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07-07-01


杜牧磨“戟”想起…

謝錫命

 

  隨着經濟起飛,物質豐富了,但人的心靈,卻愈來愈空虛苦悶;心靈的饑渴,使現代人仿佛饑不擇食,轉向久違,甚至某些早已揚棄了的文化“沉澱”-說到這,我們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可說是又“沉”又“重”又“厚”的!
  因此,一些學術界人士熱衷發掘,打撈“文化沉澱”,用通俗化,故事化,超歷史的自由“詮釋”方法,藉傳媒的優勢,推波助瀾,使大眾一夜間染上鉤沉稽古的“文化癮”。這可說是中華文化史上非常奇特的現象。
  本來,將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知識普及,作為教訓與借鑒,從而創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向至高的真理邁進,這是何等的好!但是,若不分青紅皂白地迷戀“沉澱”,把它捧為永恆的精神力量,恐怕人的心靈也隨之“沉澱”,青少年的思想提早“老化”。這種心態,正如聖經所說:“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以賽亞書6:10),對我們尋求,接受最高真理,又是何等的不明智,何等的不利呀!
  應怎樣看待歷史上之文化“沉澱”?晚唐詩人杜牧(803-852)的一首著名詠史詩-赤壁,給了我們一點啟發: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才氣橫溢,有政治抱負,注重研究“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上李中丞書)。其七絕形式寫成的詠史詩,以簡短的二十八個字發表獨特的見解,故被後人譽為“二十八字史論”(宋.許彥周詩話)。在赤壁詩裏,詩人說:赤壁那一場決定三國鼎立的水戰,當時若不是吹東風,周瑜的夫人(二喬之一),必為曹操所擄,深鎖在他所建,供其享樂的銅雀台了。註家多着眼於後二句,因杜牧在這十四個字中,翻了“周郎妙計安天下”(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案。我們認為,起首二句對我們今天學習怎樣看待歷史遺產尤為重要,藉此可看出杜牧對“沉澱文物”的態度。赤壁之戰,發生於漢獻帝十三年(208),距杜牧已近六百年。詩人在沙灘中拾得一支折斷了的鐵戟,經過一番細心的磨洗,鑒定它是當年戰役的遺物,並據此對“前朝”歷史事件,人物給予評論,作為“今朝”(晚唐)政治現實的借鑒。杜牧的分析方法,無疑是科學的,歷史的。
  我們今天對文化“沉澱”的態度,與當年杜牧磨戟迥異。我們打撈了“鐵戟”的殘骸,看不到它已是“折戟”,除了無限緬懷它在歷史上的戰績(這是存在過的),更要把它磨好了來使用,就像另一首唐詩所描寫:“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賈島.劍客)。“折劍”當作“完劍”,“寶劍”磨,已失歷史的科學態度;幻想它在今天發出永恆的“寶光”,那就更可笑了。
  我們這樣說,並不是要貶低文化遺產。我們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先秦諸子之百家爭鳴,兩漢文化,唐詩,宋詞,元曲…在歷史上都有其光輝,以謙虛的態度呈獻於世界文化之林,亦放異彩。這是值得我們自豪的。任何民族都創造了自己的文化,它具民族性,歷史性,繼承發展性和相互交融性;它像一層層的“沉澱”,“沉澱”在歷史中,在歷史中述說着它的功過;又像樹木的年輪,是特定的歲月形成。文化有這些特性,但決不可能有超越一切時空的永恆性。因為,人的智慧有限,而造物主的“謀略奇妙”,“智慧廣大”(以賽亞書28:29),“沒有人能以智慧,聰明,謀略敵擋耶和華”(箴言21:30)。人的生命也有限,有限的生命,不可能產生超越時空的永恆的精神。但自作聰明的人常這樣想這樣做,故造我們的神斷定:驕傲的“智慧人的意念是虛妄的”(哥林多前書3:20)!這虛妄,在中外歷史,文化史上多麼司空見慣,希特拉,尼采,就是如此狂妄的人。我們今天怎能在文化上“造神”,把活人吹捧成“真人”,“當代聖哲”?怎能夢想把古人,死人“祭活”,把他們的話語當作永恆的教訓?怎能煞有其事地偽造“沉澱”,把初民神話中傳說的“開天闢地”的“盤古”,奉為創世的“神”,把所謂“摶土造人”的“女媧”,供為“國母”,甚至“人類之母”。如果這也是為了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心,那就適得其反,恐怕會貽笑天下了。
  其實,聖經啟示的那位神,喜歡人類有文化知識,“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箴言2:6),更要人類認識祂親自啟示,自上而下,使人得救的最高真理:“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以賽亞書11:9)。可是,人有了人文科學知識,不是更謙卑,反而“自高自大”(哥林多前書8:1)。在當今所謂“科教時代”,無限誇大文化的能力:以為一本論語,便可“治天下”,“包打天下”,天文地理,政治,經濟,外交…無所不包,普世亙古適用;各種人為的宗教,更各自造心中的“神”,抵擋聖經裏自上而下啟示的真理。聖經預言,將來會有“抵擋主,高抬自己,超過一切稱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神的殿裏,自稱是神”(帖撒羅尼迦後書2:4),我們要警惕呀!
  中唐一位著名詩人劉禹錫(772-842)說:“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雜曲歌辭.楊柳枝)。我們今天也不能把“文化沉澱”打撈起來,充當永恆的精神糧食,只有神的兒子耶穌啟示的“是個新道理”(馬可福音1:27),永遠的真理,使人得救的福音。
  人類創造的文化是有成績的,但不是萬能的,不是超越一切的。
  能超越一切的,是那位創造我們的獨一的真神,因為祂-

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以弗所書4:6)

  主耶穌創造萬有,超越萬有,超越時空,祂戰勝了死亡;祂不是高不可攀,因祂主動親近我們,與我們同在。所以,祂,唯獨是祂,用自己的寶血洗淨人的罪,帶我們超越,帶我們進入永恆!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雲彩生活

簡易食譜:南瓜濃湯 ✍松桂

點點心靈

苦雨.心霽 ✍吟螢

談天說地

基督的奧秘 ✍于中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