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點點心靈.小品 ✐2012-05-15

上帝的國與時空

湮瀅

 

  人,不能脫離時空而存在。因此,人也常常喜歡將上帝的國度用時空的觀念來衡量。在法利賽人的心目中,上帝國度的空間位置已不成問題,他們僅要尋求時間的答案。所以問耶穌“上帝的國幾時來到?”但耶穌知道他們對空間的基本觀念也錯了。因而他們尋求時間的動機,不過是想投機取巧,在上帝的國尚未臨到之前,先享受罪中之樂。所以主耶穌由根本上粉碎了他們的幻想。告訴他們上帝的國不受時空的限制,它並不透過人的時空觀念而存在。
  “人也不要說,看哪,在這裏,看哪,在那裏!因為上帝的國就在你們心裏。”“心裏”(God is in the Midst of you)應該譯為“中間”更較合適。我們應當將上帝作為我們一切日常生活的中心,這樣便能實現上帝的國。上帝的國不是土地,人民,主權的結合,也不是政府,軍隊,或建築物。耶穌曾清楚地對彼拉多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但我們若能尊主為王,處處以上帝為中心,我們圍繞在祂的周圍,這便是上帝的國。
  但自古以來,人們不願意以上帝為中心,所以就顧左右而言祂:“看哪,在這裏!看哪,在那裏”人總是要試着將上帝由中間的位置挪開,放在“這裏”“那裏”“旁邊”“外面”,而自我取代上帝的地位,以自我為中心。考白尼哥雖證實了太陽是宇宙的中心,但固執愚昧的人類,仍然閉上眼睛說:人住的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而這個自我欺騙的悲劇,今天仍在繼續上演。
  人為甚麼要脫離上帝的國,另建自己的國呢?原來耶穌已經在這裏說了:“祂必須先受許多苦,又被這世代棄絕”。“受苦”與被“棄絕”是十字架的記號,也是上帝國的特徵。難怪人們要另建自己的國了。但以自我為中心的國度,雖可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但終不免沉淪滅亡。在上帝的國中雖要受苦與被這世代棄絕,但最後卻要得到永生的福樂。
  然而如何才能進入上帝的國呢?
  主耶穌在這裏藉着兩段沉痛的歷史,給我們提示了兩條必經的途徑,祂說:“羅得的日子,人又吃又喝,又買又賣,又耕種又蓋造。到羅得出所多瑪的那日,就有火與硫磺從天上降下來,把他們全都滅了。”羅得出所多瑪的“出”字,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我們整天困在所多瑪城裏就是出不去。吃,喝,買,賣,耕種,蓋造太忙了,太舒適了,明知道有硫磺火,但誰捨得離開這充滿了現代物質享受的所多瑪。儘管我們有時也像法利賽人一樣很關心上帝的國幾時來到,但誰有勇氣走出去,我們用一生的時間也走不出。也許你走出了所多瑪,卻進了姐妹城市蛾摩拉。有時你也喊着走,但是走兩步,退三步,等於不走。多少人像羅得的妻子,雖被天使拉着手走出來,然而人走心不走,揮淚離所多瑪,一步一嘆息,一步一回頭,還是逃不了悲慘的命運。
  有的時候,我們勉強出了所多瑪,但沒有保羅這樣的襟抱;“看萬事如糞土,以得着耶穌基督為至寶。”我們走出了所多瑪也要帶一點紀念品,留一撮糞土放在身邊,一點也不乾淨利落,老是拖泥帶水。我們既然走出了所多瑪,應當像徐志摩寫的那句詩:“我走了,揮一揮袖子,不帶走一片雲彩。”


Lot and his Daughters, c.1521
Lucas van Leyden, 1494-1533

  “那時候的人又吃又喝,又嫁又娶,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洪水就來,把他們全都滅了。”僅走出了所多瑪還不夠,要進入挪亞的方舟,才能置身於上帝的國。但出所多瑪不易,“進”方舟也困難。方舟的外面,海闊天空,有極大的自由,進入狹窄的方舟,行動受了限制,由舒適的高樓大廈,進入船艙與飛禽走獸為伍,裏面的空氣惡劣透了,簡直是一種不可想像的生活方式;要付出太多的忍耐,要犧牲太多的自由,而一家八口密集一室,更增加了不少生活上的困難。這如同許多人相信了耶穌,加入了教會,發現自己太多的自由被剝奪了,處處要遷就,時時受限制,真不如從前過得舒服。甚至裏面的光線也黯淡,你發現了教會裏有太多的缺點。方舟外面有的是自由,何不縱身一躍,恢復自由身。然而,外面的驚濤駭浪瞬刻便將吞噬了你的性命。上帝的國雖不如“理想”,但祂將保守你的生命,到永生。
  朋友,求主賜給我們力量,讓我們走出朝夕眷戀的所多瑪,投進挪亞的方舟—上帝的國度吧!閃電已經閃過天際,人子降臨的日子近了!

本文選自作者散文集石頭的誘惑
台北:道聲出版社
(10641台北市杭州南路二段15號,電話:(02)23938583)
(書介及出版社資訊:https://shop.taosheng.com.tw/product_show.php?sid=1237432416#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120511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