2004),當時是好萊塢影劇公會的會長,就顯出其沒原則的性向,屈服於政治壓力,出賣同事,成為人格的污點。同樣的,是世代悲劇之一。


麥卡錫 Joseph McCarthy

列根 Ronald Reagan

  在劇作家當中,米勒是鶴立雞群,難免樹大招風。他敢於說話,又因他的諷刺劇嚴峻的考驗,問世時間不巧,有充分理由成為傳召的對象。
  1956年,米勒被召至國會作證,要他指出,在十年前參加的某個聚會,有誰是同情共產黨的作家。在那個時代,人人為了自保,屈服於當權者的意見,要你說甚麼就說甚麼,是識時務之舉;但米勒堅持拒絕,不肯說話,被控藐視國會罪;他上訴,改判無罪。


米勒與瑪麗蓮夢露

  米勒的長壽和長時期的創作,產生了許多成功的作品,並有名的與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 1926-1962)的婚姻(1956-61),是那性感女星時間最長的婚姻。
  他不是基督徒;但能續承基督教文化和原則,使他的作品與眾不同,引起人的思想。
  米勒於2005年逝世。
  美國領袖當世電影藝術,產生了許多沒意義,甚至等而下之,誨淫誨盜的出品;米勒不從流俗,可算為二十世紀聲譽最高,影響最大的劇作家,單是這甘當逆流的風骨,就值得懷念。
  我們該問:如果今天有這樣的人,這世界對他的反應如何?明天,還會有這樣的人嗎?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寄居與基業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播種者 ✍余仙

談天說地

軍閥篡亂 ✍于中旻

寰宇古今

世界第一家 ✍于中旻

雲彩生活

莧菜的故事 ✍烝民

雲彩生活

簡易食譜:茶碗蒸蛋 ✍呂味

寰宇古今

誰先發現美州? ✍劉廣華

寰宇古今

歷盡滄桑話柏林 ✍鄭國輝

談天說地

讀經史有益 ✍于中旻

寰宇古今

萬水千山縱橫的挪威(下) ✍鄭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