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陣陣 ✐2005-12-01


讀書樂

基督教神學Our Reasonable Faith

Hermann Bavinck著  趙中輝譯  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

 

  改革宗教會對於基督教神學學術貢獻甚大,其中尤以巴文克( Hermann Bavinck, 1854-1921)和凱柏(Abraham Kuyper, 1837-1920)成就為高,造益世界。
  巴文克是凱柏以後最著名的荷蘭改革宗神學家。他在改革宗教會以外,他並不廣為人知;原因是其著作不多翻譯成英文;伯克富(Louis Berkhof, 1873-1957)的名著系統神學,為深受其惠者之一。巴文克有一本名著神奇妙的作為Magnalia Dei),經美國學者澤亨利(Henry Zylstra)譯成英文,命名為我們合理的信仰Our Reasonable Faith)。到趙中輝牧師譯成中文的時候,名為基督教神學
  “太初有道的“道(Logos),含有語文上義理的意思。一般英文譯本作“WORD”。有譯本作“理則”(Logic)。同一字在中文和合譯本彼得前書第三章15節,則另譯為“理由”(reason- KJV)。

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從這裏看見,道即是理;神的道是終極的和基本的理則,緣由。成為肉身的道是如此,文字的道(聖經)也是如此;超越人的理性,卻不違背理性。
  基督徒有責任用文字闡明主道,見證我們信仰的合理性。
  基督教神學本來該是卷帙浩繁的巨著,巴文克寫成單一本書,自然是舉其綱領,可以供一般信徒來研讀。不過,正因其簡化了,濃縮了,縮,就不能免其濃,仍有相當程度的艱深,讀者不能希望是輕鬆的讀物。這也正是今天教會所需要的:不能只吃奶,更應該吃乾糧,才可以長大成人;不能只讀零點性娛樂性的東西,更應該對主的真理有系統性的了解,才會得造就,得建立。
  聖經是神向人啟示祂自己。從聖經中,我們看到神奇妙的作為,祂永遠的計畫,而接受成為我們的信仰,這就是神學的根基—使我們認識神。從祂的創造,護理,到救恩的完成,都是神奇妙的作為,都包括在這奇妙的書—聖經裏面。
  本書並不像系統神學書籍那樣的嚴肅。由人生目的開始,進而說到我們需要知道神,和神的可知性;然後,說到神的啟示:一般啟示和特殊啟示,這就說到聖經本身。
  在全書二十四章中,前八章可說是總論;第九至十九章,講到神的本性與工作,其中包括人的受造,犯罪墮落,神的拯救計畫,基督的道成肉身,作救主,作中保,並聖靈的工作。第二十至二十四章,則講到新造的人—其身分,責任,成長,並教會將來的榮耀。
  這不僅是一本神學書,也自然的有其基本的護教信息在裏面;不僅是學術性的空泛知識,也對聖徒靈性上的造就,予以相當重視。
  常有人說到以基督為中心,當然是正確的;但卻不以聖經為中心,就成了舍正道而末由。因為聖經是為基督作見證,文字的道和成為肉身的道,是不可以分開的。
  在本書第七章這樣說:

聖經並非是啟示的本身,乃是啟示的描述與記載,從此人可以了解啟示。…聖經對於啟示並非是人為的,偶然的,武斷的與毛病百出的增補,乃是聖經的基要部分。事實上,聖經就是啟示的完成,應驗,房角石與冠冕。(頁76)

  書中特別指出“聖經的自證”:

第一,神時常吩咐祂的先知,不僅用口傳佈祂的啟示,同時也命令他們筆之於書。…第二,摩西與眾先知完全瞭解這事實,即不但用口傳,也用筆記錄下來的事實。…第三,在新約中也有這樣的見證,耶穌與使徒多次以摩西,以賽亞,大衛,與但以理的名來引用舊約的話。然而他們也常常使用像“經上記着說”…等開端語。…第四,雖然主自己在升天後沒有留下甚麼著作,但祂卻揀選人,呼召人,訓練使徒進入世界作祂的見證人,尤其是在祂復活升天以後。基督藉着特殊的恩典與能力來裝備使徒從事傳道的工作,並且賜給他們聖靈,叫他們能想起基督曾經告訴過他們的那些事,也引導他們能明白一切真理,明白有關未來之事的真理。(頁76-78)

  作者深知聖經與聖靈關係的密切。他在第二十章“基督徒的呼召”指出:

基督為了叫我們與祂有交通,並得到祂的恩益,所以祂不但使用澆灌給教會的聖靈,同時也使用為了教誨與引導而賜下的聖經。(頁373)

他感到當時教會的危險,說:

還有些人則遵循另一種不同的思想路線。…他們大談聖靈,卻在人為的改宗信主上,輕視聖經,不給予甚麼地位。他們認為聖經和傳福音,並沒有甚麼屬靈的實質在內,只不過是一種象徵而已。(頁373,374)

  這似乎也可說是針對時弊。現今以福音派自命的教會,多麼需要對聖經和聖靈觀念上平衡,多麼需要重視聖靈和聖經,也多麼需要這本書呢!
  今天的世代,仍然是一個徬徨失迷的世代,許多青年,像奧古斯丁一樣,像法國的天才科學家巴斯噶一樣,需要滿足空虛的心。作者說:

正如巴斯噶(Pascal)所指出的,這裏面含有人生最偉大之處與最愁苦之處。他渴慕真理,反受自然的愚弄。他熱愛天上的永福,反而戀慕今生暫時的快樂。他尋求神卻在受造物中喪失自己。他本是兒子,反而在異地飄流以放豬為生,以豆莢充飢。他離棄活水的泉源,卻為自
己鑿產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利米書2:13)。他好像飢餓的人,夢中吃飯,醒了仍覺腹空;或像口渴的人,夢中喝水,醒了仍覺發昏,心中想喝。(頁6)

  一本能供應各時代的書,自然會指出聖經與個人的關係,也與社會有關係,對過去跟現在是一樣的。“以色列也像雅各一樣,只有當他經歷苦難,自己的能力破碎之後,才能夠得到神的應許與賜福。只有藉着信心與祈禱的緊抓不放,才能達到勝利。(頁57)

  盼望這也是對今代聖徒所說的話。

  最後要指出,本書作者巴文克像許多改革宗信仰者一樣,是“非千禧年主義”(Amillennialism)者;是他對末世的看法:這不是不信派否定基督再來的“無千禧年派”。他們信基督再來,不過以為“禧年在基督來時已經宣告,啟示錄第二十章中的“一千年”,是寓意的,實指一個時期。在福音派和基要派的人中,有前千禧年派,後千禧年派,也有非千禧年派。實際上,二十世紀基要主義的中堅,多是改革宗的非千禧年主義者。(參趙中輝編著最新實用神學名詞辭典)神為信祂的人所預備的榮耀盼望,正是無比福分的永世,是靠聖靈持守信仰神奇妙作為的聖徒所得的分。(文中旴)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跨越憂鬱,精彩度晚年 ✍林向陽

談天說地

元代的宗教政策 ✍于中旻

談天說地

教會還有盼望嗎? ✍于中旻

點點心靈

一個黑道大佬的新生 ✍海倫

書香陣陣

讀書樂:讀《良言善導》 ✍文中旴

寰宇古今

凱柏傳(上) ✍史述

談天說地

數算年日 ✍亞谷

談天說地

嗎哪的意義 ✍于中旻

點點心靈

文字工作者身上的一根刺 ✍殷穎

寰宇古今

林肯的戰爭觀 ✍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