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趣飄送 ✐2005-11-01


紐奧良-爵士樂的搖籃

應樂

 

  路易斯.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 1907-1971)對爵士樂的定義,曾經說過:“若你非問不可,你是永遠不會知道的。”爵士樂並沒有一定的面貌和定義,每個人都有他心目中有的“爵士樂”。

  八月二十九日,一場熱帶颶風從加勒比海捲入美國南方,密西西比河水破堤,將爵士樂之都紐奧良淹在十多呎深的水裏,造成美國史上最嚴重的天災,無數的人流離失所,經濟損失巨大。昔日密西西比河畔,炎炎夏日的黃昏傳來黑人們節奏清新的訴說着一日辛苦工作後的輕鬆恣意歌聲停了,河畔的小酒館裏的即興的樂韻淡淡的被這場水災擱淺了!
   紐約港口的火炬的自由巨像,展翅的飛鷹,和瘦削山姆叔代表了美國的形象,代表美國獨特的音樂就是爵士樂了。雖然源於由非洲傳來的音樂,美國南方的黑人農奴,經過一天的勞累,晚霞裏用動人歌聲,哼了一天得辛勞,歌唱着所信仰的神給他們的引導和平安喜樂,辛酸裏充滿了盼望。黑人教會的詩歌哺育出美國獨特的爵士樂,歷來爵士樂的歌手不少也是教會詩班的成員。藍調並非失意的嘆息,而是充滿愛,工作,奮鬥和盼望的內心表達,自由釋放的流露。
   爵士樂原於黑人靈歌,後發展到節奏藍調(R&B),搖滾音樂等,演變成音樂的主流,獨樹一格。爵士樂表現是多樣性,充滿實驗,注重非洲音樂所具有的“即興演奏”特質,生機蓬勃,具有新穎創造力,這也就是爵士樂最引人入勝之處,也是其他音樂所欠缺的。爵士樂是由歐洲及非洲兩種音樂體系的融合,加上美國特有民族性所產生的結果。

  爵士樂搖籃的紐奧良,歷經許多國家的統治,最後才回到美國的懷抱。不同的音樂文化相存共容,紐奧良的黑人音樂就在這個時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經過法國統治的黑奴們被允許擁有自己的宗教儀式,舉凡葬禮遊行,宗教聚會,黑奴們崇拜敬畏的歡樂歌聲響徹雲霄;這些聲音便是日後爵士樂的靈魂。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傳播媒體勃起,於是爵士樂向各地和不同社會階層伸展,促成與白人文化的融合。雖然路易斯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及金奧利佛(King Oliver, 1885-1938)等人的唱片依然被拒於白人音樂世界之外,爵士樂的種子已孕育其中,日後以白人樂手為主導的Dixieland樂派更受紐奧良樂派影響而產生的產物。到了20年代中期,美國頒佈禁酒令,使得當時芝加哥提供爵士樂演奏的酒館轉變成為由當時義大利及美國黑社會所控制的私酒供應站,因此有許多爵士樂手轉進紐約,因而興起了搖擺樂(Swing)。
   被譽為“搖擺樂之王”的班尼顧德曼(Benny Goodman, 1909-1986),促使搖擺樂廣為流行,他塑造自己樂隊的個人色彩。隨着是保羅惠特曼(Paul Whiteman, 1890-1967)大樂團,貝西伯爵(Count Baise)大樂團及偉大的艾靈頓公爵(Duke Ellington, 1899-1974)大樂團橫掃樂壇,這就是爵士樂的黃金時代。在這個時期,主奏者具有單獨表演的能力,帶動熱烈氣氛,造成了許多明星級的獨奏樂手,對以後爵士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40年代,新的樂手漸進脫離傳統,爵士樂在新興文化的影響之下,在旋律,和聲及節奏方面進行了一次急速的大整合,BOP因而誕生。開創BOP風格的兩位大師分別是小喇叭手迪西格里士比(Dizzy Gillespie, 1917-1993)和薩克斯風手查理派克(Charlie Parker, 1920-1955)。他們用新的演奏方式,在演奏中延長獨奏的時間,不斷改變換氣氛,不同樂音融合交替,將慣常的斷句以不平衡的旋律連結起來,開創新的令人鼓舞的旋律。BOP的原意本是“噪音”,也就是因此而來!在BOP聲中,合聲變得更加複雜,使得獨奏者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50年代,爵士樂在紐約已今非昔比,樂手紛爭為轉向西海岸發展,加上當地娛樂事業的興起,由白人主導的音樂也就風行一時,造成了所謂的“西岸爵士”(West Coast Jazz)風潮;在此時,由著名的小喇叭手麥爾斯戴維士(Miles Davis, 1926-1991)從事“酷派爵士”的創作和實驗,對爵士樂發展改革。酷派爵士與具有黑人音樂尋根性質的“精純爵士”(Hard BOP)各在美洲大陸蓬勃發展。部分的樂手也受到古典音樂風的影響,在爵士樂理隱藏著古典音樂風,姑鋼琴大師比爾艾文斯(Bill Evans, 1929-1980)與現代爵士樂四重奏(Modern Jazz Quartet)等。
   到了50年代末期,在約翰科川(John Coltrane, 1926-1967)及查理斯明格斯(Charles Mingus, 1922-1979)兩位大師的樂風中孕育下,新的風格出現。到了60年代,約翰科川,奧涅科曼(Ornette, Coleman),西席爾泰勒(Cecil Taylor)等幾位爵士樂手,結合非洲原始音樂及歐洲現代主義的素材,開創了無調性的自由爵士(Free Jazz),音樂的表達意漸變念抽象,使得部分習於傳統的樂迷不能適應。Beatles與搖滾樂的誕生,爵士樂在美國漸漸淡落。
   爵士樂樂手目標轉向他鄉,為歐洲的爵士樂帶來了觀摩,交流的大好機會,在歐洲揭起爵士樂狂,造就不少新歐洲爵士樂手。而美國本土,仍有不少樂手希望在音樂創意及商業價值上得到發展,在樂器加入了電子合成器,使大眾更能接受爵士樂,這就是後來風行於70年代後期的Fusion Jazz樂風。到了80年代之後,許多年輕樂手感覺電子音樂華而不實,轉向Acoustic傳出樂器,爵士樂家放棄了物質世界的追求,投向理性自然的生活。爵士樂也就在這種情況下重新被肯定,認同,超越了音樂的本身,成為了一種生活品質的追求。

  密西西比河河水退了,樂韻漸漸響了,來得更明亮,更新鮮,爵士樂的火重在爵士樂之都紐奧良燃燒,火鳳凰展翅衝破雲端。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仙人掌 Cactus ✍郭端

寰宇古今

宣教,興學,慈善 ✍曲拯民

點點心靈

寒窗.凍硯 ✍湮瀅

點點心靈

春雨 ✍湮瀅

捕光捉影

捕光捉影:拾步 Path ✍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