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06-11-01


心鄉

謝錫命

 

  每個人有自己出生的故鄉,無論它是富饒美麗還是窮鄉僻壤,人總愛故鄉,與故鄉有深厚的情意結。不但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以及父老鄉親使人眷戀,就連那懸掛太空,普天共照的,也仿佛“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古人寫了許多“鄉思”,“鄉愁”的抒情詩,其中原因之一是山河阻隔,舟車不便,音訊困難所造成。今天交通,資訊發達,現代人讀那些思鄉名詩,雖然不失藝術美的享受,但一般都不會學古人那樣,一登上旅遊景點便心情悲蒼起來:“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顥“黃鶴樓”);也不會哀嘆:“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宋.李覯〔1009-1059〕“鄉思”);當然,更不會平素一聞見“鴻雁”,“明月”,“楊柳”,“笛聲”,便暗自“銷魂”,“落淚”,“斷腸”的。
  其實,查考起來,古人這種心緒的產生,也不完全是“居處”的變遷引起的。他們起初離家遠遊,大多不無唐詩人李白(701-762)的心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為了博取功名,他們甘願離鄉背井,過羈旅生涯。有的甚至碰了壁,仍能強作悠閒,表面裝得隨遇而安。如蘇東坡(1037-1101)被貶嶺南惠州時寫的“荔枝”詩,說自己“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枝二首”其二)。但因宦海沉浮,理想的破滅,以及悲歡離合的痛苦,使詩人把種種失意情懷,藉着思鄉詩傾倒出來。故鄉,仿佛成了安慰遊子的母親,倦旅途中久望的棲身居所…。


白居易

  有別於上述思鄉詩,中唐詩人白居易(772-846)的“初出城留別”,能跳出傳統思鄉詩的窠臼,反映出一種新意境:“揚鞭簇車馬,揮手辭親故。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他朦朧地認識到:一個人形體的居住地方,不就是能使心靈平安的“居所”。所以,他要尋找那“心安的歸處”。但它在哪裏呢?詩人自己也不知道。白居易從青年時代就顛沛流離,作官屢遭貶謫,又目睹社會種種苦難,使這位起初勇於“為民請命”的詩人,慢慢消磨了鬥志。晚年更皈依佛學,悔恨當年“三十氣太壯,胸中多是非”(“白雲期”),表示要改變初衷,做到“面上減除憂喜色,胸中消儘是非心”(“詠懷”);寫“感傷詩”代替以前針砭時弊的“諷諭詩”,最後鬱鬱不得志,客死異鄉洛陽。
  現代人住在“地球村”,從這鄉走到了那鄉,留下了許許多多“尋找他鄉的故事”,其中一些可說是具有這個時代特色頗為辛酸的故事。當年詩人白居易要尋找而沒得着的“心安歸處”,今天許多人也仍未得着。人無論住在世界上任何角落,物質景況如何好,事業如何“成功”,或“直把他鄉作故鄉”了,然心靈上不安的負重,只能是有增無減。你必須尋找使心靈永遠平安的“心鄉”!
  人踏破鐵鞋找不到的,神默示的聖經告訴我們:

祂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們尋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祂離我們各人不遠,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使徒行傳17:26-28)

  前一句說的是我們的家國故園,是人所戀慕的。但人們常常忘記了後面神的誡命:要在有限的生命期間尋找祂。如果思鄉詩說離鄉的人就是遊子,遭遇十分辛酸,那麼,人離開了“萬靈的父”(希伯來書12:9),豈不是真正的悲哀與不幸?心靈上的“遊子”,就像秋風吹拂的落葉,肅殺淒涼;人生充滿“勞苦愁煩”(詩篇90:10),正與秋風落葉互為“寫照”。人們常說:“落葉歸根”,這話把出生地誤作“生命之源”,是暮年的自我安慰。上述經文的重點在後面,指出人生的當務之急是尋找祂,回到“生命的源頭”(詩篇36:9);只有找到了“萬靈的父”,才不至成為逝去的“遊子”!
  所以,神不斷催促罪海中漂流的世人“回轉”歸向祂(使徒行傳3:26);祂主動尋找我們,親近我們:

那至高至上,永遠長存,名為聖者的如此說:我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也與心靈痛悔謙卑的人同居;要使謙卑人的靈甦醒,也使痛悔人的心甦醒。(以賽亞書57:15)

  聖經又頻頻用“居所”,“院中”,“住在神裏面”,“神也住在他(指人)裏面”等形象話語,解釋人與神“合一”生命連結的奧秘。這個奧秘就是:“凡認耶穌為神兒子的,神就住在他裏面,他也住在神裏面。”(約翰壹書4:15)
  對這美好境界,聖經裏的詩人抒發了渴望住在“神殿”裏的興奮心情;此類詩也激勵世上“遊子”的及早回歸: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裏求問。(詩篇27:4)

  藉着信得蒙主寶血洗清罪,住進“神殿”裏的人有福了!他在地上生活便享到永福之樂,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裕,住“大宅”還是“陋舍”,他的心境平安,他已“住在平安的居所,安穩的住處,平靜的安歇所”(以賽亞書32:18);他的“靈快樂”,他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詩篇16:9)。
  詩人白居易說“我生本無鄉”,意想找一個使內心平安的“鄉”。其實,這“鄉”是有的,天地間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所說的獨一真神賜的“心鄉”!這不單是一個憧憬,而是未來“必成的事”(啟示錄4:1)。因為,神已為信祂的人“預備了一座城”-上帝的“城”,使人類從此擺脫眼淚,痛苦,死亡,是人人“羡慕”的,“天上”的“一個更美的家鄉”!(希伯來書11:16)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寰宇古今

耶穌的腳印(二)伯利恆 ✍殷穎

寰宇古今

聖詩作家芬妮.克樂斯貝 ✍旻

談天說地

越線的快感及以後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中文譯經紀事:一定的號聲 ✍于中旻

談天說地

挽回祭:福音的中心 ✍于中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