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寰宇古今 ✐2008-12-01


主持和合本聖經翻譯工作的狄考文

曲拯民

 

  自從官話和合本新舊約聖經於民國六年,即1917年,定稿於次年出版後,八十年來,不斷有人指出:它經西方傳教士多位負責,雖有華人譯員相助,白話文的風格和標準並未臻完善境地。因此後來在不同地方和時間,至少在新約方面有重譯之舉,遂有新版本多種問世。
  誠然,世上很難找到十全十美,毫無瑕疵的傳譯,僅就新約而論,時見它染有中國北方俚語。試取使徒書信多次的“巴不得”三字和馬太福音第十三章稗子的比喻,其中的“薅”字為例,皆非江南人所熟識。在正統的解釋上,“巴”是切望,“薅”是連根拔出,故皆無可厚非。至於譯意方面是否有錯,試以施洗約翰以蝗蟲,野蜜為生之史實為例,其蝗蟲那名詞還在爭議中:槐科植物和蝗蟲同稱Locust。拉丁(Leguminosae)與希臘文是否同字不詳。在北美,槐科植物約二十種,有喬木和灌木之分。非洲遍處有槐科的Acacia,澳洲的國徵在盾形紋章旁加鴕鳥,袋鼠,其背後是一株花朵盛開的槐樹。槐花,葉或結豆有的可吃,有的不可。今巴勒斯坦地有槐,結豆莢長約十寸。槐科植物有共同點:枝生刺,花香,結豆莢。

   光緒十六年,即1890年,譯經委員會成立於上海。正在登州工作的美國長老會牧師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 1836-1908)當選為白話組的主席,其完成後即今之和合本。當時文言組另有人負責。即Dr. Chauncey Goodrich(1836-1925)(加州文宣社林振時寫的富善,詳述富善博士的生平),另有其他五位先後擔任委員,由於年老退体或已逝世,及至1906年新約完成。補進的為鮑康寧(Frederick William Baller, 1852-1922),內地會牧師,來自陝西;鹿依士(Dr. Spencer Lewis),美以美會牧師,來自四川,各有自己的漢學助理。是年在煙台攝得一張合照,共八人,足徵實情。在狄考文和富善兩博士的主持下,北方語詞較濃,自屬必然。


  譯經委員會在煙台召開(1906)
  右第四人為狄考文其左(右三)為王元德,左第三人為富善


狄考文

富善

   1836年(清道光十六年),狄考文生於美國賓州。大學卒業後,加讀神學,獲博士學位。狄考文與富善同年出生。後來在中國相遇,志同道合,交誼深厚。
  1863年,狄考文夫婦自紐約搭船去上海。臨行前,公開發下誓願:“我決意將生命獻給中國,住在那邊,死在那邊。”事實證明果然如此。
  中美間的航程經好望角和澳洲,一百六十五天,其苦可知。次年一月自上海搭船到煙台。到達前,又逢上船身觸礁擱淺之災,卒被英國砲艇所救。夫婦自煙台前往登州(今之蓬萊)。
  他深信欲達廣傳福音目的,必自興教育始,因此於1865年在登州創立文會館。參照美國制度,小學六年,中學四年,終在十七年後創立了大學。他的志願後來實在達成了,見於文會館志的畢業生名錄:除了少數任職牧師外,九成以上的畢業生從事教育工作,中小學教員不計,執教知名的大學有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山東高等學堂(山東大學),上海聖約翰,湖南湘雅(雅禮)等,軍事學校有保定,陸軍學堂及師範,雲南的講武堂等,擔課以數,理,工,天文等科學為主。我讀中學時期,有數,理,化老師兩位是狄考文的學生,品格高超,授課嚴格。
  狄考文所抱的宗旨是:美國長老會在山東興教育目的在為中國造就人才,因此除了少數單獨學習者外,文會館不授英語課。他又認為:文言悅目,白話悅耳,達成教育普及的工具不是文言,乃是白話。但為符合當時的環境,完全參照了清代縣,郡學,文會館學生必讀千字文四書詩經書經,即尚書等課本。
  他首先認真研讀中文,準備編寫本校所需的課本,和翻譯白話文聖經。
  文會館自創辦到三十九年後遷校濰縣改稱廣文大學為止,先後可數二十餘位中文老師,有舉人,廩生,生員(附生同),出學不肯參加考試或考舉人不第者,則稱秀才。其中五名先後兼任狄考文的中文老師。文會館第一屆畢業生登州人鄒立文牧師兼助狄考文的譯經工作歷十餘年,不幸罹肺病,逝於中年。後繼者為昌樂人王元德,字宣忱,他自1904年畢業開始工作,直到狄考文於四年後逝世為止。
  先母與其胞姊幼年失恃,隨我外公移居登州,並入學文會館女校。該女校的主持人為狄考文夫人。我大姨母後來適文會館畢業生鄒漸逵,他是鄒立文的長子。
  先父從我祖父意願,廢讀私塾,八或九歲入文會館,當寄宿生,時在光緒十八年(1892年)。祖父病逝前後輟學一年,在登州讀書共約十年。於1904年隨大學部遷濰縣,四年後卒業。因此我幼年對登州和狄考文的事蹟與聞甚多。
  先父曾告:狄考文的正職是牧師,但他志在教育和科學。他授課認真,學生懼之,綽號狄老虎。不論講道或授課,語詞懇切簡明,無可挑剔。
  1898年譯經委員會在登州文會館召開,約為第四次(其他三次在上海,北京和煙台),自晨至暮,長達兩個半月。依先父所憶,爭辯之聲恆達戶外。此時先父約十五歲,正讀中學。會畢,四福音成,使徒行傳仍在進行中,是八年間的斷續成績。譯經是取希伯來,希臘兩原文為據,詹姆士一世(James I)的欽定英文本只做參考,因此工作遲緩。
  是年,狄夫人病故。兩年前,狄考文將文會館的校長職務交與赫士(Watson McMillen Hayes, 1857-1944)博士,俾有時間著書,譯經,教授科學和其他工作。
  狄考文為美國長老總會和長老會上海分會的刊物經常寫論文及報導。他一生編寫的中文課本如下:心算初學筆算初學代數備旨形學(幾何)備旨振興實學要理問答分子略解理化實驗電學全書電氣鍍金測繪全書微積分習題重修天路歷程談講之法得道途程,還有英著數本,共二十餘冊。當時他的著作並無版權,曾廣泛地為中華書局和商務印書館的教科書所摘用。他的學生到各地去教書,無不以他的著作為課本或供參考。
  倘若狄考文的中文造詣不夠,絕不能編寫以上書籍。
  狄考文一生在中國工作四十餘年,僅返國四次,每次都是為學習,募款,採購,宣講及發展而努力,並非休假。
  他在登州平日的休閒處是他的工作室,那室每年對外開放至少一次:鍋爐,蒸汽機,柴油機,電動機,發電機,鏇床。電鍍設備,磨光,螺絲機,木工和鍜工應有工具,物理室儀器,化學室應有的化學品,其他如燒銲,瓦斯燈,各種電池,各式顯微鏡,望遠鏡俱備。他自己示範,對學生做檢修,保養,拆卸電機,纏線圈,上絕緣漆,他訓練的鐵工,銲工,電鍍,電線工很容易謀到出路。他助本地商人製造與裝配碾穀機,磨粉機,煤球機,撚繩機,織麻包機等,概不取利,只計原料,成本。他認為中國需要工業來改善民生。1876至1877年膠東旱災,1889年至1890年黃河與小清河下游決口,狄考文偕同其他中西傳教士前赴災區工作數月。
  狄考文逝世前,新約全書完成,詩篇正譯出中,他兼理譯經工作十八年。自創大學部到卸任是十一年,若自他從小學開創起算,從事教育工作共三十一年,在中國宣教史上非但空前,亦將絕後。
  光緒三十四年(1908),享年七十二歲的狄考文病逝青島,遺體下葬距我家半英里處的美國公墓,其紀念照片見於英本的狄考文傳,下方的註腳是先父的筆跡:“西曆一千九百零八年十月四號,狄大牧師葬於煙台玉皇頂。”是年,先父卒業廣文大學,應聘保定陸軍師範,可能專程趕回,或在遲赴中。
  “狄大牧師”之稱是由於他在七名弟妹中居長,行五的狄樂播牧師(Robert M. Mateer, M.D., 1853-1921)讀神學後,加讀醫科,是濰縣區宣道工作的開拓者,並建設了“樂道院”。1942年它成為日本發動珍珠港事變後將華北及內外蒙古的盟邦僑民集中拘禁所在。狄樂播亦正稱牧師。大學部遷濰縣改稱廣文後,狄考文被加上“大”字,俾便易於識別。
  狄考文的後期漢學助理文會館畢業生王元德(宣忱)為山東自立會創辦人之一。他助編文會館志,執教廣文大學,任濟南進德中學校長,1920年代中期在青島設華北商行,並與美籍猶裔滋美合設中美冷藏庫。1930年代,自己設計,創設華北酒精廠,出品用抵舶來。他自編頌讚詩歌為山東各地的自立會所樂用,又重譯新約全書,自費印刷,唯流傳不廣。1938年,我和同學共三人設染織廠於青島東鎮,王老慨認股份並做了我們的董事。王家的獨子鳳振長我五歲,不幸於1941年罹急性盲腸炎,病故青島,遺下妻子與襁褓中的女兒(這女兒後來任教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今居南加州,多有著作)。王老過於辛勞,於次年患腦溢血逝世,享年六十三歲。王家女兒各於四十年代中期成家,一居青島,一居加州。
  狄考文夫婦一生無子女。昔日我居賓州,在狄考文的家鄉一帶查找Mateer同姓人氏,經電話詢問十餘家,皆不知在山東登州從事福音及科學教育工作的狄考文其人,其事,引為憾事。
  今日凡讀和合本聖經的人,應該記念狄考文,富善兩博士與所有同工對中國基督徒的貢獻。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81213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