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談天說地 ✐2022-11-01

看“僕人領袖”

英女王逝世有感

林向陽

 


英女王伊利莎白二世
(攝於1952年)
©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London

轟動全球的新聞

  英國女王伊利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於九月八日在蘇格蘭的Balmoral Castle安詳辭世,享壽九十六歲。
  她是世界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女君主,也是英國史上最長壽的掌權者,和英國史上首位慶祝白金禧(在位七十週年)的君王,更是英國國教聖公會最高領袖和“大英國協”(Commonwealth of Nations)的首領(大英國協於1931年由英國和已獨立的前英帝國殖民地或附屬國組成)。(註一)

英女王精彩的一生

  1936年,才登基幾個月的愛德華八世(Edward VIII),因堅持和兩度離婚的美國少婦Wallis Simpson結婚,與英國國教發生衝突(英國王后不能是個離婚女),於是,他讓王位給弟弟喬治六世(George VI)。喬治六世後於1952年去世,其大女兒伊利莎白登基,是為伊利莎白二世。(註二)
  當年,年輕的女王曾向整個大英國協發表廣播演說:“我向你們全體宣佈,我將畢生,無論壽命長短,竭誠為你們服務。”她並說:“上帝將幫助我實現誓言。”她對神的依靠,可見一斑。
  根據王室臉書指出,在女王統治的七十年中,大英國協從七個成員國發展到五十六個成員國,佔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女王在位期間,到過一百一十七個國家,出訪至少三百二十五次(包括大英國協成員國超過二百次,其中加拿大十二次)行程哩數可環繞地球四十二圈。(註三)
  女王是現代歷史上最致力促進慈善的君主之一,她宣稱是在耶穌基督的激勵下如此服事。女王是超過八百多個不同慈善機構的贊助人,她為支持的組織籌集了近二十億美元。這些機構,在大英國協計有四十五國參與,均產生重大影響,其中包括輔導年輕社區領袖,支持偏遠地區醫療工作和建立森林保護網絡等等。(註四)
  女王在位七十年共任命過十五位英國首相,在其逝世兩天前,女王任命了新任英國首相Liz Truss,這是她最後一次履行公職。在位期間,女王經歷大英帝國衰敗,民主政治興起(如:殖民地或附屬國紛紛獨立,大戰後英國重建,通貨膨脹,能源短缺,經濟衰退,脫歐等等)。她臨危不亂,帶領英國走過波濤詭譎的國際局勢。(註五)
  女王外交手法高明,近年她在探訪愛爾蘭時,微笑着與前愛爾蘭共和軍指揮官,北愛現任第二部長(James Martin Pacellill McGuinness)握手,對彌合北愛衝突的傷痕具有重大的意義。

女王的家庭生活

  1947年,她與希臘的菲利普王子成婚,兩人育有三子一女;現有八個孫子女;十二個曾孫輩。女王離世後,由其七十三歲的長子查爾斯王子繼任,是為“國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而查爾斯的長子,現年四十歲的威廉王子則成為王儲。

  女王一生循規蹈矩,終日面帶微笑在各種正式活動中穿梭,她親民,仁慈老奶奶的形像很得民心。
  女王生活中經歷了許多挑戰,1992年是被女王稱為“可怕的一年”:她心愛的溫莎城堡失火,長媳戴安娜出書曝家醜;女王三个孩子的婚姻在同一年破裂。1997年,前兒媳戴安娜車禍去世;2002年,女王的妹妹和母后病逝;2020年孫子哈利王子(Prince Harry)宣佈退出英國王室;女王次子安德魯王子(Prince Andrew)被指控性侵未成年女性,雖然已庭外和解,但已名聲掃地。2021年4月,與女王結婚長達七十四年,她深愛的丈夫-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逝世,享年九十九歲。

  女王善於化解外界對王室的批評,如:因前兒媳戴安娜意外死亡,導致國人對她和王室猛烈批評,女王直接在電視上發言哀悼,並與夫婿走到民眾堆放的鮮花前,閱讀致哀卡片;在戴安娜安葬之日,女王與夫婿和家人身穿黑衣站在王宮前等候,在其靈柩經過時,女王低頭致哀,被媒介認為是女王生平第一次低頭致哀而被國民稱讚(註六)。女王也開放其宮殿,供國民參觀,以便籌款維修失火的溫莎城堡;對王子安德魯,女王收回了其軍銜和王室資助,以示懲罰。女王並主動為自己每年投資所得納稅,以減輕國人對王室的經濟負擔(註七)。故此,雖然王室後代醜聞多,時受批判,但是女王憑藉願意傾聽與了解的態度,讓她依舊深受英國民眾愛戴。

英女王的信仰—宣稱基督是她服事的主

  伊利莎白二世不但是英國君主,也是英國國教最高領袖。故此,除了需肩負英國君主的世俗責任,伊利莎白二世還需監督英國國教各種教會事務。她會根據首相的建議,任命英國聖公會的大主教,主教和院長。
  女王經常談及她個人的基督信仰,並且向她的子民推薦這個信仰:
她的祖父喬治五世國王開創了王室聖誕演說的傳統,而女王在她1952年發表的第一個聖誕演說上,請大家為她的加冕典禮禱告,並且說:“禱告求上帝賜我智慧及力量,讓我在未來人生的每一天能履行我的每個承諾,並且能信實地事奉上帝和你們。”從此,在每年聖誕演說中,她都把神加入其中。
  在1953年的加冕典禮上,女王陛下宣誓“願意盡己所能,維持,保護神聖不可侵犯的英國國教,包括其經由法律確立的教義,崇拜,原則及治理。”
  她在2000年說:“對我而言,基督的教導及上帝對我的監督為我的人生設立了一種架構,我努力按照這個架構來生活”,“我和你們之間許多人一樣,在艱難的時刻因着基督的話語及榜樣得到極大的安慰。”
  2002年,妹妹及母后(Queen Mother)去世,女王經歷了痛苦的一年。在那年的聖誕致辭中,她談到基督教信仰如何支撐着她。
  她定期去教堂參加主日崇拜,她以聖經和公禱書為基礎。與美國佈道家葛培理牧師(Billy Graham, 1918-2018)相識幾十年,與其分享對聖經的熱愛,並多次邀請葛培理牧師到英國講道。

  女王奮力維護基督教信仰。當年有世俗人文主義者挑戰基督教在英國的地位,特別是英國聖公會至今在英國的國教地位。女王為此曾於2012年,其登基六十週年,在Lambeth Palace發表演說,公開表達對英國國教的支持:“信仰在數以百萬計國民的個人身分與生活上,發揮了關鍵性的引導作用,不只提供信仰系統,更賦予歸屬感。”她說:“教會作為國家社會的一部分,為全國創造及維持社區發揮關鍵作用,並且為其他宗教信仰群體,甚至沒有信仰的人,創造了自由生活的環境。”現時英國聖公會有2500萬名會友。(註九)

  2016年,女王再次表示耶穌基督是“她所服事的王”。
  女王在今年八月三日,給今年聖公會各主教的世界性集會Lambeth Conference的信函中表示:“基督的信息和教誨一直是我一生的指南”。當時有來自一百六十五個國家的聖公會主教參加了該次會議。
  她鼓勵所有信仰者出席教會活動,和參加西敏寺教堂舉行的年度大英國協主日禮拜。
  今年六月,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舉行的白金禧年感恩儀式上,佛教和猶太教領袖,也與英國聖公會信徒和其他基督徒一起出席。(註十)
  她曾會見了五位天主教教宗-對於曾經轟轟烈烈地脫離羅馬天主教的基督教新教派領袖來說,這是一個令人矚目的轉變。(註十一)
  女王在其九十歲生日,曾專門為僕人女王與她侍奉的王The Servant Queen and the King she serves)一書作序,女王如此說:“我一直以來都非常感激你們的代禱和神堅定不移的慈愛,我確實看到了祂的信實。”(註十二)
  女王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基督信仰,提到英國的國家歷史,傳統和國家精神的重要性。女王表示,英國國家歷史上的復興與傳統,精神都與基督教密不可分。

女王安息

  九月十一日,為女王舉行的葬禮和移靈儀式盛大而且隆重,數以萬計的民眾在長達數十英里,在靈車經過的道路兩旁沿途送別女王。民眾在女王靈車經過時鼓掌致意,和投擲鮮花。之後靈柩再放置在西敏廳四天,全天二十四小時開放供大眾瞻仰。據報道,排隊等向女王靈柩致哀的人潮綿延四公里長,有的民眾更是在外等候四十八小時。
  她的國葬儀式於九月十九日在倫敦西敏寺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舉行。西敏寺是英國歷任國王舉行加冕典禮的地方,也是伊利莎白二世1947年與菲利普親王結婚,1953年加冕的地點。從十八世紀以來,該教堂就沒有舉行過任何一位君主的葬禮。   據統計,有超過一百位國家元首,還有外賓,教會領袖和宗教人士,共有超過二千人出席。
  國葬儀式結束後,女王靈柩繞行倫敦街頭,最後在溫莎城堡的聖喬治教堂(St George's Chapel)舉行安葬儀式。

女王國葬儀式

  以基督教方式舉行,詩班唱的七首聖詩,據說是女王生前選定的,其中有“All My Hope on God is Founded”(上帝是我一切向望),“Christ is Made the Sure Foundation”(耶穌基督堅固根基),“The Day Thou Gavest, Lord, is Ended”(晚間頌聲),“The Lord’s my Shepherd, I shall not Want”(詩篇二十三篇-主是我的牧者),“The Russian Kontakion of the Departed”(俄羅斯逝者頌歌)-這首合唱曲也曾被用於菲利普親王的葬禮。

  被稱為“僕人領袖”的英國女王國葬儀式有寓意,提醒世人即使君主也在基督統治之下。正如英國聖公會最高牧師,坎特伯里大主教Justin Welby在講道時說,女王觸動了“許多人的生命”。他表示,女王在二十一歲時就宣誓一生將竭誠為國服務,但是很少能看到有人如此忠心地信守其承諾;並且很少領袖能像女王去世後,得到如此多傾瀉而出的愛與哀思。他又呼籲當時出席的各國元首,仿效女王的僕人式領導:“許多領袖是生前被高舉,死後被遺忘。女王陛下的榜樣不是建立在她的地位或野心之上,而是她所追隨的主。”
  大主教最後引用女王在新冠疫情期間向全國發表電視演說時,提及的一首歌曲“我們會再相見”(We will meet again)作結束:

“我們都將面對上帝仁慈的審判,我們都可以分享女王在生死存亡間的盼望,就是這激發了她的僕人式領導—生前服事,死時盼望。…所有仿效女王的榜樣和信靠上帝的人,都可以和她一樣說:‘我們會再相見!’”(註十三)

  國葬儀式在全英各地的教堂進行現場直播,透過電視和網絡,估計全球有四十一億人觀看。(註十四)

  感謝主!女王伊利莎白二世雖然離世,但是她的國葬禮也為主耶穌作了美好的見證。願這些詩歌,閱讀的經文和證道,能在這四十一億觀看廣播的人心中撒下福音的種子,使人思考人生的永恆去向,也讓基督徒檢討自己,思想我們人生的使命,和事奉的主耶穌基督。

註一至註十四:網絡搜索

(同載於Truth Monthly 真理報美東版)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221102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