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08-05-01


文人看生命的意義

區室

 

  法國小說家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父母不愉快的婚姻,給他留下很深的心理傷痕。幼年進教會學校,且入神學院;但發現與自己志趣不合,故意違背校規遭受開除。莫泊桑耽情煙花,他說:“這麼多的女人,這麼少的時間!”在二十歲的時候,即染上終生的花柳病。當然,他的一生也不長,在精神病院中,結束他的生命,還差一個月到四十三歲。一個頗有才華的文人,如此浪費了。

  愛倫坡(Edgar Allan Poe, 1809-1849)是美國的名作家,頗似英國的浪漫派詩人拜倫(Lord 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他心儀拜倫,也着意模仿拜倫。名文學家愛略特(T.S. Eliot)稱他是“傑出的天才,少年即嶄露頭角”。愛倫坡相信文學在於表達感情和美,而無關真理。由於他為世界上許多文人所景仰,他的說法,也影響後來的作家甚深。在他的思想中,美,是最重要的;至於真,善,不是他所考量的。愛倫坡的縱飲無度,使他的生命只活過四十歲。

  英國的唯美派前導大師王爾德(Oscar Wilde, 1854-1900),主張藝術與道德全然分開。與他同籍的愛爾蘭詩人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在首次聽他談話後說:“我從未聽過如此講話的人,用完全的句法,好像是前一夜努力經營構思寫出,卻是應口說來。”1895年,王爾德被控告犯同性戀罪,判處徒刑二年。出獄後,離了婚並宣告破產,靠朋友們接濟生活,移民往法國居住,隱姓埋名,悲慘的度過生命中的最後三年,在藝術創作力最盛的時期,以四十三歲離世。


莫泊桑 Guy de Maupassant

愛倫坡 Edgar Allan Poe

王爾德 Oscar Wilde

  文人無行,常為人所詬病。但主張道德與藝術絕對分開,或唯美而不要真和善,是近一百多年來的事,是後浪漫主義時期的現象。那也是自由主義興起,教會屬靈影響力式微,社會道德低落。這證明沒有宗教信仰,沒有高尚的理想,實在不足以產生偉大的文學作品。因此,我們應該相信文以載道,產生高尚的文學,是有道之士無可旁貸的責任。

  有個彼得.羅伯特(Pierre Robert, c.1506-1538),是比宗教改革家加爾文(John Calvin)大三四歲的表兄。也許,他名不見經傳,是因為他的別名“奧理維坦”(Olivetanus)更為人所知。這別名是“午夜燈油”的意思,因為他常深宵不寐。
  文人遲眠,生活作息不正常,是見慣的事。但他筆下傳播出去的生命之光,關繫着許多人的靈魂。
  1532年,奧理維坦受法國宗教改革同志推選,把聖經譯成法文。結果,1535年第一本法文聖經完成;加爾文作法文及拉丁文序言。二十六歲的加爾文,首次宣告他福音信仰的立場。從此,歐洲教會的形勢,有了不同的發展。
  此後,奧理維坦又活了三年,以僅三十二歲的英年早逝。他為主的道焚膏繼晷,燃起了信仰之火,並未熄滅,繼續影響全世界。他把所有的圖書,遺贈加爾文,成就了改革宗宏大深遠的神學體系。

  可見生命的價值,不在於長短,而在於為誰而活,為何而活。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軍閥篡亂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寄居與基業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播種者 ✍余仙

點點心靈

我們來談天(九)天上的智慧 ✍余仙

點點心靈

海韻 ✍音凝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中國印象 1 ✍郭端

藝文走廊

蘭之悔 ✍余仙

點點心靈

多少舊事煙雨中 ✍音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