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點點心靈 ✐2022-05-01

領袖藝術十三篇(七)

儉約

余仙

 

  從前儉約只是個人的生活習慣,甚至人不以為是品德;有時還模糊了儉約與吝嗇的邊界。
  說儉約,基本上應該先想到食物。
  中國人歷來有吃得飽的問題,所以國人的特別問安方式有:“吃過飯了嗎?”所以請客吃飯的時候,雖然受食量限制,在邊際效用之外,會產生反效用,有難受的感覺;不必要的常得表明熱情慷慨和排場,過分預備,超過肚皮所能容納的,以至故意造成“廚餘”,處理很費周章。
  還是甘地講得好:“如果世界上有一個人沒吃飽,而我恣意浪費,那就是犯罪!”

  宋代名臣司馬光,字君實,也以誠實知名。他也是一個有超常的儉德的人。在他“訓儉示康”中說:“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他相信:“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司馬光能把“儉”衍伸為所有品德的至要,真是透徹卓見。他知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更是至理名言。

  二十世紀初,出現了消費刺激生產的想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復興,在許多地區出現。人們以為資源可以隨意浪費。掠奪能源引起戰爭,戰爭構成能源的問題。壞消息是石油資源不僅會枯竭,搶到手還會造成環境污染!
  有人造訪慈善機構,見他們奢侈不知惜物,斷定不值得支持。更不知政府機關,以浪費是維持經費增加的手段,完全忘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無異偷納稅人的錢。
  古人說過:“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那時石油還未開發應用,柴就可以足用,只是要不忘節約。
  好在有人警覺了,着意發展再生能源。神給人預備了水力,風力,太陽能;如果適當的發展,使用,支配,該足以供應全人類的需要。倘若不夠分配,應該考慮公平和節制,有分於同類,誰都沒有權利無限度的浪費。
  聖經總是給我們最好的教訓:耶穌變化五餅二魚,給五千多人吃飽;當然沒有誰限制祂重施故技;但祂吩咐門徒,“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蹧蹋的。”門徒們便遵從主的話,將五個大麥餅給眾人吃剩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約翰福音6:5-13)這是教導我們節約的典範,也兼及對環境保護。
  古時的社會,很少有垃圾問題,因為人都節用,沒有那麼多的浪費,一般可以再生。垃圾的問題是現代才有的。現在世界上已經發生過垃圾戰爭,不過規模還不大。
  貪後的惡性副作用是浪費。浪費是醜陋的事,也明顯的破壞人類生活環境的美好。

  儒家的君子典型,溫良恭儉讓,很近於基督教文化;所需要的是重生得救的新生命。可惜,那打着基督教招牌的,表現只有:強暴驕奢爭,儘想欺壓別人,那又該怎樣講?(待續)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220506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