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06-05-01


天地第一聯

謝錫命

 

  楹聯,近年來成為國人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春聯,門聯,齋聯,壽聯,廳聯,名勝聯,商業聯…不一而足,其風尚熾熱,大有超過歷史上宋,明,清三朝之勢。這與經濟起飛,樓宇林立,旅遊興旺不無關連;且當今急功近利,創作或閱讀鴻篇巨制嫌曠日費時,二,三十字的小巧藝術精品,既顯現古典詩詞“駢文儷句”,“珠聯璧合”(劉勰“文心雕龍”)的語言美,又可藉書法和鐫刻,使山河添色,建築物增雅,抒情詠志,歌功頌德。
  與其他藝術作品一樣,古今聯作有健康與庸俗,尚情理與單純追求形式之分。古人聯句寫得好至今膾灸人口的,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閣序”)。把大自然的動與靜,氣勢與顏色,時與空,情與景,熔鑄,統攝於十四字中,給人美的感受。據傳,座落在南昌,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所建的滕王閣(公元653年),歷史上屢毀屢建,得以存留至今,箇中原因之一,有賴此名詩,名聯之功。
  懸於書齋居處的勵志聯,若表裏一致,言行合一,亦不失自勉,互勉價值。如孫中山先生的“抒懷聯”:“願乘風破萬里浪,甘面壁讀十年書”。信仰耶穌的他,畢生為國為民,真的身體力行。
  至於挖空心思,只求字句對仗的“巧聯”,如明朝文學家楊慎(1488-1559)對弘治皇帝的“炭黑火紅灰似雪,谷黃米白飯如霜”。巧是巧,但不過是文字遊戲而已。更有甚者,“巧”到無人與對,只有上聯無下聯,成了“斷聯”,“殘聯”,卻以此傳為“隹話”。然而以健康的文學批評平心而論,這種現象大都出於對權勢者的恭維,諂媚,完全違背文學藝術創作的真正意義了。
  楹聯受懸掛地點,對象的限制,一般說來,沒有一聯普世適用。然而,聖經“是神所默示的”(提後三:16),裏面有用希伯來詩體寫成的經文,它們以聯句形式表達,其對仗之工整,旋律之優美,可與最優秀的世界文學媲美。這些聯句,乃神人合作,體現神意,彰顯於天地之間,印在歷代千千萬萬人的心靈中。它們堪稱天地第一聯,抒發第一真情,揭示第一真理!請看:

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
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

誠實從地而生;
公義從天而現。 (詩篇85:10-11)

  多麼平凡的字眼,多麼不平凡的真理!
  第一聯描繪了神人“合一”,福樂融融的美好境界。這是神的恩賜,應許。讀了它,使人生發美好的憧憬;讀了它,又促使我們反照人間的現實。
  “慈愛”,“誠實”,“公義”,“平安”這些耳熟能詳的詞語,背叛了神的世人已不懂其真意,更在人性上失去了。耶穌說:“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當時抵擋耶穌教導,主張自義的猶太人律法主義者)的義,斷不能進天國。”(馬太福音5:20)舉一偶可反三,四個詞在聖經裏各有極完美,極豐富的特定含意。但世人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馬書3:23),故在言行,思想,理解上,與神造人時賜予人的稟賦,以及與聖經對這四詞含義的解釋,相去十萬八千里。
  但人們慣於驕傲,本來失去,“虧缺”了的東西,卻常常掛在嘴邊,形於筆墨,往自己臉上貼金:“我們都像不潔淨的人;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我們都像葉子漸漸枯乾;我們的罪孽好像風把我們吹去。”(以賽亞書64:6)
  因此,神不但給人以憧憬,又隱隱立下檢驗標尺,用“相遇”“相親”的關係引我們審察人性的四個方面:
  我們民族有“誠為萬物之本”的教導,“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還有不少教導人守信的故事,如有一則說,一位名叫“尾生”的青年人,“與女子期(約會)于梁(橋)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莊子.盜蹠)。但是,自古以來,社會普遍存在的是“誠”與“愛”相離:人們常常嘴上說“愛”,內心裏卻缺乏“誠”;當嘴上說“真實”時,內心又沒有“愛”。
  何以如此?我們可從聖經看看歷史的教訓:聖經指責南北國分裂時期拜偶像的以色列人說:“這就是不聽從耶和華-他們神的話,不受教訓的國民;從他們的口中,誠實滅絕了。”(耶利米書7:28);那時作惡的商人,家裏藏“有非義之財和可惡的小升斗”,“富戶滿行強暴”(彌迦書6:10,12);社會上爾虞我詐,“各人欺哄鄰舍,不說真話;他們教舌頭學習說謊,勞勞碌碌的作孽”(耶利米書9:5)。時隔二千多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譽為“世紀良知”的著名中國現代作家巴金,晚年也提倡“講真話”,其隨想錄之第三集為真話集。這位有愛心的作家,活過了一百歲,是世紀的見證。他提出的“講真話”,應是對三歲孩童也可要求的顯淺道理,但人做起來又談何容易!因為“誠”若只是人們頭腦裏的論理概念,那麼從概念到概念,最後也只能是空虛的概念,“紙上談兵”。孔孟的“誠”,雖有一定的約束勸戒作用,但不能為“萬物之本”,不可以改變人的罪性。聖經說:“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羅馬書7:18,19)。只有聖經那位天地萬物的主是“誠實的神”,“慈愛的神”,祂的靈住在信靠祂的人心裏,才可以“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腓立比書2:15)。故聖經詩篇裏的詩人祈求:“願你的慈愛和誠實常常保佑我”(詩篇40:11)。個人要如此,社會也必須如此。反之,人若對神不“誠”不“愛”,斷了“誠”與“愛”德性的源頭,社會上人與人之間便無真“誠”可言,也無真“愛”可言。
  我們民族又是極重視“義”的民族。四書五經早有教導;南宋文學家,哲學家朱熹(1130-1200),更從哲學高度,總結,闡發儒學“仁義禮智信”“五常”理論(朱子語類);還有許多民間故事傳說,戲劇,也傳揚人的“義”:有三國演義中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義”;有春秋戰國晉公子重耳避難出逃時染疾,其隨從臣子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刮肉奉君”的“忠義”;有無數武俠小說中恩怨相報糾纏不清的“義”。至今現代社會,又有求財致富時宣傳的“見利思義”“以義制利”的“義”;甚至貪污賄賂,作奸犯科的人也找“義理”的根據…
  誠然,人們有時也作了些好事,但更多時候鮮能為善,反而作惡;主觀想奉行“義”的古訓,但行動的結果始終沒有得着內心的“平安”;“義”與“平安”不“相親”而“相悖”。聖經說“公義的果效必是平安;公義的效驗必是平穩,直到永遠。”(以賽亞書32:17)沒有“平安”,所行的就不是真正的“公義”。我們只得承認聖經的結論:世人“都在罪惡之下”,“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馬書3:9,10)。
  真正的“義”乃神的“義”。人怎樣去得着神的“義”?第二聯回答這個問題,說明通向第一聯美好境界的道路;寫出造物主旋乾轉坤,除舊佈新,福澤人類的作為;顯現出神人互動,以神為主動,氣勢磅礡拯救罪人的福音大能。
  我們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史,曾以人為的努力尋求義,但始終沒有得着。至近二百年來,福音的春風化雨傳入中華,我們才看見了真義;隨着福音的廣傳,必能得着真義!“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羅馬書1:17)就是說:活在地上的罪人必須“誠心”向天地間獨一的真神認罪悔改,那從天而降的神的兒子,祂的寶血能洗淨我們的罪,我們“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羅馬書3:24);這“道成肉身”的耶穌,祂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祂為救贖我們罪人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羅馬書5:18);祂是復活的主,祂永遠活着,祂“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羅馬書4:25)。神如此反覆說明和應許,足以使我們堅信:我們這些卑微的罪人,凡信祂的就可以在神的眼中“稱義”,得享從天父那裏賜下的“慈愛”,“誠實”,“公義”,“平安”。這是救恩,這是我們的永遠盼望!宋儒張載(1020-1077)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話豪則豪矣,但人怎能把生命,盼望寄託在宋明理學上?
  聖經以賽亞書中還有段像散文詩一樣美妙的文字,其意境與上述二聯相似,我們不妨一讀,以加深理解:

諸天哪,自上而滴,穹蒼降下公義;地面開裂,產出救恩,使公義一同發生;這都是我-耶和華所造的。”(以賽亞書45:8)

  願中華民族把聖經裏的寶聯掛在每個人的心中!願人們越來越多寫出讚美造物主,讚美救恩的字聯!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自然 1 Nature I ✍郭端

樂趣飄送

韓德爾 Georg Friedrich Handel ✍史述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梵蒂岡印象 2 ✍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