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樂趣飄送.歌劇 ✐2012-03-01

浮士德歌劇

劉廣華

 


古諾

  筆者不是音樂家,只是一個從少年時代就愛上歐西古典音樂(以後簡稱古典音樂)的人。筆者一生的愛好就是每週找兩三個鐘頭坐下來欣賞古典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中的歌劇。因為在歌劇裏面有交響樂,樂器獨奏,大合唱,獨唱,二重唱,四重唱,甚至六重唱,場面十分偉大。在所有歌劇當中,筆者最喜歡十九世紀法國大作曲家古諾(Charles Gounod, 1818-1893)所寫的浮士德Faust)。

  浮士德是德國古代的一個傳奇人物,年代大概是十六世紀。據說他是一個科學家,後人都稱呼他做浮士德博士。古代歐西的科學家,不像今天的科學家,專門研究科學。他們也研究神學和其他學問。總而言之,浮士德是一個非常博學的學者。他花了一生的時間去埋頭苦幹,研究學問。可是有一天,他對着鏡子,發現自己已經是一個雞皮鶴髮的老人。他很後悔,於是他與魔鬼來一個生命的交易。他願意用他的靈魂,向魔鬼換取青春和享樂。


歌德

  後人把浮士德的故事編寫成詩歌,文藝,音樂和戲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筆下的浮士德.悲劇第一集Faust I)和浮士德.悲劇第二集Faust II )。歌德是十八與十九世紀之間的德國大文豪。他不但是文學家,也是詩人,哲學家,法學家和自然科學家。筆者相信許多讀者都讀過他的名作少年維特的煩惱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 English: 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這部小說使歌德一夜成名。

  古諾就是根據歌德的浮士德.悲劇第一集的內容而寫成他的不朽巨作浮士德歌劇Faust, opera)。當然,古諾只是作曲,劇情則由兩位專門寫劇情的作家根據古諾的構思而執筆。全劇共有五幕,語言是用法語。歌劇開始的時候是扣人心弦的前奏曲。前奏曲過後,年老的浮士德在他的書房裏面懊悔和歎息。因為他覺得他用了一生的時間去研究學問,雖然獲得別人的尊敬和讚賞,卻換來老弱,孤寂,病痛,與貧苦。外面的陽光雖然仍舊普照天下,但是誰能給他一點溫暖呢?他手中拿着一杯毒酒,兩次企圖自殺,結束他的一生。可是正當他要把毒酒飲下去的時候,窗外傳來少女們和上班工人快樂的歌聲,歌頌青春與愛情。最後浮士德憤然自言自語的說:“為甚麼他們如此快樂,而我只有死路一條呢?神啊,你太不公平!我辛苦一輩子去研究學問,實在是枉然!早知道是如此收場,當初倒不如聽從撒但去尋歡作樂,享受人生。”浮士德給魔鬼留了地步。


第一幕:魔鬼讓浮士德看見在紡紗車前的瑪格麗特
(約繪於1864年)

  忽然魔鬼的化身梅菲斯托腓利(Mephistopheles)出現在他的面前,以後就叫他做魔鬼吧。魔鬼舉手作法,讓浮士德看見一個美麗的少女名叫瑪格麗特(Marguerite),坐在紡紗車前。跟着魔鬼又把一張合同放在浮士德的面前,對他說:“博士,如果你肯把你的靈魂賣給我,我就叫你反老還童。”浮士德立刻在合同上簽了名,突然,從鏡子裏面他看見自己真的變成一個英俊少年。他實在太高興了,於是高唱。“讓我來享受青春,享受愛情,享受人生!”魔鬼也加入浮士德,一同歌唱。這就是第一幕。

  第二幕的背景是一個廣場。一群大學生在喝酒歌唱,引得過路人也加進來。瑪格麗特的哥哥瓦倫丁(Valentin)出征,誓言為國為民而犧牲,並虔誠的為他的妹妹禱告,求神保護。突然間,魔鬼闖進來,大唱“金牛犢之歌”。咋聽這首歌,好像是聖詩的調子,其實是魔鬼之歌,引誘人狂歡放縱,離開真神。第二幕結束之時,瑪格麗特出現,手拿聖經,向着禮拜堂走去。浮士德看見,歎為仙人,於是立刻跑前去向瑪格麗特約會,卻被瑪格麗特婉拒了。


第三幕:瑪格麗特的花園
(約繪於1859年)

  第三幕的背景是瑪格麗特的家。魔鬼把浮士德帶到她的花園,同時又帶來一個珠寶箱。魔鬼把珠寶箱放在後門的入口處,然後與浮士德一起躲在樹蔭下,等候瑪格麗特從禮拜堂回來。不一會兒,瑪格麗特果然回來,從正門走進房子,坐在窗子前開始紡紗。可是她內心有一點麻亂,她忘不了在街上向她約會的英俊少年。歌德曾經說過。“哪個男兒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於是瑪格麗特走到花園裏面去散心。當她打開後門的時候,首先看見一束鮮花,是一個默戀她的男童名叫西貝爾(Siebel)送來的。當她拿起鮮花的時候,又看見一個珠寶箱。她立刻放下鮮花,蹲下來把珠寶箱打開,看見裏面滿載女孩子最喜歡的珠寶。她隨意拿起一些,戴在自己的身上,然後跑回自己的臥房,照照鏡子。她發現自己太美麗了,於是歡喜若狂的唱起浮士德歌劇裏面最有名的“珠寶歌”(the Jewel Song)來。一個天真純潔的少女竟然變了另一個人。魔鬼乘機替浮士德製造親近瑪格麗特的機會。結果,在若即若離的情形下,瑪格麗特終於愛上了浮士德。

  第四幕共有三場。第一場的背景還是在瑪格麗特的家裏,可是已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瑪格麗特站在窗前想念浮士德,精神憔悴,臉色蒼白。有幾個過路的婦女嘲笑她說:“那勾引良家婦女的小白臉跑掉了。”原來浮士德真的忘情負義,很久沒有來看瑪格麗特了。瑪格麗特已經身懷六甲,獨自坐在紡紗車前,傷心地獨唱着:“雖然他沒有回來,但是我永遠等待他。”


第四幕:魔鬼控告禱告中的瑪格麗特
by Eugene Delacroix, 1827

  第二場的背景是在禮拜堂裏面。可憐的瑪格麗特俯首屈身的走進來,虔誠的跪下向神禱告,求神寬恕她,讓她的心靈得到寧靜。突然魔鬼又來了。這一回,魔鬼是來控告瑪格麗特,指責她犯下不貞不潔的罪惡。一群污鬼的喊叫,混在詩班的大合唱裏面。善惡相爭的聲音,令人扎心。在禮拜結束之時,魔鬼瘋狂的喊叫說。“瑪格麗特,你罪無可恕!地獄大門已經為你敞開,快進去吧,這是你的歸宿!”瑪格麗特驚倒在地上。
  第三場的背景是在大街上。群眾在夾道歡迎從前線凱旋回來的戰士。戰士們一面走一面唱浮士德歌劇裏面有名的“戰士自豪歌”(Soldiers' Chorus)。瑪格麗特的哥哥瓦倫丁也回來了。當他從西貝爾那裏得知他的妹妹出了事之後,便立刻去找着浮士德,要和他決鬥。浮士德在魔鬼的協助下,用劍刺中瓦倫丁的胸口。瓦倫丁大叫了一聲,倒在血泊之中。瑪格麗特跑出來跪在哥哥的身旁痛哭,瓦倫丁在呼吸最後一口氣的時候,詛咒他的妹妹說:“瑪格麗特,你罪孽深重!即使神赦免你,世人也會永遠唾罵你!”

  第五幕的背景是“瓦爾普吉斯之夜”(Walpurgis Night),又叫做“魔女之夜”。在每年五月一日夜裏舉行,魔女們聚集行樂。魔鬼帶着浮士德前來參加。古代美女的幽魂,一一出現,包括古希臘神話中的海倫(Helen),埃及妖后克莉奧佩特拉(Cleopatra)等。浮士德看呆了。突然間,在浮士德眼前出現了一個可憐的幻影,她的脖子上有一條鮮紅的血印!浮士德大叫一聲。“這不是瑪格麗特嗎?”他沒有心情再看下去了,叫魔鬼帶他回到城裏面去,要看看可憐的瑪格麗特。


第五幕:瑪格麗特的幻影突然出現在浮士德眼前
by Eugene Delacroix, 1827

  魔鬼帶着浮士德來到一個陰森的監牢。瑪格麗特被關在裏面,躺在地上睡着了。她因神經錯亂殺死了自己親生的嬰兒,被判了死刑。當浮士德看到這個淒涼情景的時候,良心受到深深的譴責。他輕輕的叫醒瑪格麗特,正想向她懺悔,求她寬恕的時候,瑪格麗特看見浮士德,歡喜若狂,因為她仍然深深的愛着他。她拉着浮士德的手,回到初戀之時的歡樂之中。天快亮了,瑪格麗特行刑的時候快要到了,她向天伸出雙臂,向神發出最後的禱告。魔鬼得意忘形,在大聲喊叫:“她受到當受的懲罰!”豈知就在這一刻,一群天使唱着歌,從天降臨,把瑪格麗特的靈魂接去。魔鬼被一位天使用利劍刺倒,浮士德則跪在地上,合起雙手,目送瑪格麗特的靈魂升上天堂。跟着大幕垂下,全劇告終。

  浮士德這套歌劇,由開頭直到結尾,音樂優美,劇情感人,沒有冷場。全劇充滿基督教的色彩,彰顯聖經的真理,不愧被列為偉大的作品。這套歌劇有不少錄音,筆者認為有兩套很值得收藏。第一套是百代(EMI)唱片公司在1959年出版的。扮演魔鬼的是保加利亞歌唱家鮑里斯克利斯多夫(Boris Christoff, 1914-1993)。他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男低音之一。第二套是飛利浦(Philips)電子公司在1986年出版的,扮演瑪格麗特的女高音是奇里特卡娜娃女爵士(Dame Kiri Jeanette Te Kanawa)。卡娜娃女爵士是一個美麗的混血兒,1944年生於紐西蘭,父親是毛利人,母親是愛爾蘭人。1966年,她前往英國倫敦留學。1971年,她在美國演唱一舉成名。1984年,她被英國封為女爵士。卡娜娃女爵士被音樂界譽為世界第一抒情女高音。勞力士(Rolex)手錶公司曾經宣揚她的聲音為“無價之音”(Priceless Voice)。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120303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