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古今 ✐2005-02-01


平民英雄晏陽初博士

史直

 

  在中國近代史裏,尋找不肯做官,不計名利得失,一生努力的目標端在興農村,裕民食,提高勞苦大眾的智識,健康和生活水準,範圍不限本國,超越了民族的界限,具國際性的,像這樣的人,真是鳳毛麟角。
  僅有的事就發生於二十世紀。
  中國出了一位聞名世界的戰士─晏陽初博士。為了實現那些崇高理想,他不屈不撓地奮鬥了七十年。高齡九十五,仍在前線指揮着一切!那是一場永無休止的戰爭,敵方是:人類的無知和飢餓以及其帶來的災難。
  1920年代初期,煙台基督教青年會興辦“平民教育”。1923年,工作達到高潮,全市設百班,包括專為女性的三十班。晏氏在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專責平民教育運動,那年親臨煙台,指導數月,學生須讀畢晏氏所著的“平民千字課”,考試及格便發給證書,俾助就業。是年八月一日,假市中區的“天后宮”前,足容萬人的廣場上舉行畢業慶典,劇台權充講台。市警察廳樂隊及停泊港口內外每年北上消夏的美國駐菲島艦隊(共約二十艘)的樂隊同來演奏助興。晏氏陪同北京政府國務總理熊希齡夫人發給證書。我這八歲的孩童,身材矮小,盛暑中,站在逾萬的觀眾背後,感到敗興,失望而返。那是煙台地方盛事。

一.眼見割地賠款之辱 乃興救民興邦之念

  晏陽初生於光緒十九年,即1893年,家在四川巴中,古之巴州,係一山城。北行約六十英哩,達大巴山脈,為陝,蜀交界處。巴中臨巴河,南流嘉陵江,注入長江。晏氏幼年在本鄉入私塾。繼甲午戰爭(1894-1895)有庚子戰亂(條約訂於次年,即辛丑),其父忿於失地賠款之辱,認為中國子弟非吸取西方的新學術加以施用,便不足以救亡而興邦,於是着他西去到地臨嘉陵江上游的保寧,一所西方教會所設的學校作寄宿生。十歲的晏氏開始離家,越山涉水,八九十英里的路程,五天始達。四年後,因成績優良,獲獎學金。二百英里外,西南下成都,步行十四天,投入一家教會中學,舊制四年,於十七歲完成。時為武昌起義的前一年,華西大學正在籌劃中(1913年正式開學),但已有教會中學數所,成都又為蜀西之水旱交通中心,本區平原之中央,省城所在,嚮往新知識的青年爭相趨之。西教會有招待所及學生宿舍,晏氏受聘為助理舍監。時有西教士史都華,每於講道或演說時由他充當翻譯,深賞識之,認為此天資異常,口才出眾的青年,不應該在中國內地埋沒一生,遂建議他前去香港深造,以備出國留學。史都華有一弟兄在香港可託,於是他啟程前往,經過四十天的路程始達。初入聖司提反書院,準備苦讀三年後考入香港大學。熟料,僅一年,加上夏季的補習,便去參加秋季入學考試竟然成功,且因成績優異,另獲獎學金1600港元。當時的港大,純英國氣氛。本班僅有中國學生三名,不免時被英國學生嘲弄,精神上的挫折難堪難忍。一年後,亟思轉學美國。

 

二.赴法華工營中工作 揭開服務人類序曲

  晏氏初入耶魯,腰間僅84美元,一面讀書一面在學生飯廳裏充當侍役,到了夏季則以推銷中國工藝品如刺繡檯布之類的特殊貨品為生。近處有中餐館,每次兩角錢即足果腹。次年,加上憑品學兼優所獲的獎學金,漸達自足境地。
  晏氏讀耶魯,顯然是插班生。1914年歐戰開始時,他正讀港大。1917年春,美國參戰。同年夏,他卒業耶魯,即刻嚮應了世界基督教青年會的號召,前至法國的華工營,擔任翻譯和福利工作。這一抉擇成為他一生註定服務全人類的前奏曲。
  回憶在1920年代初期出版的小學教科書曾有說明,華工的數目為十五萬人,另一說為十八萬人,但據山東齊魯大學歷史系主任John J. Heeren 舊著“On The Shantung Front”所記:法國在中國募集的人數約三萬,英國十萬,共約十三萬,絕大多數招自山東省。英法兩國所訂立的待遇相同:合約期為三年,除衣食住與醫藥均僱主負責外,待遇月薪十銀元(墨幣,比中國銀元市值略低),由華工的家屬在中國支取,另外於抵法國後每人每日可得生活津貼一法郎(約合美幣二角),工作限於戰地後方,負責碼頭,火車站的裝卸,修築公路或敷設鐵軌站。當時山東威海及青島兩地各設體格檢查站。合格者法政府經海路運送法國南部馬賽港;英政府則水陸聯運,取道加拿大,橫越美洲,抵英國後轉送往法國北部。與華工隨行的有來自山東各地通曉中文的英藉教士多名,天津青年會幹事Hersey和青島美國長老會教士Montgomery。他們的工作是代表自己的組織去照顧華工的福利,充當翻譯,破除語言上的障礙,但至終目的是在表達基督徒助人的精神和傳佈基督教。
  歐戰初起,基督教青年會的工作已在軍隊中進行着。華工到後,各國青年會增加預算和人員,針對需要,開始擴展範圍。
  晏陽初於耶魯畢業禮成的第三天,即搭輪首途赴法國,在南部Boulogne市附近可容為數約五千華工的營房中工作。青年會至大的任務,是食堂的籌劃與管理,晏與同工每天工作十小時以上,此外要照顧工人的健康,娛樂,調處僱主與華工間的誤會,排解他們中間彼此的爭端…還有,代寫家書。日久,要求愈多,即不勝應付,他始想到教導華工們識字的必要性,俾能學習自寫。那時正為胡適博士提倡白話文時代,他就日常習用的語句,編成六百字的小冊子,在營中展開識字運動,每於夜飯後,聚集一室,共同朗誦。晏先生對第一次學畢的三十五人各發證書一紙。第二期參加識字班的超過二千人,此後全營的精神大為振作。
  1918年十一月,歐戰終止,但華工的三年合同並未滿期,工作反更艱鉅:修復戰區的頹圮,填平戰壕,拆除鐵刺網,移除一切尚未爆炸的炮彈或炸彈…。
  識字運動正在華工營如火如荼地推展着。早班的學生此時已堪充當教員,晏氏應邀到巴黎去主持整個華工的識字運動,並創辦了“中國工人週報”。
  1920年,華工的合約期滿返國。他決定到普林斯頓大學去讀碩士,同時到紐約來會正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行將卒業的女友許雅麗。女士的父親許芹在紐約華埠長老會任職牧師。次年,母病,歸里省親。母病癒後,晏氏到了上海,應青年全國協會總幹事余日章博士之邀,參加青年會,專設平民教育部。時逢雅麗女士應聘任於女青年會的體育師範學校。兩人重在中國相會,有情人終成眷屬。許芹牧師服務華埠共四十年(1885-1925);在民國建立前,孫中山先生去紐約時,常在許宅下榻。
  晏氏的才幹和經驗牛刀小試,1922年在長沙市開始平民教育運動,全市分六十區,大貼廣告,每區有義勇員到處招徠學生,共設八十班,讀“千字課”,每晚授課一小時半,為期四個半月,近1,400人入學,900餘人取得證書。第二期有1,500人報名入學。
  次年,工作區設山東煙台,全市分四區,南,東,北三區,夜校14處:西區大,設校15處,由先父曲子元義務相助。記得,幼年他自春至秋,夜飯不見他回家,留飯遲進,多年如此,直到二十年代中期,煙台平民教育辦得具成績,有地方志為延。就1923年而論,是年領證書者超過1,500人,國務院總理熊希齡的夫人發給證書,親見儀式隆重熱烈,遂喜極下淚,說:“我從未見赤着腳領取畢業證書的人!”
  熊夫人邀晏氏訪北京,於八月間召開一次關於平民教育的會議,全國有十餘省派代表出席,平民教育的構想和計劃將推及中國全國,暫以北京的熊宅特賜室作為總部,全年預算3,600銀元,由他一人負責籌措,晏氏月薪五十元。經費所能僅堪聘用一位非全天工作的職員相助。

 

三.開展農村復興運動 自此奉為終身職志

  晏陽初的抱負和座右銘是實地苦幹,非為坐鎮總部發號施令來創設一個官僚式的一架構。他認為中國民間至大的問題不止是因文盲太多,農村生產不得法,以致農民生活太苦,是國家貧窮的原因。中國全國有約900多縣,若先從一個縣開始,作為試驗地,成功之後,可將經驗施行於全國的縣分,這該是一個合理的開端。他終選擇了河北省保定與石家莊中間,太行山東麗高原是一個地瘠民貧的定縣。本縣人口約40萬,面積500平方英里,有472個村莊。他約北大,師大,協和學生中,徵求愛國,有志於農村的同工,共得三十餘名(相傳毛澤東另其一),包括精於不同學科的人才:醫學,教育,行政…同到鄉下去吃苦,以聽取農民的意見為先,據以制定工作方面的新綱領:教育,民生,健康,農村自治,學習班和逐村發動民眾設學校為始。
  此後晏氏從平民教育工作,轉至農村復興運動,此為一重要突破,也是他生命中重要的轉捩點。
  1928年,耶魯大學授予晏陽初榮譽博士學位。他趁機會見英國政要,博得贊助,有“汽車大王”福特贈他十萬元,共在美國募得五十萬元。
  晏氏在定縣展開更廣泛和具規模的計劃和工作。
  農具,種子,育苗,種植方法,汲水工具的改良,加上循得種植法的採用,頓使生產增加。傳染病的預防,山羊乳的供應和提倡,人工孵化使雞肉和蛋的供應量增高,市價下跌。鄉村醫所之設立,醫務員訓練和移動性的服務(六十年代中國的“赤腳醫生”始自定縣),廁所的改良使糞便處置合理化,並指導鑿井的方位和方法,改善飲水供應…凡此種種,提高了農民的健康。採取在歐洲華工中工作經驗的優點,大興農民識字運動,在各鄉廣貼壁報,開模範小學六間,教授法得體,學生讀得徹底,學得快。組識巡迴劇團便利用歌唱和劇情來啟發農民。多風砂之區大造防風林,村裏村外廣植樹木,改善風景以調節氣候。每村莊組織自治政府,以保自身的安寧,並排解糾紛。農民組成合作社,將出產品推銷到鄰縣和都市中,將綿花作有效地收集,儲存,逕售於天津各紡紗廠,廢除了唯利是圖中間商人的剝削與壟斷。


1930年在河北定縣與同工及家人合影(晏氏手扶夫人兩肩)

  自治政府的民選代表,開始檢舉欺壓民眾的貪官污吏。河北定縣人不但知道“天下為公”的原則,更以天下一家為目標,40萬人民團結起來,建立一個民主,真正康樂的地區。
  1932年,坐鎮北平軍委會的張學良欲晏氏為他效力,被婉拒了。忿怒的地方官員派兵來逮捕他,卻撲了個空。被捕的幾位助手在監房裏教獄卒念書識字。兩天後,晏氏返回,向官方交涉放人。
  庚子年義和團事件後,辛丑條約內的條款使日本得在天津駐軍。1935年末,通縣成立冀東偽組織,日本以“共同反共”和“保僑”為由,不斷在華北增加軍力,駐軍漸及北平西南郊的豐台。豐台和永定河上的蘆溝橋都在宛平縣境。1937年七月七日晚上,日本的豐台駐軍舉行夜間演習,以該橋為假想目標。深夜時,日軍說是一名兵士未歸隊,失蹤了,要求進宛平城去搜查;我方不允,日軍遂對城作攻擊。
  中日戰爭起,晏氏一行隨軍撤退後方,到了湖南,是他十六年前興平民教育的地方,擬在此將定縣的經驗施展於本省3000萬民眾之間。
  以長沙為中心的工作擴及湖南全省的75縣,受訓人員35000人以上。1942年,戰火又臨及湖南,他被迫撤退四川,在重慶設一專校,訓練復興農村的工作人員。


1940年四川鄉村學院的畢業生


晏氏於1943年哥伯尼(Copernik)逝世四百周年記念
被選為“全球十名最具革命性人物”(左為愛因斯坦 )

  1943年五月,美洲的學術機構舉行“哥伯尼(Kopernir)逝世四百週年紀念日”,晏博士被選為“全球十名最具革命性的傑出人物”之一,榮譽與愛因斯坦同。(註:哥伯尼1493-1543波蘭人,天文學家,他創地球是太陽系的一個行星的學說。)

 

四.籲美國會加撥專款 奠下台灣繁榮基礎

  勝利後,國共內戰起,南京無意在這方面下長期工夫。晏陽初訪美國,向國會呼籲在援華項下加撥專款,支持中國的農村復興工作。次年(1948)國會通過援助2700萬元,名“晏陽計初劃專款”(Jimmy Yen Provision),據此,中國的“農村復興委員會”於同年十月一日在南京成立(Joint Commission on Rural Reconstruction簡寫JCRR)以五人組成,除美方兩人外,蔣夢麟博士為主委,晏陽初亦委員之一。該款在大陸上的工作僅動用了400萬,餘數在台灣動支。農業改良,水利之興,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等工作所需的資金全部有了着落,於是繁榮了農村經濟,間接促成台灣的工業化。國民黨自譽台灣之土地政策成功於陳誠,非也,倘無本,何來利?
  台灣在日治時期,教育雖云普及,但是為奴化式的,與大陸各省的情形不同。農復會(近年改為農發會)的趨向偏重於農業科技現代化,以提高農業生產為台灣生存當務之急,而晏陽初則力主農業建設應先自民眾教育和知識開始,是為基礎。在當時台灣恐共,防共令人窒息的政治低氣壓下,晏的主張難為當政者容。種種原因,他遂於1949年下半年辭職,前往菲律賓,決心將理想在落後“發展中”國家來實施。菲律賓的成就,將作為其他國家的樣本和模範,推及他國計劃的跳板。
  循當年在河北定縣經驗的原則,晏以民生,教育衛生(保健),和農民自治為四大綱領對世界某些國家落後的主因,同時也是人類的共同敵人—無知,貧窮,疾病,怠惰—宣戰。
  民生—改良種植方法,增加畜,禽產量,興農村手工業,貸款以推動生產和市場的擴展,訓練農村的會計和管理人員。
  教育—創識字班,出版通俗與農事刊物,組訓文娛,音樂人員與活動。
  衛生—教授診斷疾病方法,施行一般傳染病的免疫措施,設平價藥房,灌輸衛生基本常識,營養知識,節育問題,飲水及下水道的改良法…俾使健康常保。
  自治—培養公民的良好品格以達互助及共同興旺農村經濟繁榮的目的。故需先行考查農村的真正需要,問題可就地解決,大家合力來推動教育,衛生,儲蓄。住房和食水的供應,亦為自治範圍工作之一。
  不出五年,工作己推及菲全國的17個省,政府通過法令,准許這些省份自由選舉各該行政區的官員。


菲律賓總部的外觀

   1956年菲政府頒給晏氏“馬西西獎”,獲得至高榮譽,也是中國人的榮譽。

 

五.壯志難酬遠走異鄉 放眼世界德澤廣被


1983年90壽辰攝於菲島總部

  他意欲將其理想推及菲律賓全國,遂設立了三個團體,便於組訓工作人員。1. 成年男性,專為農業發展,包括儲運,銷售及自治等工作。2. 成年女性,負責衛生,育嬰,營養,菜園,家禽等項目。3. 青年人從事平民教育,育苗,製木器,製坯,磚,建築,文娛,演出等。
  1958年十一月十日,艾森豪總統(第二屆任期)在西雅圖對民眾演講時說:
  “世界廣大土地之上,正不知多少農人早晨在飢餓中醒來,辛苦竟日,直到日落,仍要挨餓。年復一年,一家的溫飽和健康總得不到保障。世界如此下去,和平與自由是無法維持長久的!”
  此與晏氏的觀點和抱負不謀而合。
  中國南海的彼岸,他在中國二十餘年的成績和建樹正在遭受清算中。他被污為“美帝的走狗”,晏家三位愛國的兒子也未免噩運,其一不堪折磨,迫得臥軌自殺。慘死時年僅四十歲,遺下孤寡。
  1960年,晏氏在紐約設立“國際農村復興協會”(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Rural Reconstruction, 簡寫IIRR)。支持的人很多,包括已卸任的杜魯門總統,馬歇爾將軍,羅斯福夫人,菲國的馬西西總統。
  紐約百老匯1775號的事務所等於軍隊中的後勤部,其總機構等於作戰的前線總指揮部,設於馬尼拉南25英里處的Silang市,於1967年完成。
  總機構佔地125英畝,除事務所外,有課室,宿舍,住宅,圖書館,會議廳,是90餘名技術人員和專家的總部,他們的工作地點分散於菲國不同的鄉區,廣及80個村莊。
  被自己祖國背棄的晏陽初於1961年宣誓成為美國公民。放棄自己的國籍,本非所願,他為此事躊躇了多年,始作決定。
  晏陽初教導各國前來總部受訓學員,於學成返國展開工作後,必須與農民打成一片,住其中間,向他們學習,並肩工作,共同討論,利用他們的舊經驗(但非盲附合),加進新科學的知識,施以改革,在自力更生中,從無知和貧窮中得到解放,以代救濟。一切擬定的工作和施行方針必須:簡單,經濟,實用,易為其他農人或他村模仿。
  晏之雄論,演說之才,原是與生俱來。1923年他在煙台到各機關和學校演講,不但予人以態度和藹,頭腦清楚,眼光遠大的感覺,內容凡涉及世界政情和中國當前間題癥結所在,總是滔滔不絕,長達一二小時,直到金石為開,聽眾無不感服為止。
  憑他的工作成績和建樹,加上他的說服力,初期影響着中國社會,後期則美國朝野,使義囊旨慨解,支持他的前方工作迄今。
  1980年,與他共甘苦59年的晏夫人逝世。此後孑然一身,獨自來往美菲兩國間,因平日工作羈身,毫無晚景寂寞之感。晏家兩女兒今居美國,夫婿一土木工程師,一律師,外孫輩九名;長子在中國大陸石油部工作,次子任教中央音樂學院,俱屆退休年齡,孫輩共四名。


榮獲艾森豪紀念章
(1983年由總統的孫女代表贈予 )

  1983年,晏氏榮獲“人民之間友誼交流的艾森豪紀念章”(People to People Eisenhower Medallion),因他對“和平和民族間的了解有特殊貢獻”(Exceptional Contributions to Peace and Understanding),由故總統艾森豪的孫女淑珊女士(Susan Eisenhower)代表發給。
  1985年,中國人民政府認可他在河北定縣工作的成績多年後,邀請他前詣中國訪問。此時,定縣的故居已被修建成一紀念館,展覽當年工作建樹的照片和記錄。他在北京與在大陸的家人相見,於河北省長的公宴後,即逕赴定縣,作三天的訪問,接受民眾的盛大歡迎。
  1987年,美國政府頒予晏氏“生平從事於消滅飢餓工作並具成就的總統紀念獎狀”(Presidential End Hunger Award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因他“憑藉持續不斷的遠象,採取主動和創新,並發揮領導力,在使人間的飢餓問題中止”(Continued vision, initiative and leadership in the effort to achieve a world without hunger)。
  國際農村復興協會在菲律賓總部的訓練工作,已舉辦二十多期。至少有44國受受惠,先後1000餘學員或代表,多由各國政府屬下的單位派出,包括來自河北省的代表。他們於返國後,效菲律賓總會施行於菲國各農村復興成功的計劃,來振興自己國家或本人所在地區的工作,就環境需要和經濟條件,自成組織。例如印度的“農村重建運動”(IRRM),一向仰求食糧入口的印度今日得以自給,而該運動予印度重要的貢獻是在造林。西非迦納成立的CHRRM其最大的成就在草藥的研究和培植方面。該組織將全國的約二百名巫醫的經驗編製了總彙,並發現了具抗生素效用珍貴植物,使一向蠱惑鄉愚的巫術,一躍而升級為現代醫學。以上僅為兩個簡單的例子。
  分散於44國的學員,紛紛成立同學會,約700餘處,他們彼此呼應,將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分享,並分擔未完成的任務,達到互助互惠的崇高美德。

 

六.屢獲殊榮成就卓著 深諳助人最樂真諦

  中國素有“助人為快樂之本”一語,西方也有“你本人的快樂程度可憑你給予他人快樂之多少而衡量之”這句話。語句雖異,但含義則同。晏陽初明曉為善最樂之真諦。昔日,耶穌對勞苦大眾說:“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為許多人的贖價!”這已說明他生命中的兩大任務。身為基督徒的晏博士既受感召,卻以服事人作為一生奮鬥的惟一目標,先以啟迪民智,中止人類的飢餓為主,建立合作與創新精神為輔,從點線開始,終達全面,超越了宗教信仰,政治,國籍和民族的界線。論精神及對全人類的貢獻,加上七十年的記錄,而今仍在工作,可說前既無古人,後恐也無來者。惟偉大之人方能成就偉大的事工,此語誠然,信然!
  晏陽初博士於1989年染病,返美國入院診療,可惜病情惡化,轉入肺炎。由於年邁,醫藥罔效,於1990年一月十七日逝於紐約市,享高壽九十有六。偉人其萎,芳範永存!

(Photos from IIRR file )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點點心靈

紙窗 ✍湮瀅

點點心靈

典藏兩千年的微笑 ✍吟螢

談天說地

基督的奧秘 ✍于中旻

點點心靈

聖經中的十大著名“雪景” ✍王申得

談天說地

清教徒移民登陸 ✍史述

雲彩生活

簡易食譜:貴妃醉雞 ✍民天

藝文走廊

時計中的沙 ✍凌風 譯

寰宇古今

生物知趣:小小麻雀 ✍蘇美靈

樂趣飄送

睿克曼尼諾夫(S. Rachmaninoff) ✍稽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