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藝文走廊 ✐2010-01-01


詠物詩篇

于中旻

 

  “詠物詩”是借物寄意,說的是某種事物,實則是表達自己心意,或為勸諫別人,或為宣述己志。其所用的方法是暗喻(metaphor),不說像甚麼而說是甚麼。中國古老的詩經中,多有這樣的體例。此外,曹植(192-232)的“豆萁詩”是大家最熟知的例子。
  明朝的名臣于謙(1398-1457),寫過一首“詠石灰”的詩。詩極通俗,而寓意頗深,可以作為述志的例子:

詠石灰 于謙

千錘百鍊出深山 烈火燒焚亦等閒
粉身碎骨終不悔 留得清白在人間

  石灰是建築的材料,用以塗在牆壁的外面,使成為潔白的顏色。其來源是採取石灰石,經過火燒,再磨碎成粉,加水調和,才可以使用。
  以上那首詩,敘述的就是這樣的製作過程。
  但作者的意思,是說當有的心志,不求人知,甘願受苦,要捨己無我,犧牲自己,以至粉身碎骨;這樣高潔的品德,可以潔化世界,使自私污穢的人間,得以成為清白。


鄭板橋雕像

  鄭燮(板橋,1693-1765)是清代的名士,天性純厚,而甚有才華,稱詩書畫三絕。他作詩為文淺白,卻寓意深遠,又好游戲筆墨。當他作縣令的時候,有個冬天,微服出門,穿着簡樸,也未帶侍從,到了一個秀才的家。秀才稍微讀了點書,識得幾個字,態度傲慢,高坐在那裏,看着來客,問說:“讀過書嗎?”
  “認得些字兒。”
  秀才態度好了些。再問:“會作詩嗎?”
  “可以勉強湊合幾句。請先生出個題目如何?”
  秀才指了指在爐子上吱吱作響得水壺說:“就以‘壺’為題吧!”

肚大嘴尖柄兒高
才免飢餓便自號
量小不能容大物
二三寸水起波濤

  秀才還算不錯,知道是指他說的;等他知道來客是父母官的時候,態度就轉變了;也許是永遠的轉變。
  詠物詩不要求文字上的美,未必是曠世佳作,而在於其寓意,或說教導意義。鄭詩中的壺“柄”,諧“病”字音;“自號”,諧“自豪”,只有二三寸的淺水或淺學,有甚麼好叫響的?這是勸人不可自滿高傲。誠實正常的人都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學問事物,遠比知道的多。
  使徒保羅是大有學問的人,但他從來不以學問驕人;他勸哥林多人也不要自高自大:

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哥林多前書4:7)

  主耶穌說:“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加福音14:11)全知全能的神子,與神同等,祂最有資格誇自己的榮耀,也最能知道降卑的經歷。人算甚麼,如果竟自高,以為有甚麼了不起,不僅是可笑,也是無知得可悲。
  英國大佈道家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說:“就是最微小的傳道人,聽他所講的道,也能使我得益處,因為那是出於神的話。”
  另一位英國大佈道家司布真(Charles Haddon Spurgeon, 1834-1892),有一次去別的地方,主日走進一所小教堂聚會,剛好那傳道人在念司布真自己的講章。會後問知了姓名,那傳道人感覺不安,承認自己所作的。司布真誠懇的說:“但此時從你口中講出來,我實在得了幫助。”這真是謙卑的益處。

  聖經中有許多以物比喻人事的例子。如:以賽亞書第五章的“葡萄園之歌”,是說到以色列人的背道敗壞,是最為人所知的。神也藉着自然界,叫約伯思想神創造與統理的奇妙。其實,人如果肯安靜下來,默察萬物,即使連螞蟻那樣微小的東西(箴言30:24-28),也可以使我們得啟發。求主開我們的心竅吧!

拿破崙  德拉梅爾(Walter de la Mare, 1873-1956)

“將士們,世界是甚麼?
    是我:
這降不停的大雪,
  這北方的天空;
將士們,在這荒漠原野裏
  行進經過
    是我。”

  這首詩以那麼冷靜平淡的語氣,寫一個英雄蓋世的人物,寫他的行進,失敗,都沒有感情的表露,似乎是每天發生的事情。
  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 1769-1821)在世的時候,不論擁護或反對他的人,總難以同意他是平淡的。連當時德國的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也對他嚮往。但作者德拉梅爾看透了他,這正是他平常作人的態度。拿破崙自己也承認,他一生很少想到國家,只是以他自己為中心。這樣,為了逞他個人的私意,雄心,把許多萬人的性命,葬送在冰天雪地裏。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我”字作祟。如果歷史上從來沒有這種英雄出現過,誰能說世界會有甚麼損失?
  保羅不是以自己為中心,不肯犧牲別人,達到個人成功的目標。他不想作英雄。他說:“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9:23)這樣的人生,是多麼值得欽敬?這才是真正的成功。這是為了基督而活的生命。
  如果把你的生命,濃縮成一首短詩,該是怎麼寫法?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100107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