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走廊 ✐2005-10-01


拍馬說

劉炯朗

 

  “To curry favor”是一個英語中常用的詞,它的意思是“討好”。(最近幾天,有一份外電也用這個詞來描寫外交辭令上的一個小風波。)“to curry favor”跟“討好”也都略帶一點逢迎諂媚的味道。多年以前我囫圇吞棗地學會了這個詞,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curry明明就是調味用的咖喱粉,怎麼會派上這個用場呢?這幾天我去翻了幾本字典和工具書,作為動詞,curry的意思是梳洗馬的毛。至於favor這個字是怎麼來的呢?在一首很有名的十四世紀法文長詩“Roman de Fauvel”裏頭,有一匹叫做“Fauvel”的驢子,被作為狡猾,善變,諂媚的表徵;所以“to curry Fauvel”直譯就是梳洗清潔Fauvel這匹驢子,因而表示討好,諂媚的意思。幾百年以前,英國人把“Fauvel”的發音聽成“favor”,這就是“to curry favor”這個詞的來源。
  寫到這裏,我才恍然大悟,“拍馬屁”不正是“to curry favor”很恰當的翻譯嗎?但是,我又得問下去,“拍馬屁”這個詞又是怎麼來的呢?在中國西北盛產馬匹的草原地帶,一般百姓人家都會飼養幾匹馬,人們牽馬相遇的時候,常常會拍拍對方的馬的屁股,隨口禮貌上敷衍兩聲“好馬,好馬”,以博取馬主人的歡心。其實,“拍馬屁”跟我們今天見到朋友的小孩的時候,摸摸他們的頭,連聲“好聰明,好聰明”的用意是一樣的。(中國古代太子侍從官的官銜稱為“洗馬”,驢子英文又是ass,是否都屬巧合,待考。)
  我也得趁這個機會,把“囫圇吞棗”這個詞作一個交代。棗子的體積不小,又有核,一口吞下去,自然是表示對一件事沒有全盤的了解,卻照單全收的意思。但是為甚麼是棗?不是杏?也不是雞蛋呢?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堆人在討論吃水果對身體的影響,有一個人說“吃梨子對牙齒好,但是有損脾臟。吃棗子有損牙齒,但是對脾臟有助益。”另外一個人接着說“那麼以後我吃梨子的時候,咀嚼之後就不嚥下去。吃棗子的時候,就整顆吞下去,不加咀嚼了。”(但是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食物消化以後,才會對身體有影響,第二個人何嘗不是以囫圇吞棗的態度,接受了第一個人的論調嗎?)
  其實,語言,文字上的使用和轉變,很多都有蠻有趣的來源,往往是不可考,或者是我們懶得去探索。常常有人用“小蠻腰”這個詞形容一位女性纖美的腰肢,“小”就是“纖細”,“蠻”更引起了蠻荒美女載歌載舞時,扭動腰肢的聯想。似乎言之成理,但是,非也,非也。原來的故事是,白居易有兩位漂亮的姬人,叫做樊素和小蠻,因此詩裏有“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之句。後來“素口蠻腰”就是指“櫻桃似的小口,楊柳般的纖腰”,用更現代的說法,那就是“惹火的紅唇,水蛇般的纖腰”了。此外,大家都很熟悉的詞彙,例如“燕瘦環肥”,“沈腰潘鬢”都有相似的來源。
  我們常用“電燈泡”這個詞形容一個不通情達理的人,尤其是指一個不懂事,夾在一對情侶中間打擾他們寧靜的第三者。我問過幾個朋友,他們都給我一個相當牽強的解釋:“一對情侶希望在黑暗中相聚,電燈泡亮起來就大煞風景了。”其實,“電燈泡”這個詞源自廣東話,為了延長燈絲的壽命,燈絲必須放置在真空密封的電燈泡中,所以電燈泡是不透氣的,在廣東話裏“不透氣”說成“唔通氣”,同時,“唔通氣”也有“不通情,不懂事”雙關的意思。
  文字和語言是一種工具,到了文人,作家的手上,大師,名嘴的口中,它就昇華到藝術的境界。扼要或詳盡,精準或模糊,直述或含蓄,嚴肅或風趣;窮根究源,玩味品嚐,摹仿師法,變化創新,的確是樂在其中。

(原載於聯合報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遠避世俗虛談 得着基督至寶 ✍謝錫命

談天說地

建家婦女—賢妻良母 ✍于中旻

寰宇古今

生物知趣:哭泣與淚 ✍蘇美靈

談天說地

相愛 ✍亞谷

寰宇古今

從陸軍師範到河套開墾 ✍曲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