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陣陣 ✐2006-10-01


讀書樂

健康有道

林振時著  福音文宣社

 

  有人以為教會只講屬靈的事,傳福音,何必講身體衛生?
  聖經說:“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前四:8)其實,使徒在這裏所說的,不是操練身體和操練敬虔的絕對不能相容;而是作二者好處的比較,並不是說敬虔的人不該注意身體健康,更不是說,忽略身體健康,就自然成為敬虔。相反的,聖經講“重生”,自然是表明先有肉身的生,有今生,才有來生。如果沒有天然的生,就說不上重生。聖經並不提倡“二元論”,以為身體與靈魂是相反的,身體是靈魂的監獄等;卻說到:

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神而來,住在你們裏頭的;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哥林多前書6:19,20)

  這樣說來,聖徒不僅要保持身體的聖潔,也應該顧惜自己的健康,像保守神的殿一樣。主耶穌印證舊約的教導:

“以色列啊,你要聽,主-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馬可福音12:29-31)

  愛主愛人是當行的,說來雖然簡單,但若沒有身體,或不能勝任的身體,就無從作到。所以,保持健康,是遵行主命令的條件。
  記得:好幾年前,去醫院探訪一位年老的傳道人。想不到他說:“不要相信人的話,病中是禱告的時候;要在健康的時候禱告,多多禱告,到病痛中,就不能好好禱告了。”這也是說到保持健康的重要。因此,常希望基督教出版社,會有本講醫藥衛生的書出現。

  作者以多年從醫的經驗,以深入淺出的筆法,寫了本書,從心理衛生到生理衛生,兼及個人衛生和公眾衛生;不是說教,也不是專談醫藥,而是給讀者作保健參考。書中有些術語,中文因使用地區不同,說法有異,就提供中英對照,是設想得很周到的表現。
  本書比坊間此類書更好的地方,是針對讀者的需要,闢除有些華人傳統的成見,非常實用。比如說:“吃甚麼,補甚麼”(頁23-25),華人幾乎以為天經地義,集非成是,以訛傳訛,為害不淺。著者直接指出,那是不科學的,沒有那回事。這也可以幫助人,節約不必要的浪費,更有助於保持生態平衡。作者說:

我們需要的是氨基酸,不必去強求昂貴的食物,食物再昂貴,那些酵素也照樣分解,不分貴賤。...我們信徒在明白這道理之後,要以身作則,以聖經的教導為指針,去影響我們周圍的人,而不應該跟隨潮流,無原則的享用美食。(頁24,25)

  這段話,不僅是真知灼見,也見仁者宅心,可比聖賢,值得留意。
  第二部分“健康訊號”(頁75-110),體徵病象,一般保健書中較少講,是很有益的。找病絕非無事忙,而是能夠及時診治,遲則貽悔。
  從書中也可以看出,作者雖然已經走出診療室,但不改濟世的仁心,仍然沒放下學習,趕得上時代。否則抱着舊地圖,自然不合用。從前以為是“不治之症”,現在已經可以輕易治癒了。且不說陳舊中醫的那套陰陽五行,腎睪不分,大眾已經知道不是那回事了。就連心思情感,中西過去都這樣說,其實“心”不能思,但沿用成語,並不等於認同過去的思想。書中穿插風趣的典故,不僅當輕鬆笑話,也可使我們知道,醫學距用理髮匠作外科手術的時代,已經進步了多遠,應該珍惜前賢所作的貢獻。
  偶見有用詞欠當,當歸於編者的疏忽,是該避免的。如說到:“公羹公筷”(頁194),公筷不難明白,“公羹“是甚麼呢?原來“調羹”是湯匙的另稱,湯匙,茶匙,藥匙,簡稱都是“匙”,調羹則不能簡;“羹”是加味較濃的湯,不能以“羹”代替調羹。實際上,在餐廳或一般家庭,公用的Serving Spoon,大致已經通用了。又在論到藥皂的時候,說石碳酸只能“調味”(頁30),這可不得了,真要“病從口入”了;“調味”只限於烹調。以上兩事似乎相關,說來當笑話,無傷大雅也,可莫實行。至於專業性的意見,就不能提出了。

  老子有個弟子庚桑楚,是畏壘地方的賢人;南榮趎來見求教,庚桑楚自知才小,要他去見老子。南榮趎帶着乾糧,走了七日七夜,見到老子。有一段很有意義的會話。老子劈頭啟發他,“帶了一大批的群眾同來”,意許多人的成見。南榮趎自知不敏,只得退一步:“若趎之聞大道,譬猶飲藥以加病也;趎願聞衛生之經而已矣。”“衛生”一詞的來源由此。
  這個有關衛生的小故事,頗有值得思想的地方:首先,要除去許多不正確的成見;其次,不要以為看了這本醫生的書,就明白了醫藥的大道,無病長生;但當知道,參照實行,不諱醫忌疾,才可以衛生保身。這包括注意身體的和心理的健康,還要皈信基督,得着永生。
  在各專業中,醫生信主的比例最高。醫者學習養成系統思考,謹慎從事,使有一種責任感,因為醫生錯誤,有時沒有從新來過的機會。從解剖和觀察,知道人體構造的複雜精巧,會與詩人一同感歎,向神說:

“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詩篇139:14-16)

  這樣的情思,在字裏行間,常會流露出來。如果把人體當作是偶然的產品,看不見人靈魂的價值和創造的主,能作好醫生的可能,即使會有,也必然減低。最敬業負責的人,把給人治病當作修換零件,對國家交差,工作的樂趣的來源定會失去,也就談不到甚麼愛護,甚麼仁心仁術了。
  在“醫學信息的評估”章中,作者提到,“多年前看過一篇文章說:醫生的話信一半”(頁225)。這文章我也讀過,還記得,那文是一位醫生寫的,其人曾任醫學院長,題目是:“醫生的話信一半就可以了”,刊載在一本醫學雜志。他為甚麼這樣說呢?作者舉出三個理由:一是醫生常規定病人作甚麼,而少說到不作甚麼;一是醫學不是全知,醫生也不是全知,醫學上常有新的發現,有時發現另一面,有時且與前面的宣斷相反;一是各人體質不同,診治和用藥量也就不同,就像飲酒,有人千杯不醉,有人半杯臉紅,無法以偏概全。大意如此。這未言,未知,未全的三項考量原則,豈不也可用於科學研究,用為寫文章,及觀事處人,的智慧嗎?
  現代人講究健康飲食,為的是享受今生,延遲與死亡的約會;這類書也紛紛應市。不過,其正確可信的程度,頗有疑問。但本書是基督徒的作品,從身體結構,看出創造主的傑作,指出擁有這些器官的責任,由保健防病,到診查修復,無所不備。一卷在手,讀來不止消閒,是樂事,也有實用,盼毋錯過其中的信息,就有福了。(于中旻)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寄居與基業 ✍于中旻

談天說地

軍閥篡亂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播種者 ✍余仙

談天說地

轉變的危機 ✍于中旻

樂趣飄送

蝴蝶夫人歌劇 ✍劉廣華

談天說地

沮喪 ✍劉廣華

點點心靈

落葉 ✍吟螢

點點心靈

集中營記(四)越營奔向自由 ✍曲拯民 譯

藝文走廊

致羅波安 ✍凌風

點點心靈

石門坎的禱告小屋 ✍王人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