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彩生活 ✐2005-05-01


五次購買小提琴

曲拯民

 

  請不要被題目誆騙了,存有小提琴並不說明琴主是一名提琴手。我愛小提琴,最喜歡它的發音和它美麗的外形。有個時期我把它掛在牆上,如同一張名畫,一個精美的磁盤,曾給觀感增添一點兒享受。匠心的技巧,花卷,鈕子,琴馬,腮托,琴鼓的結構…我對它有一種莫名奇妙的醉心。
  談到提琴,共分四級: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低音大提琴Double Bass,以小提琴今日在華裔家庭中最普遍。有人將它的數目量詞用把(如掃帚),或隻(如貓狗),似乎有些不敬,不如用個(例如人)才好,因為它本身就是一件至高貴的藝術品。
  我自幼喜愛音樂,家中有風琴一架,但見了五線譜就蹩眉頭,倒去買學月琴,胡琴和笙,後來也試吹簫和笛子。一個學不專,見異思遷的人,學習甚麼也不會成功。

  1937年,我初次買小提琴,製造者是個住在我家鄉的英國人,姓Bernett,大家稱他卜內德先生。他本在甘肅省傳教,逢上大地震,移住煙臺,做同樣的工作。他暇時除了給中國人譯述文件和設計土木工程之餘,以製作小提琴並教授學生為消遣。我前去看他的工作室,見工具有四十多種,全部掛在牆上,架子上擺的木料來自瑞士:松,柳,楓三種,風乾二十年以上。我選買了一個,加上盒子,弓子和初學的書一本,全部約七十銀元,等於我一個半月的薪金。他教我一些基本知識和技術,於是我初學小提琴這件事便小功告成。這個小提琴在我手中的確是件藝術品,不算是件樂器,僅得十年時間。1948年,去臺北和香港,未將它帶走引為憾事。
  應該加寫幾句:卜內德於珍珠港事變後被拘,在濰縣集中營度過三年半的俘虜的生活。二次大戰終,1945年某日,一架自昆明起飛的B-24型轟炸機飛臨上空,七名傘兵(有一為日裔,另一華裔)解放了被拘留一千四百多名的盟邦僑民。那時煙臺在共軍佔領下,他有家歸不得,前去天津,不久逝於那裏,享年九十多歲。卜內德一生製小提琴七十多個,只知道還有一個在加州被收藏中。當年全華北他可能是僅有的小提琴製造者。他曾收一名徒弟,方祖宣,已於1990年代故於青島。
  1964年我託朋友在瑞士的Basel市舊貨店裏,買到一Laberte-Humbert廠的半機器製品,廠設魯森堡南面法國境內。此廠創於1889年,十一年後關閉,足證出品不暢,銷路不好。
  1990年底我居住賓州,手中已存有三個小提琴,適原配逝世,家中簡化存物。前東非洲老友勞姓夫婦來訪,其長女習小提琴,我以此琴相贈,夫婦謙不肯受,說明只肯價購;於是我索價一元,隨即成交,皆大歡喜。勞家女今日成為一名藥劑師,她在大學及社團裏拉小提琴,並使用此琴至今。我深慶物得其主,發揮了作用。

  1970年,在東非三闌港,一家音樂店主說,在德國有一間廠Karl Hofner仿傚名家Antonius Stradivarius (1644-1737),機器出品一大批小提琴,東非口岸交貨僅合約四百美元,於是我訂下一個。該琴發音果然優美宏亮,最適合獨奏。十五年後,我將它贈給小孫女,也是物得其主。多年後,她參加了英倫少年交響樂團,曾攜此琴前往歐洲做交換式的演奏。

  第四次買小提琴是在1985年,地點在賓州一個鄉下公用廳堂裏,物主是一個德國移民,老頭兒,有搜集古舊樂器的愛好,最近逝世,遺孀入住安老院,因無子女,家中器物全部將假借這廳堂叫賣。我獨鍾情那五個小提琴,其中兩個手製老琴逾兩百年,另有三個是近代半機器出品。次日中午拍賣開始,第一個老琴只叫到85元便由我得。另一個老琴其背部有雕刻的花紋,競買的人多。我已買到一個廉價品,不便與爭。其他三個全部由攜帶子女的家長買去。這個老琴,弓子和琴盒陳舊不堪,又缺少一個弦紐子,所以不受青睞,它腹中的標簽寫着Joseph Guarnerius Cremona Anno 1740 INS。細查提琴製作史,知此人是名匠Antonius Stradivaruis的徒弟。他晚年稍具名氣,後沉湎於酒,因適暴入獄,1740年他逝在獄中,女兒領導工人續有出品。粗製濫造下,圖有虛名,卻無其質。琴雖古老,但音質不好,琴身斑痕累累,疑是街頭賣唱人的遺物。後來我就當做一件古董賣出,得利十二倍。

  收進賣價,我添上兩千多元買進第五個小提琴。是1902年造,確實全部手工品,色褐紅,琴身無損,發音優美,是一個德國家族Friedrich Heberlin 出品。可惜如今看譜子困難,只好憑記憶來拉拉民歌小曲和歌劇的選段。我是無師自不通,絕對登不得大雅。幸有在室內自由飛翔而知音的六隻小鸚鵡,及時給我捧場,有時在我頭頂飛上幾匝,表示歡樂。
  機製和手製之別,有待目察,上端的花捲最屬明顯:機製貨的花捲,槽稍傾斜,少留捲端;手製的捲槽挖得很深,且為弧形,其捲端外凸,神韻昂然。

  史學家稱:取馬尾擦松香拉絃的樂器,始自西元前三世紀在錫蘭島(Ceylon)一個王公之家,狀如今日的胡琴和二胡,取木或竹筒,憑蛇皮傳音由筒來擴音。從中國古代“鐘鼓樂之”這四字看來,在漢唐以前中國的樂器限於敲打,此點可於孔廟裏大祭八佾之舞的配樂見之。漢唐之際,拉絃的樂器才伴隨胡樂進入中國。
  十字軍東征(1096-1291)時期即中國的北宋末期到元初,馬尾擦松香拉絃的樂器才傳到歐洲,經過改革,可以放在肩頭上拉出,用四或六弦,加上定音的格子(Frets),名曰Viol,一時流行歐洲。
  文藝復興(十五世紀起,歷約百年)後,伴隨音樂的發展,各種新樂器紛紛出現。意大利人領先,將Viol的格子除去,加以改良,Violin遂成了“居其所,眾星拱之的北極星”。三百年來的製法不改,且是管絃加上敲打眾樂器的主首。當年製做提琴的中心是Brescia和Cremona,其佼佼者為阿馬蒂(Amati)家族,傳三代,授徒,一時出品徒勝其師。今日世界各國藝匠多仿效Antonius Stadivrius。其特點是:腹板和背板的周邊厚3.3mm,琴馬下面厚3.5至4.5mm,腹板上下兩部分有助震盪,最薄:2.4至2.6mm。發音之優美,有待在腹板上巧工的細心和努力。
  小提琴的腹板(Belly, Top or Sound Board)全用松木。松木分成:Fir,Larch,Dwarf Fir,Pine,Spruse,但只採用後者即雲杉木,樹齡必在二百年以上,生長於高原寒地。樹長的慢,木質細密,含高度的松脂,割下後風乾二十年以上,在木質和松脂充分氧化後方合標準。
  背板,側板和頂部到尖端的花捲,全部採取楓木。聲音自琴馬經琴中的音柱(Sound Pole)傳到背板,引起共鳴作用。側板的材料必用柳木,取其性韌,有助於琴身的堅固。戰前中國農村的手推車及騾拉車,其輪部捨柳不成,他種木料則遠遜之。
  油漆的主料是松節油加松香,煎熬適度。佐料則不一,石英粉也被加進,各有助於音質的升級。最後塗一層亞麻油,它乾後耐磨是為優點。

  西方有五線譜,世代相傳,音樂的發展競賽超越了國界和時空,直到十九世紀,似乎已達到巔峰。此處不談近代頹廢的靡靡之音也罷。
  我國唐朝有梨園,弟子三百,宮女們也紛紛受訓。事在今日必被稱為歌劇院或音專。唐朝以詩賦取士,所以唐詩是唱出來的,直到宋代曲調各有名稱,例如:菩薩蠻,院溪沙,西江月,沁園春,清平樂等或許多至百餘。元曲也是唱出的,可惜各朝代的曲譜大半失傳。明清以來,士大夫的觀念下將“聲色犬馬”認為頹廢,從事音樂的人被列做“伎”不被重視;但在西方,特別在文藝復興以後,從事作曲,唱出與演奏者,在郡府和宮廷中被奉為上賓。倘若今日你府上出了一名小提琴手,容我對你致賀道喜。三百年來,小提琴的曲譜和演奏技術的發展乃是領眾樂器之先。這種職業,更是事業,老年不必退休,娛己及人,教授後進。試問人生百業中,還有哪一行道比做老師更清逸和高尚呢?

  一個名家製琴或發音(又稱音色,即Sound Color)優美的該是越老可貴,價值更高,它是一個值得收藏的樂器,也是一件古物。
  我訪問了本市(Tempe)一個樂器店主,同時也是製作小提琴的藝匠。我問他完成一件小提琴需多少時間,他說每天工作八小時,周末的一天半不算,至少需一個半月。我是五十一歲開始學小提琴的,歲數反過來寫,十五歲已感太遲,何況五十一呢?這不關重要,我是為了退休以後自娛和打發時間。我的選擇對了,我深信它對我精神的健康促進有益。
  十八世紀,一個名藝匠製品索價至少五十金幣,每四金幣重約一盎司,倘取金價來比,每個小提琴折合三千美元以上。
  1980年代,臺灣的林昭亮,年僅二十五歲,依中央日報的林淑蘭報道:他使用的小提琴價值三十三萬五千美元,是何藝匠的出品未有說明。
  1982年十一月十五日,時代周刊載有一項消息:名小提琴手Accardo借用Genova博物館收藏的一個名琴(製作者Giuseppe Guarneri)前來美國公演,它的保險價值是八十萬美元。
  1991年,倫敦蘇茨比(Sothebys)代哈佛大學拍賣一個Stradivarius 1707年的小提琴,估價折合七十六萬五千美元,至終成交價如何不詳。


工作直到晚年的 Stradivarius

  Stradivarius(1644-1737)自十歲起學藝,直到九十三歲,一生自製和監製的各級提琴高達一千五百多個,但絕非全部音優,多為監製品,漸走下坡。經過歲月的腐蝕,戰亂和意外的毀壞,今日留存不多,大部分為世界各大博物館所收藏,應以今日米蘭市La Scala歌劇院的背面那座樂器博物館最多。
  1964年我到該市去洽購染織機器,預託一間廠代購看一場歌劇的門票,不意飛機誤點未果,第二天就去看了這世界最大(容觀眾三千)較早(1778年建成),二次戰毀後重建的La Scala,同時參觀了它的背後那所樂器博物館。它是堪與世界第三大但雕像最多(兩千多座)的米蘭大教堂,另一所小教堂前壁上畫有“最後的晚餐”那史上名畫,同具歷史與藝術價值。此樂器博物館有多個Stradivarius手製的大,中,小,各類提琴。今日尚有拍賣行經手確為他製的琴,且為名演奏家使用過的小提琴,成交多至百萬元以上,無足為奇。

  我這第五個小提琴,和我為伴十多年了。人老力衰志退,從此進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境地。回想在我這虛度九十歲月中,至少其半的時間有小提琴為伴,暇時以聆聽古典音樂為樂,並在1960年代得有機會在蘇黎世,維也納,巴黎,倫敦,紐約各看一兩場歌劇和聽交響曲,是我平生最大的喜樂,和永誌不忘的事。古典(Classic)不一定古老,它沒國界,是越時代的。它的品格高超,悅耳,華麗,抒情,寫實。它會訴說悲歡離合的故事,表達自然界的景觀,波濤澎湃,山河壯麗,林間的潺潺溪流,平和的鄉村與牧歌,民謠或舞蹈的歡樂。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點點心靈

一個黑道大佬的新生 ✍海倫

談天說地

跨越憂鬱,精彩度晚年 ✍林向陽

談天說地

教會還有盼望嗎?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元代的宗教政策 ✍于中旻

談天說地

認識回教 ✍林向陽

談天說地

南丁格爾 ✍林向陽

雲彩生活

薑能制止關節痛 ✍烝民

寰宇古今

傑克生搏殺巨怪 ✍史述

樂趣飄送

宣道會的創立者宣信 ✍稽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