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06-02-01


談散文寫作(一)

殷穎

 

楔子

  散文家張曉風說:“散文是老中特別喜歡寫,喜歡讀的文類。散文是一種透明的文體,它可以淺,淺得像談話,可以深,深得像駢文。”又說散文“沒有故事的華服,沒有韻律的化粧,散文素着一張臉,兀自美麗。”借王國維的話是“粗服亂頭,不掩國色”。散文在中文世界中,是二分之一的擎天柱。(我們分文章為“韻文”,“散文”兩類)

  她舉了三個譬喻,說明散文與另一個近親“詩歌”之間怎樣分:

詩如酒,散文如水。
詩如舞,散文如行路。
詩如唱歌,散文如說話。

  她表示好酒易得,但甘泉卻難覓。可以找到許多優秀的舞蹈家,但行路如玉樹臨風的人,卻並不多見。而“善說話的人”比“善歌者”更為難求。

  這三例說明了散文的易寫而難工。

  她並說散文寫得好,要有內功,她舉出幾個內功的範例:李白寫“春夜宴桃李園序”,一開頭的句子便是:“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由於這篇序寫得太好,所以“…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的詩,反而不重要了。復舉例說:“在古代文學史裏有兩位(其實當然不止此數)文人,其一是詩人,另一為詞人,這兩人都曾因散文寫得太好,害得他們的某首詩,詞竟然失了色。

  其一是陶淵明。有一次,他本來是要寫桃花源詩的,但不得不先把去桃花源的漁人的航船日誌公布一下。不過,因為這篇用散文體寫成的序,太精彩了,結果大家都去唸“晉太元中,武陵人…”至於“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有誰知道呢?

  其二是姜白石。他自度了一闕詞叫“揚州慢”,不過,同樣地,他也必須說明一下,他眼中的揚州,如何在一番戰火之餘,成為衰敗零落。那篇插在詞前的小序寫得太好,結果有人認為,“…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滄然,感慨今昔,…”比詞更耐讀。

  張曉風認為,散文在中文的文體中,代表了天香與國色。

散文的沿革

  上古的文字多為韻文,因易於記誦,並無駢,散之分,四六文,八股文即源此類文體。春秋戰國以後,散文開始盛行,論語孟子以及先秦諸子之文皆為散文。到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問世,才成為散文的代表鉅著。文學發展至魏晉南北朝,文重辭藻華麗,音調鏗鏘,趨向唯美主義,成為華而不實的綺麗駢體。

  散文發展至唐宋,到達全盛時代;韓愈力倡復古,文起八代之衰,將文體由纖柔綺麗的駢體中解脫出來。柳宗元,韓愈等大家,都為散文創造了高峰。到宋朝的歐陽修,繼將散文發揚光大,當時的曾(鞏)王(安石)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均為大家,創宋朝散文的鼎盛時代。

  明朝則有歸有光,以及台閣體的“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清朝桐城派的方苞,姚鼐以及後來的曾國藩等人,桐城派最後的大將為嚴復與林紓(此二人亦為翻譯大家)。

  甲午戰爭以後,新起的散文家有康有為,梁啟超等巨子,而梁文後來成了新文學的開路先鋒。其飲冰室文集為新舊文體轉變之里程碑。

  到了五四時代,除主要倡白話文的胡適,陳獨秀等人外,散文作家如雨後春筍,號稱中國近代的文藝復興。其中我們最熟悉的作家有朱自清,徐志摩,周氏弟兄(周樹人(魯迅)與周作人)與豐子愷等,均為大家。

白話文與散文

  自五四運動以來,新文化運動的健將們便主張要以白話文代替文言,但白話文推行了八十餘年,到底甚麼才是白話文呢?主張用白話文寫作的,就是所謂“我手寫我口”。而口中的語言,除通用的普通話(國語)以外,尚有許多方言;方言只限於某一地區人們使用的語言,其他地區的人並不能完全了解。雖然有些小格局的政治團體在努力推行本土化,但因為寫作的白話文,仍然要使用人人都能了解的國語(普通話),才能達到閱讀與傳播的目的。

  自五四迄今,經過了八十多年,這期間語言有許多改變;今天有不少新的語彙,是新增的。而且自1949年以後,海峽兩岸隔離了四十餘年,兩岸都產生了一些不同的新語彙,彼此乍聽了,都會感到陌生,甚至有莫名其妙的感覺;有的話要經過仔細回味與咀嚼,才能了解其涵義。有的則必須要加以解釋才能明白。這些因地域與社會制度差異而導致的新語言,也都是白話,但要用來寫作,便要考慮受眾是哪些對象。

  另外,在今日的通用語言中,也有一些受外文影響的西化句法;余光中便指出,台灣電視劇中的楊貴妃,冒出一句西方句法的中文:“我和皇上之間,發生了許多事情。”余光中認為一般人下筆為文,背後都有一個英文文法的鬼,在潛意識中操縱他,這種西化句法的轉口中文,說起來特別累,它不是好的白話,更不是好的散文。

  中國人講的白話,由五四時代迄今,將近一個世紀,其間語文的變化,除地域與社會制度帶來的更易外,另有新的經濟語言,政治語言,廣告語言,及傳播媒體語言等的出現,導致今日各地區的白話都有全新的發展。早期的白話,要努力掙脫文言的束縛。而今天的白話,卻要融合外語,方言,及各種新產生的語言,才能整合出現代的白話文。

  而用白話文寫作的散文,也已由早期的完全揚棄文言,歷經了許多年在寫作中的摸索,沉潛與凝鍊,到今天又要再將文言找回來,以白話與文言交錯使用,寫出來的散文,更能顯得洗鍊與凝鑄,簡約而遒勁。(下期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