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的故居和生平
艾森豪
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 1890-1969)已被近代史學家評為美國立國以來最偉大總統之一,將與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 1732-1799),捷弗森(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 1882-1945)等同列。並擬在華府建其紀念館。
試看歷史,古今的名將中能統率三百萬大軍的除了艾森豪以外,還有何人?
在美國賓州的捷特斯堡觀光中心有穿梭交通車往返,全程不足五英里,凡到此觀光的人無不以前往艾森豪生前故居一睹認為必要,而在那裏逗留的時間並無限制。
1950年,艾森豪在大西洋公約國總司令任內時期買下這座佔地一百八十九畝的農莊(在賓州東南部,離馬利蘭州 Maryland 不足十英里),準備退休後重溫農家生活,那時他整滿了六十歲。凡看過這間建於農莊上的故居─很平凡的二層樓房─必以為其先前與後來的主人都非富有;又看過室內的陳設,除了一般國際友人贈送的那些有價值的紀念品外,其他物品給人一種平實無華的感覺,全不像一個富有國家總統退休後應有的故居。
1890年,艾森豪出生南方的德州(Texas),他為何不返回家鄉而擇賓州(Pennsylvania)定居?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他祖父母的老家在賓州的約克郡(York),值南北戰爭時期南移;西點軍校(West Point)畢業(1915)後他僅在南部的德州任軍職一年便被派赴賓州的捷特斯堡(Gettysburg),擔任先後有六千人的坦克車部隊的訓練官,後來他才請纓前赴歐洲。歐戰告終(1918)後,軍部頒給他一枚服務優異的勳章,此種勳章是不輕易獲得的,且限於官級較高的軍人。
故居裏缺少貴重的傢具,比較價值高的是客廳裏那架大鋼琴。琴上擺滿了名人照片,壁櫥裏陳列着紀念品,各房間壁上掛着艾森豪生前的幾幅得意作品-油畫,其餘如吊燈,窗簾,瓷器,餐具,檯布,床單以及傢具的位置和他夫婦生前相同,全沒移動。自檯布,床單,毛巾上可以看出夫人最喜悅的顏色-粉紅帶微紫。陽台上有一把藍絲絨座,但已褪了色,帶扶手的椅子,那是艾森豪生前每天必坐在上面的。夫人(Mamie Eisenhower)曾寫了一本書我們在陽台上的日子問世。
住宅的四圍和庭院倒是不俗;大小樹木四十株以上,花圃,農舍,小風車房,野餐用的小閣,馬廄,小高爾夫球場,一座小客居。還有一座火車上用的銅鐘上面刻着美國總統的印璽,整個佈局雅緻,深印我的腦中。小高爾夫球場盡處正南的草坪上有旗杆,頂端有金鷹和風向針,其下有國旗與較小的五星上將紅旗各一面,在風中飄揚着,祇有這一點才是不同於一般農家庭院的地方。
艾森豪的父親原是習機械的,早期供職德州鐵路局,後來率家人移堪薩斯州(Kansas),在一間牛乳加工廠工作。因收入不豐,母親長期在一個僅三英畝的小農場裏操作,生產水果和蔬菜,他讀高中時,夜間還得找工作做。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反對戰爭流血的事,因此也反對他考入西點軍校,但是莫奈他何。
畢業後,奉派德州及賓州,完婚,任上尉教練,第一次歐戰結束後晉級少校,被派至巴拿馬運河區(Panama Canal Zone)。返後,入參謀大學,同班生二百七十五名,考試名列第一,時在1926年。兩年後,他又畢業於國防大學,在國防部工作數年,成為總參謀長麥克阿瑟將軍的助理,隨他前往菲島指揮建立軍校,並設空軍,此時艾森豪已完成飛行的訓練,獲得正式執照。
Douglas MacArthur
自第一次歐戰結束到第二次大戰開始二十年間,除了兩次入校外,在軍職中曾受命編纂歐戰紀念冊,到歐洲去考查,編定軍制預算購置並受職嚴格來執行。一向處事穩健,態度謙和的艾森豪對內調和了人事,對聯邦政府各部門及白宮人員改善了關係。羅斯福時代任總參謀長的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 1880-1964)有些才氣縱橫,傲慢自恃,與人寡和,自獲艾森豪為助理以後,空氣大變,實在是棟樑精英,相得益彰。
時值美國不景氣,國家預算困難,羅斯福准予菲島自治,但深慮南下政策的日本,美國始派麥克阿瑟前往。艾森豪於追隨他兩年後自請調職,菲總統奎松(Manuel L. Quezon, 1878-1944)在軍禮中授艾森豪一枚服務優異章。
珍珠港事變的先一年(1940)他奉調回國在華盛頓州任第十五步兵聯隊的上校司令。他認為美國應該即刻援助中國和西歐。那時,羅斯福抱姑息政策,對中國不但毫無援助,依舊准許石油與廢鐵供應日本。
1937年日本侵華,1938年德侵奧,次年佔捷克,刀不出鞘,槍不發彈。蘇聯見獵心喜,強佔波羅的海三小國,並攻芬蘭,芬遂割地求和,1939年蘇,德協定,瓜分波蘭。是年秋季,德國飛機兩千架轟炸波京華沙,同時出動五十四個師一鼓佔領了波蘭西半部,蘇俄則輕取了波蘭東半部。英,法與波蘭本有聯防協定,不得已,遂對德宣戰。
1940年春,德攻佔丹麥和挪威(瑞典中立)。英國吃緊,代表英國簽署慕尼克協定的張伯侖倒台,自由黨聯合工黨組閣,由六十六歲的邱吉爾任首相。是年五月,德進攻荷,比。四天後,傘兵入荷蘭,十八天後,陸軍佔領比國。德國自北面攻法,法國人素來迷信的馬基諾防線已不起作用。英馳援法,已經太遲,英法聯軍倉皇中在鄧寇克撤退,三十三萬大軍,狼狽之極。法國成立傀儡政府,西,葡兩國中立,德國暫時無後顧之憂,也不擬渡海攻英。
1941年,希特拉於席捲東歐後即進攻蘇俄。是年八月羅,邱會談於格陵蘭海外戰艦上,簽訂“大西洋公約”,首先美國的贈予是五十艘驅逐艦,用以對付德國的潛水艇。此時艾森豪上校在德州佈置美國三軍準備參戰的大演習。同年十二月珍珠港被襲,艾森豪被調職,重返國防部,晉級少將,擔任軍備計劃的負責人,日理萬機,時常每日工作十八小時。
意大利對英,法宣戰後,德,意聯軍自北非進攻埃及,蒙哥馬利領導的英第八軍不支,幸有美援最新型席爾曼坦克車三百輛自波斯灣運到,戰事才有了轉機。此時,日本已經佔領了緬甸,擬進攻印度。德,意聯軍計劃自埃及打通中東,軸心國(德,意,日)在伊朗會師,俾可貫徹“軸心”的實義,奈何事與願違!
1942年二月,艾森豪奉派參加並主持英,美兩國三軍參謀長會議,計劃北非登陸事宜。會畢,艾返美被任命歐洲戰場的總司令。六月,他部署完畢,去北非,直布羅陀,英國,在北愛爾蘭和冰島設基地。十一月,英,美聯軍在北非登陸成功,艾森豪晉級中將,他一年之中連晉三級,史無前例。次年二月,羅,邱在北非會談,得到協議:不接受軸心國單獨的求和,不得自動休戰,拒絕敵人有條件的投降,直到打垮敵人為止。艾森豪參加羅,邱的竟日談話。此時艾森豪已晉級四星上將,他的指揮部在直布羅陀,其麾下有英,美聯軍十七萬七千,各式艦船八百五十艘待命。
1943年五月,北非之戰在突尼西亞結束,取得勝利,敵軍被俘及投降者二十七萬五千人。艾森豪將指揮部移至地中海的馬爾他島,對意大利全國廣播,勸意軍放下武器,並停止空襲羅馬,意大利全國為之動容,此為意軍先行瓦解的原因,當時在西西里與意半島德,意聯軍有三十五萬人。七月,英,美聯軍二十萬,大小艦艇兩千艘,在西西里島登陸,意大利發生政變,墨索里尼內閣倒台,意王逃亡,新內閣遣密使求和。西西里戰役於四十天後結束,德,意軍傷亡十六萬五千。年末,德軍自意大利半島全部北撤。艾森豪在馬爾他指揮部接受了英國及“自由法國”勳章各一枚。同年十一月,開羅會議召開,艾森豪應邀參加,羅斯福也授他勳章一枚,會畢艾森豪返回馬爾他。史太林由於蔣介石被邀,因此不肯參加。羅斯福向來對蘇聯態度姑息,不但對德,蘇協議瓜分波蘭的事不提,更進一步遷就史太林,特到德黑蘭(今伊朗國都)召開一次會議表示修好,羅斯福與史太林會談畢返途中特去會艾森豪,囑他將工作交代,前往英國設指揮部在歐洲開闢“第二戰線”,參加的除英,美外有加,法和東,西歐流亡於自由區的青年和少數民族,成為名實相符的“盟軍”。
1944年一月到六月,準備在法國諾曼第登陸,這五個月是艾森豪一生最緊張和忙碌的時期。前線的兵力是五十萬,繼其後是一百五十萬,艦船四千艘,各種飛機包括登陸使用的滑翔機,共八千架。另有資料:全部動員達三百萬人,艦船五千,加上登陸用的約四千,使用的飛機數在一千一百架左右。後者是戰終的統計,包括後備武器和人員。前鋒部隊英第二軍,加國第一軍,兵力六萬八千,有英將蒙哥馬利統率,在東面登陸。美第三軍在西面登陸,司令巴頓,美第一軍在中部暗礁和峭壁最多的地方登陸,司令是布萊德雷,美國總兵力是十萬兩千,戰線綿延六十英里。蒙比艾森豪年長三歲,自認資格老,經歷多,軍階又高一級(五星),不甘屈居人下,十個月的戰事之間給艾森豪麻煩不少。巴頓軍階則低一級,西點早期同學,他和蒙相同,都參加過第一次歐戰,是一位勇將,作戰或指揮總在前線,身先士卒,是一般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不幸於戰後失事亡故。布是艾森豪的同期生,穩健持重,至終任總參謀長,然後退休。當然巴與布都是三星中將。
在此加進一個小插曲:心直口快的巴頓中將某次目睹英蒙哥馬利逼人太甚,對艾森豪說:“算了!叫英國人下海去罷!我們自己會打垮德國的”。
盟軍登陸的第六天,德國不分晝夜空襲倫敦,造成後方至大的恐怖和傷害。V1號是無人飛機,內裝大量炸藥,油盡則機落。V2號是飛彈,無聲無蹤,燃料用盡則直線下落。蒙哥馬利統率的東翼目標在比,荷和德海岸,俾能先摧毀其基地以疏倫敦的災害。此時盟軍更於法國南部海岸登陸,作鉗形,南北呼應。德方主力在坦克車,第一線有八百三十輛,火力遠優於盟軍,但盟軍的空軍較勝一籌。兩個月後,艾森豪將指揮部自倫敦郊外移到法國北部。中部的第一軍最是德主力所在。西翼的第三軍進展較速,首先解放了巴黎。法國流亡的戴高樂將軍一向被邱吉爾冷落,但與法國地下人員的策應工作全靠他來聯絡,因此盟軍在巴黎的入城儀式艾森豪着戴來領導並接受人民的歡呼,此事邱吉爾最不滿意。
1945年二月盟軍的先鋒已進入德國重工業心臟地區,戰爭結束在望。二月五日,羅,邱,史三巨頭各率代表相會於黑海岸的雅爾達。會中史給了羅,邱即刻在遠東參戰的承諾。但這個狡獪的史太林返國後卻遲遲不肯,直到第一顆原子彈在廣島拋下,他才進軍東北,時間已過了六個月,無非旨在掠奪。凡年逾七十的中國人都不會忘記:蘇俄軍隊除了強姦婦女外,最大的掠奪是小豐滿水利發電廠,撫順煤礦和設備,瀋陽的豐田車裝配廠,哈爾濱三菱的零式戰鬥轟炸兩用飛機的裝配廠……三月底,艾森豪對德全國廣播,勸德軍立刻放下武器。四月十二日羅斯福逝世,月底,希特拉自殺。五月三日,北部的德軍和在荷,比的殘部首先投降,五日談判,七日簽降書,八日夜半全面休戰。
盟軍和蘇俄軍會合後,因佔領區的問題,雙方不斷出現爭執和誤會,艾森豪對俄軍司令鳩哥夫頻示友好,雙方發現見地和生活趣味相同,遂建立私人間的友誼。艾森豪代表美政府贈他“橡葉章”一枚,此後鳩哥夫即被俄特務監視,不久被他調。艾森豪基於經驗,向杜魯門陳述一切,獻議不可催促史太林在遠東對東北出兵,美國自歐戰場調赴遠東的軍力,足可應付在日本登陸的戰爭。不料美國為要提前結束戰爭,決定先送下了原子彈。艾森豪雖為軍人,但不講求威儀,開口大笑是他的特徵,他不喜做長官式的閱兵典禮,祇喜歡看軍中的球類比賽。
他每入軍營視查,必查看廚房,看當日的菜單,指導司廚的兵士怎樣烹調法。他常囑咐:兵欲練得好和能打勝仗,必須先有可口的菜飯。
每天前線報道送來,他最關心的是傷亡數字,而不是軍事進展。
某次,在北愛爾蘭閱兵,正值氣候大變,兵士在淒風苦雨下列隊等候,艾森豪見他們衣裝盡濕,便脫下自己的雨衣,同時縮短了檢閱和訓話的時間。
艾森豪的軍車到處,軍民一體歡呼:艾克,艾克…
1946年,此時已晉五星的艾森豪奉調國防部,任職陸軍參謀長,次年應聘哥倫比亞大學任校長,兼國防部顧問,1950年任北大西洋公約國總司令。1953年競選成功,是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四年滿後連任,於1961年在捷特斯堡退休。
故居在“大衛營”(Camp David)之北約三十英里,因此艾森豪在假日和週末大半不去“大衛營”而回自己的家。在此他曾招待過“第三勢力”的領導人東西冷戰時期坐收漁利的印度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 1889-1964),天生一副傲骨法國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 1890-1970),西德戰後第一任首相阿頓諾(Konrad Adenauer, 1876-1967),烏克蘭老農出身俄總理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 1894-1971)和被大英殖民地主義迷了心竅的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 1874-1965)。
某次,邱於前線觀戰返回對記者說:我一生經過的戰事很多,想不到美士兵是如此驍勇善戰!蒙哥馬利退休後寫過回憶(The Memoirs of Field Marshal Montgomery)其中有句話:艾森豪的堅忍精神終究使我折服!
戰終,美國政府發佈: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死亡與失蹤人數是五十四萬四千,北非與歐洲之役僅佔二十二萬二千。顯然,美國在太平洋的損失較大,因為海戰中沉船一艘即殃及數百人,甚至數千人。全部受傷人數難獲確數,當在百萬以上。
故居的車房改成書店,我在此買了艾森豪的一本巨著Crusade in Europe和他的小傳。本文內容大半取材於這兩本書和蒙哥馬利的“回憶錄”。
艾森豪長子死於襁褓時期,次子西點(West Point)畢業,曾聞晉級上校,一度任駐比大使。尼克遜(Richard Nixon)的小女兒嫁與艾森豪的長孫。1962年已七十二歲的艾森豪結束了生產牛乳事業,將農田出賣,留下四周的園林和故居。五年後他將財產捐贈聯邦政府。艾森豪故於1969年,享年七十九歲。夫人逝世於十年後。1980年,故居正式開放,由內政部國立公園管理處負責管理。
去年(2005)十一月間,美國國家紀念物諮詢委員會(National Capital Memorial Advisory Commission)擬具一個方案,提付國會通過,准予興建一座前總統艾森豪的紀念館,地點在國會山莊前面的賓州大道上,國家航天館對街,教育部前面,太空署之側,今為空地約四英畝之大,最為合宜。該委員會的意見和理由是:綜合各方面史學家的論調,艾森豪被認為美國有史以來偉大總統之一,應與華盛頓,傑弗遜,林肯,羅斯福等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