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06-11-01


現代中國第一傳播士王韜

異翠

 


王韜

  林語堂稱他為“中國新聞報紙之父”。孫中山在上書李傅相鴻章前,先把文字求他修改定稿。英國漢學家理雅各,把中國經典譯成英文,得力於他的襄助。他是近代中國第一位政論家,傳播士,弢園先生王韜。
  清道光八年戊子十月四日(1828年十一月十日),王韜生於江蘇吳縣甫里鎮,於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丁酉)逝於上海。他在中國十九世紀半個多世紀的社會轉型期中,居於最重要的地位,歷久不衰。

  王韜,原名利賓,字蘭瀛。道光二十四年(1843年),改名瀚,字蘭卿,鄉試中秀才第一名。道光二十七年,再赴郡試,不第。改名韜,字紫詮,號仲弢。後來因為寫文章,別號嬾今,天南遯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弢園老民,蘅華館主,歐西富公,尊聞閣主,玉鮑生等。但最響亮的綽號是“長毛狀元”,廣為人知。
  王韜博覽群書,擅文工詩。1847年,王韜到上海省父,參觀英國宣教士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 1796-1857)所辦的墨海書館,對新式活字印刷感覺興趣。次年,父親病故。
  麥都思對王韜很為器重,約在1849年,聘請他到上海墨海書館工作。從此,王韜踏上他半個世紀溝通中西文化的旅程。在那裏,王韜與艾約瑟(Joseph Edkins, 1823-1905)譯重學淺說光學圖說格致新學提綱等書;與偉烈亞力(Alexander Wylie, 1815-1887)譯西國天學源流華英通商事略等,培養了王韜對西方科技的認識和興趣,擴張了他的眼界;因為接觸了許多宣教士,也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
  咸豐四年(1854年)八月二十六日,王蘭卿接受洗禮,成為基督徒。

  1860年,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所屬的一支部隊,進迫上海。有一名“黃畹”上書太平軍長官劉紹慶,為其畫策進攻上海。策略未被接受,後來這信卻落在李鴻章的淮軍之手。可能因為“黃畹”與王瀚音近,或文風議論相類,被斷定出於王韜手筆;當然沒有筆跡或指紋及DNA等佐證,即以“通賊”罪名,予以追捕。“長毛狀元”的雅號由來自此。
  不過,所見王韜日記及詩文中,並沒有同情“長毛”匪賊的跡痕。他不僅奉大清正朔(日期是陰曆),有多處稱當時政權為“我朝”,而稱太平軍為“賊”。而且他不去晉見“偽王”,何以會向下面的部將獻策?如果說發表的日記,是修改過的,酬應的詩文怎能盡改?而且他的日記是經友朋傳閱注記的;他交往的朋友中,也有清政府官員。惟王韜自己,並不曾作有力的辯駁,只在文中說“猝中奇謗”,“世亂言皆罪”,隱約說是遭妒,又說“辨冤誰是上書人”,是不可解的事。
  無論如何,在被索捕的時候,王韜得訊倉卒逃亡。當時,墨海書館主人麥都思的兒子,麥華陀爵士(Sir Walter Medhurst, 1822-1885)任英國駐上海的領事,王韜即逃入領事館避難;並得領事館的禮遇及協助,送他到香港,給麥都思的老友理雅各照應,遂得與理雅各合作,成影響深遠的傳播事工。這用華人的說法,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或依聖經所說:“神使萬事互相效力”了。
  在王韜日記中,有以下記錄:

咸豐十年〔1860年〕五月二十四日
  甫里〔故鄉〕,於十九日亦遭焚掠,男女死者千餘人,較他處為尤慘,團結民團與之抗也。嗟乎!吳門不守,已深故國之悲,而鄉里又遭殘破,親朋戚族死喪皆不可知。

六月十三日
  艾君以偽王洪仁玕有書來招,欲復至吳門,堅邀余去。余固辭不往,託疾以辭之。…

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二十五日
  至麥領事署。從此閉置一室,經一百三十五日。

  悔餘隨筆中,記有:

四月二十五日,猝中奇謗,索予者甚急,遂避西人公廨,閉置一室中一百三十五日,分無免理。和東坡獄中遺子由詩,寄里門補道人二首:

倉皇烽火逼殘春 蹈死孤臣敢惜身
  報國空陳平賊論 辨冤誰是上書人
  早拚骨肉填溝壑 妄冀功名崇鬼神
  一切恩情盡灰冷 君親好結再來因

燈盡宵長夜雨淒 漸親廝養首頻低
  書來此日憑孤雁 腹痛他年奠隻雞
  地下驚魂招弱弟 江邊收骨仗貧妻
  比鄰杞菊成虛語 合葬天隨舊宅西

閏八月十一日
  麥君高溫來訪,述麥領事盛意,令余即刻前往香港,因偕至怡和行魯納火輪船,英人密司懇開亦同去,待余之厚,殊可感也。…

十二日
  余此行倉卒登舟,一物未攜,窘苦萬狀。…

十八日
  抵香港,即雇夫攜行李至中環英華書院,見理雅各先生。

  理雅各(James Legge, 1815-1897)英國宣教士,當時負責英華書院,是聖經學院和男童學校。理雅各和他的華人同工,給予王韜很多照顧。

二十二日
  余來港一人未識,貿貿然至。初入門,即見屈煙翁,把臂欣然,喜舊識之可恃。蒙其導見,理君特為位置。理君僅解粵音,與余不能通一語,非屈翁幾將索我於枯魚之肆矣。初至,即贈銀鏡,愧無以報。余宿則在任君齋中,食則在謝清圃家,同食者有林蓉發,從惠州博羅來此,亦會友之傳福音者。聞博羅聖會始於車錦江,去年車公死,而此君為繼。博羅離港四百里,今領洗者有百餘人矣。書院中聖會長老為黃木先生廣徵,司理教事。梁文盛先生傳述福音,黃勝兄總理印書諸務。揀字刷印之人,大略不下七
  八人,未暇一一詢其名也。任君在理牧師處佐筆墨;他若同會諸友,如李星雲,何玉泉,張惠生,皆館於英人公署。惠生本舊識也。…

二十六日
  偶得五律三首附錄於此。居憂之中,安敢作詩?然以寫我苦衷,不訪言之淒惻也。

麤才拚潦倒 壯歲值艱辛 世亂言皆罪 塗窮跡已淪
  陸機空遇謗 王粲慣居貧 海外從偷活 天將養我真

避世非逃世 逢人怕問名 已知成棄物 何得尚談兵
  殺賊雄心在 懷鄉噩夢驚 五千餘里隔 遙望暮雲橫

浮名復何益 文字竟為災 書未鄒陽上 情同庾信哀
  離家成死別 蹈海豈生回 吾主終明聖 嗟予自不才

  作為一個讀書人,倉卒隻身逃難,心懸念家人,不僅缺錢,連可讀的書也沒有,寂寥悲苦:“枕不乾通夕之淚,篋未攜一卷之書。”至十二月八日,王妻率二女茗仙,稚仙來到相聚。那時,雖然得一屋居住,但因氣候悶熱,水土不服,一家四口在異鄉生病,情況十分可憐。王韜有九言長詩記其苦況。其中有句:

嗟我昔年僅能作近遊 今乃放眼萬里來番州
  不因被謗亦不得至此 天之厄我乃非我之尤…
  我初來時厭此土性惡 常畏煩熱委頓病泄嘔
  瘦妻嬌女啼哭思舊土 一家四人臥床無一瘳…

  王韜在香港漸能適應,相識既多,也脫穎而出,各方索詩索文,因他才長,自然諸事鞅掌。這期間,他同理雅各譯十三經尚書,和竹書紀年等卷籍。王韜在悔餘隨筆中記述:

余居香港,倏忽六載。初尚事簡,既而,筆墨之役蝟集,卒卒鮮閒。兼以氣候炎煖,體中不慊,於是浩然思為海外之游。適理君雅各,招赴佐譯經籍,丁卯〔1867年〕冬十一月三十日束裝就道,戊辰正月初旬抵倫敦,十有七日至蘇格蘭之杜拉村。其地苦寒,盛夏無暑。…

  王韜的海上旅程,是由香港啟航,取道新加坡,經檳榔嶼,錫蘭,亞丁,開羅,出地中海,抵達法國馬賽,全程四十多天,沿途每停泊港口,王韜必登岸遊覽,並作遊記。他也參觀名勝,並順道訪問了漢學家。
  抵達英國海岸,理雅各正在倫敦,導王韜參觀大英博物館,聖保羅大教堂,西大教堂等。
  牛津大學特邀王韜演講。王韜是第一位中國學者受邀在牛津講話。所講有關東西交通史,並及於孔子的人道與西方的天道,表達期望兩國能和平相處。講完,一堂都鼓掌稱讚。


理雅各 James Legge

  以後,大部分的時間,王韜在蘇格蘭理雅各的家鄉杜拉村,同作翻譯事工。假期理雅各和三女,陪王韜各處遊覽,王均有遊記。
  1870年,王韜和理雅各完成了詩經易經禮記等中國典籍翻譯。同年冬,隨理雅各返回香港。
  在港期間,王韜編譯法國志略普法戰紀。那時,日本明治天皇踐位僅十多年,致力維新,王韜的著作傳到日本,得到很大的反應。清廷的重臣李鴻章,也對普法戰紀甚為重視。

  1873年,理雅各回英國,成為牛津大學Corpus Christi College的院士,並於1875年任第一位中國文學教授。
  在理雅各回國前,王韜和香港倫敦會印務所經理黃勝(平甫)合作,集資一萬墨西哥鷹洋銀元,買下英國倫敦會印務所的印刷設備,改名為中華印務總局。王韜創辦香港循環日報Universal Circulating Herald),由中華印務總局印刷出版,是華資並華人主辦有規模的華文報紙。王韜自任主筆,撰寫社論。
  1874年二月四日,出版第一期;星期一至星期六出報,星期日則無報。因為當初倫敦會出售印刷設備的合約規定,星期日休工敬拜,不得使用印刷機。取名“循環”的意思,是“天道循環,自強不息”。當時的訂費是每年港幣五元。
  王韜在循環日報變法維新的政論,受日本維新派重視。1879年(光緒五年),王韜應日本政界名人之邀,東渡考察四個月,遍訪京都及各大城市。他依例寫了扶桑記遊
  王韜在東西兩洋的聲望,引致李鴻章不得不重視。到這時候,他才承認前所迫害的人,是“不世英才,胸羅萬有”,希望羅為己用;主張實用的張之洞等,也受他的影響。後來主張保皇立憲的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師法他“民君共主”的理論,幾乎都是他的私塾弟子;革命建立民國的孫中山,也是獲得弢園先生的啟迪。1894年,孫中山上書李傅相,途經上海,經查理宋引介,請王韜修改原稿。這樣,中國近代的三大政治思想流系,同源於王韜;而他助理雅各翻譯的中文典籍,更成為西人從事研究漢學不可或缺的書。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藝文走廊

播種者 ✍余仙

談天說地

寄居與基業 ✍于中旻

談天說地

軍閥篡亂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勇於認錯 ✍劉廣華

談天說地

心狠手辣 ✍劉廣華

談天說地

人到老年萬事哀? ✍馮虛

點點心靈

堅持到最後 ✍小蔣

談天說地

政教關係的糾結 ✍于中旻

點點心靈

糟蹋 ✍陵兮

談天說地

情人節 ✍劉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