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陣陣 ✐2005-10-01


讀書樂

標竿人生

Rick Warren 著  基督使者協會出版

 

  現代人常提出的疑問:人生的目的是甚麼?我們大概都耳熟能詳。人,是會思想的;能夠這樣想,是自然的。其實,很多人都想過,只是不是每個人都思想出聲音來。
  人生總該有個方向。不信的人要有方向,信徒更應該有方向。
  基督徒皈信重生以後,沒有方向感,不知道作甚麼,不僅阻滯教會的增長,也造成教會的問題。所以看到華人教會能夠集體研讀標竿人生這本書,是值得歡喜的事。這種情形,除了“小群”有過,在一般教會是少見的。現代人流行集體研讀,是好事情。“光明之子”沒有理由比“今世之子”更不聰明。
  實在說,肯有系統的研讀聖經,就已經是一件好事。因為現今的人,雖然喜歡學習,但對於聖經真理,常以為自己已經懂得夠多了,或乾脆不想懂。
  維多利亞女王還是孩子的時候,懶散不肯用功讀書;教師不能責罰她,對她實在沒有辦法。最後,教師告訴她,現在教導她,是預備她將來作英國的女王。維多利亞安靜的說:“這樣,我該好好學習了。”有目的,才可引起學習動機。

  本書包括四十天的連續研讀。第一週的七天,是“我究竟為何而活?”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題目。這是大學一年級生熱門的口頭禪,但沒有甚答案。本書說:“若要知道你活在世上的原因,你必須從神開始,因為你是為祂的目的而生,也是為祂的目的而活。”(頁21)
  然後,有五週探討“人生目的”:

  1. 神已計畫,要你為討祂喜悅而活
  2. 神模造你,要你為神家而活
  3. 你被造是為了像基督
  4. 你被塑造是為服事神
  5. 你被造是為一個使命

前面1至4項,每項七天;只第5項是分為五天。

  書中的組合次序,並不是那麼嚴密;但每章都有可誦可記的地方,也許,這是能吸引人的一點。只是有不少好的想法,頗似是在討論觀念,而實際的“如何作”並不多;這樣,連續有次序研讀的需要,就不那麼明顯了。參與集體研讀的人,可能會想,如果隨便翻閱,也無不可。
  最卓越的是“22.被造是為了像基督”。那裏說到人類是照“神的形像”而造的:

如同神,我們是靈類-我們地上的身體會死,但我們的靈卻是不朽的;如同神,我們是智性的-我們能思想,理論,解決問題;如同神,我們彼此相關-我們能付出愛,也能接受愛;如同神,我們有道德意識-我們能分辨善惡,因此我們必須向神負責。(頁189,190)

  接下去,作者繼續說:“神為你所訂的人生終極目標不是安逸享樂,而是品格的塑造。”因為“很多基督徒誤解耶穌應許的`豐盛的生命’為健康無恙,生活舒適,常常快樂,夢想成真,藉着信心與禱告,困難立刻解決。”(頁191)因此,作者提醒我們:“絕不要忘了生命的中心不是你自己!”真是適時的提醒。
  “在你裏面製造像基督的品格是聖靈的工作。”不過,我們必須與聖靈同工:“首先,我們必須選擇放棄以往的行為模式…第二,我們必須改變思想方式…第三,我們必須藉着培養新而敬虔的習慣穿上基督的品格。”作者又說:“很多人以為讀聖經和禱告靈命就會成長:但是人生中某些事情,光靠讀聖經和禱告是永不能改變的。神使用人…”(頁192-194)
  最後,他誠實的說:“今日很多信徒已放棄為主偉大的使命而活,他們只追求個人成就與情緒安寧。這是自我陶醉,不是門徒訓練。”(頁196)

  我想,用不着先向誰道歉,衡量這樣一本指引方向的書,不得不嚴謹。這是可以預期的。
  像許多有才能的推動者一樣,作者為了證明他的道理,有時不免過分強調。例如:論到“維護你的教會”:

教會裏的合一是如此重要,以至於新約聖經對於這一件事的注意,超過天堂或地獄。神深切的期望我們經歷彼此的和諧合一。(頁177)

  以弗所或別的書信,是對教會寫的,自然多講教會真理,但不能就以為比天堂或地獄更重要。如果合一到地獄裏去,實在不是值得提倡的,也絕不是神的旨意。

  像這樣指示方向的一本書,我們希望是清新可誦;但所看到的,似乎距離此目標還遠。“建造目的導向的人生”,是甚麼話?因為這是關乎書名,書中又一再重複出現這語詞,不能不加注意,不能輕易決定譯詞。

  美國人近年來的趨向,是以“不分別”和“包容”為最高品德;但不分別的包容,頗有問題。作者在書中引用了許多譯本,而且說是效法耶穌基督的榜樣(頁357)。其實,耶穌只用原文的聖經,最多可能有一種七十士譯本。
  不過,引用譯本沒錯,只是要分別,慎思明辨,決定是否可用。作者應該是成功的牧者,但不一定是最成功的經學家。如果引用不同的譯本,只是要證明自己有理,就不可取;有時為了迎合好奇心,左轉右彎,反而會失去目標。迴旋樓梯雖然新奇可愛,但每個建築物到處都用,就不見得高明了。結果,每一種譯本差上那麼一點,集合在一起,看來每個字都不難懂,但不知道他到底講甚麼。
  有一位英文教授,喜用“Middle Class Fog”(中產階級迷霧)這個詞兒,表明他對不清晰的文字深痛惡絕。這是書中特別豐富的問題。
  且舉幾個例子:
  “兩個人合力可抵抗一人的襲擊”(頁17)。我說未必。我們都知道“襲擊”是冷不防的攻擊,需要預備,不在人數,不一定二可敵一。和合本:“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傳道書4:12)這個普通的假定,只是講合力的好處。而且哪個容易上口?前面的引文有多彆扭!
  “倚靠耶和華像…樹根伸進河裏…它不掛慮”(耶利米書17:7-8)。“樹根伸進河裏”,極為罕見,差不多定準長不好;至於它(樹)“不掛慮”,是因為它木然不會掛慮,你沒見過會掛慮的樹吧?和合譯本:“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是說這樣倚靠神的人不用耽心,或不必為他在那樣的境況耽心。

  不知道為甚麼,作者定這四十天的日課;但翻到卷尾,確有以色列人繞行曠野四十年結束的感受。當然,即使是翻譯的書,也不必須給人這樣感覺。第四十天這樣說:
  “大衛在他的世代服事了神的旨意”(頁347)想來應該作“達成了神的旨意”(David Served God's Purpose),就容易了解。
  又一句說:“你今天就能開始以目的為生”(頁348邊欄)。確實不能說明晰。不得已,索求原文,原來是:
  “You can start living on purpose today”
  並不是甚麼奧祕。
  “目的導向的人生”這個語詞,一直有點麻煩:

保羅活出一個目的導向的人生。他說:“我直奔標竿,每一步都帶着目的。”(頁348)

  “直奔標竿”該是向着目標,怎能“帶着目的”?不得已,求助於原本,發現是:“I run straight to the goal with purpose in every step.”(p.319)那樣的譯法,就像有個女孩子“拿巴士回家”(take bus)異曲同工了。

  書中還有些譯文的語病。“這就是為甚麼謀殺與墮胎是不對的原因。”(頁190)在別的地方,也常見這非中國話的翻譯:“這就是為甚麼”,似乎故意特地洋化。其實,道地中國人的說法是:“因此,謀殺與墮胎是不對的。”或“謀殺與墮胎是不對的,原因在此。”
  還有,“神用祂的話語,百姓和景況塑造我們”(頁194)通俗的說法,該是:“神用祂的話,人,和環境塑造我們”。
  書中也屢用流行的“委身”,以代替“奉獻”。流行,仍然不能是對的。我已經說過,就不再多說了,免得給人以為是吹毛求疵。
  我並無意吹毛求疵。本書到底還是好書,買來並沒有錯;不過,如果少些瑕疵,或沒有瑕疵,會是更好的。(文中旴)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軍閥篡亂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寄居與基業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播種者 ✍余仙

藝文走廊

神的榮耀(三)那試探人的 ✍凌風

談天說地

數字的迷惑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你在哪裏 ✍于中旻

寰宇古今

德國智者後面的人 ✍史述

談天說地

至尊的誡命 ✍于中旻

寰宇古今

那大城,尼尼微 ✍和英

寰宇古今

抗日將領孫鳴玉與衡陽保衛戰 ✍北郭居士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