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藝文走廊.書畫 ✐2006-01-01


孔裔書法家小集

史直

 

  中華歷史悠久,近四百年的大事寫做“近代”我想並無不合,話從1644年滿清入主中華談起,那年是明崇禎十七年也是順治元年。明朝本不該亡,怎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攻陷北京,張獻忠又侵擾長江各地,山海關守將吳三桂未能馳援,反向瀋陽求救兵。不意清軍入關後就改換了朝代。
  順治當年踐祚祇六,七歲,初期的七年由叔父多爾袞攝政,先有李自成在湖北敗於清軍,死在某山中。六年後,張獻忠的餘黨也在雲南和貴州潰散了。鄭成功雖打下南京,鎮江等地,終敗於廈門,退守台灣。順治得病不治,死時二十四歲,在名義上臨朝在位僅十八年,實在是個並不順也未治的時代。
  順治的兒子康熙天資英邁,嗣立時八歲,有文武才,平吳三桂,收復了台灣和西藏。他延師苦讀宋代的理學,兼習拉丁文,出巡時常有耶穌會士在側,以憑咨詢。到了暮年,孫輩他最鍾愛的是乾隆,他時隨祖父住禁宮,朝夕相處,時蒙教誨,感情深厚,因此乾隆於當政六十年即行退位讓位與兒子嘉慶,不欲超過他祖父康熙六十一年的光輝記錄。乾隆退位後仍舊聽政四年,然後逝世,享高壽八十九。康熙和乾隆中間的雍正不及父也不如子,祇能說是承前啟後,文治武功盛世的一個過度時期,其最不光榮的一段史事是興起了文字獄。他深懼漢人藉用文字來謀反,結果是刑既慘酷,株連也廣,最屬不幸。但他在當政的十三年中也能效其父皇所為繼續修好衍聖公,並飭資重建火焚後的大成殿和重修孔府。

  今天,大成門與大成殿藍地金字的兩個豎匾都是雍正的手筆。孔子像上方的“萬世師表”四個字的橫匾是康熙所書。乾隆並未落後,寫了“弘道門”和“同文門”這兩個門匾。相傳昔日孔子講學於今大成殿前面,後世在此築壇紀念,命名曰杏壇。這兩個字也是乾隆寫的。在此不妨多加一句話:清朝各皇寫大字必效康熙,筆重墨厚,例如在孔子像上面“萬世師表”這橫匾下有“斯文在茲”四個字是光緒的手筆。初見之,其氣韻與蒼勁和康熙的筆法完全相似,疑係出自一個人。

 
孔廟入口處有四坊:金聲玉振,櫺星,太和元氣,至聖。過橋入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奎文閣,大成門,杏壇,然後是大成殿。
“大成殿”和“大成門”各三字為雍正所書。


大成殿內孔子造像的上方有兩匾。康熙字“萬世師表”,光緒字“斯文在茲”

  杏壇之東有詩禮堂,相傳是孔子教導他兒子的地方。清代各皇於參拜孔廟時必在此聆聽衍聖公或孔子後裔的學者講解經書。孔子教導兒子:“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乾隆寫了“詩禮堂”三字,並在其上書寫約百四十字的“聖喻”,囑世代相承,務必遵守聖人之力學敦行。
  孔府裏面懸掛的匾額,康熙以下兩代皇也各有贈送。孔府在宋,明,清各代續有擴建,今日看來共九進,三路布局,具四百八十餘房間的盛大局面:其正面的大堂是孔府迎接聖旨,見官員,飭祖訓和家規以及陳列仗儀樂器之所。二堂是衍聖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員之處,門上有康熙的“節並松筠”和乾隆的“詩書禮樂”兩橫匾。三堂是處理孔府家務和議事的地方,正廳懸有“六代含飴”四字的橫匾,並加上二十二個字的祝詞。


“六代含飴”懸在三堂,是乾隆所書。

  乾隆所稱的“六代”分明是指着自他祖父康熙所封的衍聖公孔毓圻(1657-1723,六十七代)為始,和孔傳鐸(1673-1735,六十八代)。六十九代的孔繼濩祇活到十八歲未受封而逝。受雍正所封的是孔廣棨(七十代)。乾隆八年孔昭煥(七十一代)被封,乾隆五十九年又封孔慶鎔(1871-1932,七十三代)。至於七十二代若何情形一時查找不為歉。以上數為六代,至此乾隆所指的“六代”就齊全了。

  康熙,雍正,乾隆共三代身為滿族的皇帝全是書法家,做為孔聖人的後裔且襲封為衍聖公的漢人豈可落後?
  本來的目標是想查找這含飴六代書法的示範,但祇找到了三代,另外找到孔子後裔另外三個人。即乾隆時代的書法家孔繼涑(1726-1791),晚清的孔昭曾(1874-1940)和孔祥霖,再加上道光年間被封的孔繁灝(七十四代),和光緒年間被封的孔令貽(1872-1919,七十六代)一共八位。第七十二代未被封,第七十五代的孔祥珂,資料缺如,也找不到他們的遺字。孔令貽是今在台灣奉祀官孔德成的尊翁。衍聖公之稱始於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始廢,改稱奉祀官。

  一.孔毓圻字鍾在,號蘭堂,六十七代嫡孫,晉太子少保,著作有孔氏宗譜與其他三種,工書畫。

  二.第六十代衍聖公孔傳鐸的缺如,遂將其第五子繼涑的墨跡一件取代。孔繼涑乾隆代子(30年,即1768)進士,官至內閣中書,手摹名蹟一百零一卷,名曰玉虹樓法帖。另有墨蹟刻成石碑現存孔廟已有五百八十四件。在今日孔廟金聲門右面的“大學”約二百字,四大石碑均出自他的手筆。一時有“南梁(梁同書)北孔”之稱譽。


孔毓圻書法作品


孔繼涑書法作品

  三.第六十九代孔繼濩早亡,未受封,亦無遺墨。第七十代孔廣棨受封時年僅十八歲,能詩文,三十歲而逝,一時也找不到遺墨。今寫第七十一代孔昭煥,乾隆和他結為兒女親家。依清朝凡例,滿漢不可通婚,尤是滿女豈可下嫁漢人?據傳乾隆某妃生此女驚見面上有大黑痣,星象人認為此女宿命不吉,除非嫁與身分高貴相齊的人家。乾隆始想到衍聖公,遂即決定將女兒交文淵閣于姓漢人領養,長成後成親。父因子貴,七十一代衍聖公的孔昭煥聲望升高了一步。他於乾隆八年襲封衍聖公,後來誥授光祿大夫,他增修了孔子世家譜並善書法。
  乾隆五十九年,號冶山,自稱鐵山園主人的孔慶鎔襲封七十三代衍聖公,他善書畫,工詩文,遺作四種共七卷。


孔昭煥書法作品

孔慶鎔書法作品

  四.嘉慶二十一年,孔繁灝襲封七十四代衍聖公,後來晉太保,工詩詞,著書三卷。

  五.七十五代的孔祥珂似未受封,也無遺墨可尋,光緒二年(1876)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襲封。他應是史上最末的一任,袁世凱稱帝時加贈他郡王銜。


孔繁灝書法作品

孔令貽書法作品

 

  六.孔祥霖,光緒丁丑(3年即1877)科翰林,著有曲阜碑碣考等書。

  七.孔昭曾,晚清舉人,擅長行書。


孔祥霖書法作品

孔昭曾書法作品

  衍聖公之尊稱存續了八百八十年。

  根據史冊,孔子故後,故居存放着他的衣冠琴車書等遺物,他下葬於“泗上”即在故居的正北。他的後人將故居保留,以便依古習按時祭祀,並葬死者於其側,生者也在附近定居。漢武帝開始尊儒學,將孔子的故居修建,將祭孔當做國祀典的一部分。自此歷代相傳,到了明代,孔廟便奠定了規模,加上清代屢次的改築和增築。
  廟堂既成,子孫依廟居住,直到宋末明初間,衍聖公的官署仍在孔廟內。洪武十年即1377年,第五十六代衍聖公始奉敕在其側之東面興建獨立的衍聖公府。約百三十年後的弘治年間才擴建完成孔府的今日局面。


孔府大門


孔府

  前面寫過,孔府是三佈局九進的,前為官衙,後為內宅,直到明朝,衍聖公官階一品,列為百官之首,又是中國最悠久而顯赫的世家。
  清朝的衍聖公是否一品不詳,但他仍享皇太子之尊,可以隨意出入宮殿,進翰林院並指導。其轄下共分六部:典籍,司禮,司樂,監印,文教,行政,各部主管全是四品官。曲阜的縣令例由衍聖公來指定。縣令來進見衍聖公必經傳達。衍聖公也可施刑杖,此杖為皇帝所賜,亦可宣判死刑,道光時期始行廢止。
  孔府保存大量文物,例如商,周禮器,元明衣冠,歷代名家手繪孔子像,與弟子合像及講學圖,共十一幅。自六十一代衍聖公起及其正室,側室及繼室等直到七十六代繪像共三十三幅。
  孔林有墓十萬座以上,刻碑五千餘石,將屆八十代。是人類史上最大最久的家族墓地。1940年我在曲阜拍攝了孔子墓碑石全部,見它是完整的,毫無裂痕;今日見照像所示:碑之上方二龍戲珠圖破裂六處,下面的“大成至聖文宣王之墓”自“大”字裂下,其下多處也是傷痕累累,疑是文革北大學生南下專砸孔廟時期的“傑作”。然卒能修補完成,陰雨之日可見其異狀的情況甚微。孔子的墓碑自元成宗立碑起算將近七百年,傳聞孔子墓曾被掘兩次,確知僅是衣冠塚。


孔林正門-萬古長春坊

  衍聖公已是歷史上的陳辭,奉祀官也被廢稱。今日的孔廟,孔府和孔林的管理者是曲阜文管會。西方的各種文字也有書法,見於古代宗教,文學,哲學等的抄本;但我國文字的書法卻為複雜中之最。在型式方面有真,草,隸,篆,在風格和筆法上除四大家即歐,柳,顏,趙以外,變化多不勝數,是獨特的,確已達到人類文字表達藝術的最高境界。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60107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