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陣陣 ✐2005-01-01


讀書樂

講道的藝術:在兩個世界之間

John R.W. Stott著  校園出版社

 

  但願我能寫這樣一本書。這是我看過了John RW Stott所著Between Two Worlds的感覺。(不是出於嫉妒)當然這不能成為事實。我希望華人教會,能有人寫出這樣一本書;也是沒有。現在希望讀者能從中文譯本講道的藝術,得到益處,對教會,對華人,益處就大了。這該不是奢望。
  本書於1982年在英國初版的時候,原書名是我深信傳道 I Believe In Preaching);到美國版時,名為在兩個世界之間Between Two Worlds),是用橋梁的形象,說明傳道是達成傳通的使命。作者如斯托得(有譯名作斯陶得),用幾個字說明書中的信息,自然不是輕易的事。因為原來的書名,表明了傳道的重要,和該重視這事奉;是說到了傳道人和所傳的信息,不僅僅是講道法。因此,這是一本超過市面上流行How To(如何作)的書,遠為深入而有價值,更像講的是“傳道的藝術”。
  作者從傳道的榮耀統緒說起。傳道是宣講主耶穌:根據聖經;聖經的信息是為耶穌作見證,叫人可以信祂而得永生。成為肉身的道—也是傳道人。他說:

首先應當看的是耶穌本身。“基督教的創始者本人是其第一位傳道人;但在祂之前有先鋒,在祂之後有使徒;而這些人在公開的講道之中,宣告和教導神的道,成為基督教基本不變的特徵。福音書作者所記述的耶穌,主要是一位巡迴傳道人。“耶穌來…宣講”,馬可在介紹祂的公開事奉時如此記載。…主的靈已經膏祂傳講使人得自由的信息。所以祂“必須”那樣行。祂解釋說,祂受“差遣”乃是“為這個目的”。(頁12)

  永存的道,成為肉身到世界上來,就是要把神介紹給人,使人明白神的心意,並且若不藉着祂,就沒有人能到父神那裏去。(參約翰福音14:16)。這是說,神子自己作傳通的工作;祂講道,祂也成為道路—唯一的,通往永生的道路。
  今天,信徒的地位也是如此。復活的主對門徒說:“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翰福音20:21)教會在地上工作,首要的就是宣講這福音:主在十字架上成就了和平,使人與神和好。這是在兩個世界之間作傳通的工作,使人由不信進到信,由滅亡進到永生,由今世進到永世。如保羅所說的:“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使徒行傳26:18)。
  我們心目中有了這個形象,了解了所處的地位,就知道我們所要作的工作。作者介紹了“講道如築橋”的觀念。
  傳道的實際,是一道深淵需要越過,需要傳通。這是神與人之間的深淵;這是思想與文化的深淵。當然,我們都知道,是罪造成了神與人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但傳道人不應該忽略的,是真理與現實的聯繫。
  作者提到他一次印象深刻的經驗。面對着生長於基督教家庭的兩兄弟,到了作大學生就失去了信仰:作者問他們原因,為甚麼不再相信基督教的“真實性”。但從他們的回答中,他發現問題錯了:“即使你可以向我們證實它是真的,我們也不一定接受。”他們想要知道:“它是否與這個時代有關”。作者領悟到了“築橋”的重要。他見證說:

我常常為那次談話感謝神。那一次帶給我生平最強烈的感受,發覺一般人認為聖經與他們之間的鴻溝何其深。這正是今日基督教傳道人所面對的挑戰。(頁140)

  他繼續指出今天講壇的問題:“我們的講道太少接觸地面了,不能成為進到現代世界的橋梁。它雖合乎聖經,卻不合乎時代。”(頁142)雖然這不是聖經不合時代。
  但作者表明他堅持福音派的立場。他不是改弦更張,標新立異,而仍是繼續在古道上;而且不是要迎合世界,作“時尚的僕人”,要持守神僕人的立場,不作假先知(頁140,141)。這是何等尊貴的心志!同時,他相信聖靈的工作,使經文具有現代性,適應人心的情境,並使人知罪而成聖,進入得救贖的世界中(參頁142)。這才是傳道的真正意義。這才達成了築橋的目的。如果失去了立場,即使築橋又有何用?要通到哪裏?
  必須有這樣的心志,這樣的使命感,談講道,談“預備講章”才有價值。因為工具是為實用的,為要達到目的;但有了目的,還在於誰在使用,為何而使用。
  在第六章“預備講章”中,處處表現出作者的敬虔,博學和認真。這不僅是傳道人的模範,也是告訴教會應當怎樣作,怎樣要求。如果我們真相信聖經是神的話,講道是供應羊群的需要,關心人的靈魂,就不會隨意應付,當作職業上的表演,或要討人的喜悅(頁215-266)。華人教會如果要有真長進,必須有這樣的認識,更要有這樣的傳道人。我們不能只相信人的巧言令色,伶俐善辯,應對和技巧;也不是憑甚麼政治關係,走甚麼路線。最要緊的,該是與神的聯繫,走屬天的路線,就是聖經中的古道。
  在本書中連續的引述了許多傳道人的模楷,他們的態度,方法,名言,和成就。從使徒,教父們,改教運動的領袖們,和清教徒,並有教會復興中神所使用的偉人,以至今代神的僕人如葛培理等。特別是勇敢忠心如馬丁路德和約翰諾克司,勤勉的如貝克斯特,好學認真的如司布真,大有能力的如約翰衛斯理,威特腓等,真使我們感到“典型在夙昔”,不勝追念和感慨。閱讀本書的人,會在神的面前祈求,求神也在華人教會中興起這樣的人來,至少要求本身真的以祈禱傳道為事。如果你能買一本書送給你的牧師或傳道人,使他們讀這本書,並加上禱告支持,就會看見教會復興的後果。

  本書譯筆一般說來算得暢達,不過有時在特用語詞方面,有好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甚至是不該有的錯誤。誰都知道翻譯的難處。有心注意傳道的人,自然能諒解並勝過這些傳通的阻難。我們都同意不能因噎廢食;但也沒有誰不同意噎的滋味難受。不論是吃東西,或回到築橋的比喻,我們都會同意,食道和行道,都以暢通無阻為好。(于中旻)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雲彩生活

稱心園藝:沙漠玫瑰 ✍餘暇

點點心靈

生命光環.機不可失 ✍吟螢

寰宇古今

誰先到達美洲和澳洲 ✍曲拯民

寰宇古今

失弓得弓 ✍史述

談天說地

復活主的三現 ✍凌風

寰宇古今

平靜的印度洋 ✍曲拯民

寰宇古今

以色列人的哭牆與圍牆 ✍殷穎

點點心靈

竹窗是一首詩 ✍音凝

藝文走廊

受苦有益 ✍殷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