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 ✐2005-03-01


愛錢者談

集明幣看明朝

曲拯民

 

  集郵和集舊幣,同有憶舊懷古的意義,也是排除寂寞方法之一,有益於退休後的生活。早前我曾寫文論及元幣,今將我所收集的明幣列出--外加參考書列圖,俾讀者有更清新的印象。

   明朝國祚276年,名義上是十七代,實為十六代。建國的朱洪武故後,太孫建文帝,在南京的帝位不足三年,即被他的四叔父燕王朱棣南下的武力所摧毀,其本人於南京城破後竟不知所終。朱棣是為永樂帝。之後,仁宗即第四代皇帝。在位不足一年,生病去世,享年四十八歲。以上這兩代皇朝皆不曾鑄幣。第六代皇正統即英宗北征被俘,由其弟景泰即代宗繼位。六年後,景泰帝即代宗不得不將帝位還予被釋回京的英宗,加上後繼的成化帝即憲宗,依參考書上的考證也未曾出過新幣,原因述於後。因此我搜集的明幣也就等於全備了。
   至於弘光,那是大明國都陷落後的“南明”,福王稱帝(1644-5)的年號;繼有唐王(1645-1646)號隆武;入臺灣的鄭成功,號永曆,似乎也是明朝的延續。鄭成功去世後,其子鄭經和孫子鄭克塽,繼用明朝的年號;直到康熙二十二年,水師入臺灣降服為止。最後一枚是大順幣,為流寇張獻忠的稱號(1644-1646)也該算做南明的一部分。
   以上各皇,國祚的數字計算各會有一年之差。明朝既然是十六代,除去建文帝,入陵墓的應為十五帝。南京明陵是開國皇帝洪武的陵寢所在。北京之北,居庸關正東的明陵祇有十三陵,是否明亡自縊於景山的崇禎不曾建陵?如然,其歸葬何地?

   所列各代銅幣皆普通品,唯此枚正德幣較大,背後有雙龍戲珠圖,是紀念幣。弘光幣原非稀有,但此枚背後鑄有“鳳”字,也是紀念幣。所以這兩枚是罕見的。
   洪武八年,中書省奉令發行“大明寶鈔”每鈔曰“一貫”等於銀一兩,每銀四兩等於赤金一兩;同時,禁止民間用金銀直接交易。後來為了民間方便,加印小鈔,自十至五十文不等。但民間繼續重錢輕鈔。為挽頑勢,官方乃以配售食鹽,徵店面和攤子的課稅,必須用鈔票繳付。久之,政令難服民習,官鈔逐漸貶值,不足五十年,政令自廢。自正統到成化之間。明朝止鑄銅幣原因是為了支持官鈔,到弘治年間才恢復了續鑄銅幣。
   史學家曾說:中華民族自古建國以來,平民身分起家的唯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人。
   元朝末代皇元順三年(1343年),朱元璋約十七歲,家鄉安徽鳳陽一帶,遭受旱災,蝗蟲及瘟疫,父母及大哥是年相繼去世。他無以為生,遂入附近的皇覺寺受戒當了出家人。孰料不久寺中無米為炊;他祇好效法其他和尚,離寺,成了一個托缽行乞的雲游僧人,在安徽,河南各地浪跡五年,其間結識了不少反元興明的志士。
   為甚麼說要興“明”呢?據說當時起源於波斯的摩尼,印度的彌勒,本土的白蓮教等合而為一,吃素,燒香,日夜點明燈,說是“彌勒佛下凡轉世,作為人間的明主”,因此一時被稱“明教”。各地的秘密組織每凡集結,必須燒香祈禱,故又被稱為“香軍”。
   朱元璋於五年後,回到皇覺寺。元軍在附近搜索明教徒。與其被捉,不如即時去參加香軍;他投奔了被稱為香軍元帥的郭子興。由於作戰勇敢,不久升為“親兵”,繼被郭子興招贅為養女之婿。此時反元的革命領袖是劉福通,他委郭為“都元帥”。朱元璋初當鎮撫,繼升為郭的副元帥,首先領導打下了南京。
   起初,香軍欲扶立宋徽宗八世孫韓山童,又有韓林兒,也是宋室的宗親。不料,韓山童被元軍殺害;韓林兒在水中溺斃。
   到了元朝末年,郭子興病故,劉福通也死於戰場;朱元璋征服的地區廣大,並削平了群雄,其戎馬生活已逾十六年。元惠宗二十八年,朱元璋命大將徐達,率領大軍二十五萬,先入山東,次打河南,盡起收降的元軍北上,秋天打下大都(北京)。次年元旦,朱元璋稱帝,國號大明,皇號洪武。
   在後來的二十餘年中,他仍是北征南討,於是奠定了大明的疆土。相傳我的祖先原是些造反的少數民族,此時被逐,自雲南流放到山西省太谷縣附近有個叫做“大槐樹”的地方暫棲,等候發配到山東東部,從事“軍墾”工作。
   明朝於天下大定後,設軍墾制度,又名“屯田”俾退職的士兵及其眷屬終有所養,而安農村。軍墾工作置於千戶管理下。吾鄉的千戶所,在芝罘,即今煙臺市,完成於洪武三十一年。煙臺的千戶所,轄於登州僉事。戚繼光的祖先戚元敬,隨朱元璋在雲南作戰有功,並死於疆場;其子被封世襲登州衛僉事,至戚繼光已屆六世。朱元璋厚賜建國的功臣,此僅為一例。
   縱觀朱元璋的一生,取現代術語而評,他不但是戰術家,戰略家,更是政治家:他知人善任;政治委重於賢臣如劉基(伯溫)和宋濂,各為元朝進士,前者頗具功名,後者辭官不就來編寫元史及著書論說。軍事委重於堪稱將帥之才者,赤心耿耿如徐達和常遇春等。他在中書省以下設六部--兵,吏,戶,禮,刑,工。他沿元朝舊習,設監察制度,以佐司法。兵部以下有都指揮使,等於五個大軍區,其下有同知,僉事,千戶,百戶以至軍墾區,因此就不虞軍糧和兵源了。其他名目和機構從簡。
   在朱元璋諸子中,最令他滿意的是太子朱標,次為第四子朱棣。太子死得早,朱棣被立為燕王,駐節大都即北京;其他各被封王,駐較遠地及邊疆:陝西,山西,甘肅,熱河,遼寧等地。封王於東南,西南各地該是後來的事,負責宮內的工作和安全有宦官,錦衣衛和親軍。最初的宦官不准任用識字的,祇充宮內的僕役,朱元璋可不曾想到,後來宦官成為明朝皇室後來的禍根。錦衣衛等於今日的特務和情報組織,起用了不少元朝遺臣,即色目人,包括宋時在開封落戶的猶太人。有人不幸落在他們手中,休想表白和逃脫,舉家也必一同遭殃。因此人民畏之如蛇蠍。親軍等於今日的近衛軍。朱元璋於七十一歲壽終。
   朱元璋死後,二十一歲的太孫建文,即惠帝即位,據說他食古不化,用人不當,年少氣盛。他下令廢除四王,全是他的叔父,並加幽禁;而燕王朱棣自北京南下奔喪,也被擋駕。燕王便以討伐奸臣為名,率軍南下,此後南北頓呈敵對的局面;直到建文四年,燕軍攻入南京,建文帝差人放火燒城,他僅以身脫,不知所終。
   燕王在南京稱帝,即太宗,皇號永樂。他承繼父業,重用賢士。到六十五歲病故前,他疏睿了運河,安定國內,綏靖邊疆,降服了安南,遣使通南洋而達西洋(印度洋)。也許他的失策處是違反了他父皇的意願,竟重用了宦官,試以三保太監鄭和下西洋為例,三保是鄭和的乳名。永樂決定遷都北京,為的是對付北元。
   永樂五年,開始在北京建新宮殿,十三年後完工。永樂十九年(1421)遷都北京,卒成為明,清兩朝代二十四皇的居所。天壇遲建五年,但亦完成在遷都之前。原有的天壇毀於火,於光緒十六年(1890)重建完成。重修長城工程始於洪武,應終於永樂時期。永樂的帝稱初為太宗,後為改成祖,是明中葉嘉靖年間的事。
   此後,史上概稱永樂為成祖。久聞於國人的永樂大典,集中國建築學之大成,毀於英法聯軍,今存者是殘本。永樂瓷瓶,被稱為Ming Vase,全部藍繪,馳名西方。色料是一種含鈷的礦石,被稱Cobalt Blue,又稱Persian Blue這種天然礦物一向取自波斯。鄭和的艦船遠達忽而模斯(Hormuz),必然取得大量礦石,於中止出海後供應斷絕。自他地取代的,其鮮彩則遠不如前。此後明瓷才加進了彩色。
   第四代皇洪熙(仁宗),於其父永樂遠征北元時,屢次以監國名義處理庶政。其為人仁厚,深得民心。不意於登位後的次年,得病而死,享年四十八。他的兒子宣德(宜宗)是個守成之君,明史說他貪好女色,為不假天年的原因,死時祇有三十八歲。宣德的兒子正統(英宗),即位時九歲。年少無知,太后攝政;等到大后逝世,太監王振參與軍權,鼓勵他率軍北伐,結果被俘。是年,其弟景泰(代宗)承大統,對北元送禮,但不肯價贖;過了五年,北元送人言和。英宗復辟,改皇號天順,於七年後亡故,得年三十二歲。景泰得年四十三歲。
   英宗的兒子成化(憲宗)是個昏君,他寵愛比他大十七歲的萬貴妃,終日在宮內取樂,把國家大事交與宦官和佞臣,從此明朝的國運走向下坡。憲宗的兒子弘治(孝宗)即位時十八歲,關心國事,勵精圖治,可惜死於英年。他的兒子正德(武宗)十五歲即位,昏庸如其祖父。宮裏美女如雲的場合,並未使他滿足。京劇的遊龍戲鳳,是描寫他微服深入民間,尋找美女的事跡。他任憑太監劉瑾玩弄權術。幸有前朝進士王守仁,即史上有名倡導“知行合一”的陽明先生,都御史,兵部尚書,才能維持安內攘外的局面。正德三十一歲咯血而死。

   正德無子嗣。他的堂弟嘉靖,即世宗,十六歲承大統,在位四十四年,卒時年六十。明朝皇帝中除了洪武和永樂,他是比較長壽的。太監引誘他觀看打醮,扶乩等把戲,而他本人也想長生不老,得道成仙。因此太監和道士勾結,參與國事;奸臣嚴嵩父子當道。幸有在晚期的張居正,北拒了北元,國家轉危為安,應付了國內和邊境上的變亂,和倭寇在沿海的騷擾。此亦為戚繼光開始為國盡忠的時候。他的兒子隆慶,即穆宗,三十歲繼位,僅五年即病故。其間國事幸有張居正主持。張官至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他在隆慶去世前,已晉少師兼太子太師。隆慶的兒子萬曆,即神宗,十歲即位,死時五十七歲,享國四十七年。起初的十年中,他的生母皇太后對他約束甚嚴,又有執法分明的張居正來主持政事,方保國泰民安的局面;獻議他應以“酒色財氣”四事為戒。十年後,張居正逝世,而他培植的賢臣們遭遇了打擊。大理寺的于仁也被貶職辭官。以後內亂重重,情形便與以前不同了。萬曆中葉,日本兩侵朝鮮,中國喪師數萬;末葉,遼東也屢有失地。戚繼光病歸登州。萬曆的兒子泰昌,即光宗,有選侍二李,加上鄭貴妃贈送的四美女,吃了紅丸遂送了命,在位僅二十九天。此時太監魏忠賢主政,慘害忠良,但至終被崇禎賜死。最末的天啟(熹宗)和崇禎(毅宗或稱思宗)供乏振作,內憂外患齊來,在位五與十六年,天啟二十三歲得病而死。清軍入關時崇禎三十三歲,自縊身死,明朝至此告終。

   先朝有唐詩,宋詞,元曲,明朝以小說取勝:施耐庵寫水滸傳,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吳承恩寫西遊記,全是民間至精美的讀物。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共五十二卷,歷三十年始成,是中藥的要典。這些書的創作,給明朝大增光輝。
   鄭和七下西洋。嘉靖時,葡萄牙租澳門。天啟時,荷蘭入台灣安平。天主教士絡繹來華,明朝可數三十二人,出色的科學家如利瑪竇,艾儒略,湯若望等人。此在在說明中國的海禁已開,其利與弊清史後來有充分的說明。

明朝各代皇帝年表

帝稱 皇號 年代 國祚(年) 死亡年歲 備註
太祖 洪武 1368-1698 31 71 鑄幣
惠帝 建文 1399-1402 3 24(?) 南京城破不知所終
成祖 永樂 1403-1424 21 65 鑄幣
仁宗 洪熙 1425 9個月 48
宣宗 宣德 1426-1435 9 38 鑄幣
英宗 正統 1436-1499 13 9 歲即位
23 歲被俘
代宗
(景帝)
景泰 1450-1456 6 43 英宗被釋後退位 無
英宗 天順 1457-1464 7 32 (?) 復辟 無
憲宗 成化 1465-1487 22 41 成化與以上三代無鑄幣
孝忠 弘治 1488-1505 19 36 鑄幣
武宗 正德 1506-1521 15 31 鑄幣
世宗 嘉靖 1522-1566 44 60 鑄幣
穆宗 隆慶 1567-1572 5 35 鑄幣
神宗 萬曆 1573-1620 47 57 鑄幣
光宗 泰昌 1620 29 天 39 鑄幣
熹宗 天啟 1621-1627 5 23 鑄幣
思宗 崇禎 1628-1644 16 33 自縊於景山 鑄幣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藝文走廊

淺談中國傢具陳設 ✍謝順佳

談天說地

啟蒙或入迷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勇於認錯 ✍劉廣華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