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報 eBaoMonthly.com
藝文走廊 ✐2004-09-01


耶穌的拼圖畫像

殷穎

 

  2004年在全球上映由梅爾吉勃遜導製的耶穌受難記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為電影界及教會的一大盛事。也導致了各地教會的復興。而在十六年前由馬丁思考爾斯執導的基督最後的誘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也曾在當時的教會造成極大的迴響,但卻是激烈的抗議。因該片的基本立場是反聖經與反基督,其污蔑基督的程度,較數十年前的耶穌.超級明星尤甚。片中不但為猶大賣主“平反”,又指保羅為說謊者。還褻瀆基督,將耶穌降格為一般罪人。歷史上持此論調的不信者,時有出現,不足為奇。最近我翻閱舊雜誌,便翻出一本1988年8月15日的時代周刊Time),該期封面用二十九幅歷代基督的畫像,拼湊成一張耶穌的面孔。並在基督的左腮頰上標出了該封面的主題:“耶穌是誰?”(Who was Jesus? A starting new movies raises an age-old question)。該刊在卷首語中表示時代周刊在過去曾經十六次使用過耶穌的畫像作為封面。此次封面的插圖由百餘幅義大利的莫賽克與教堂窗飾及油畫中遴選出來,在二十九幅畫像中,各採用臉像的一部分,拼湊成為一幅耶穌畫像。該期周刊在宗教欄中用九頁的篇幅對影片做深入的報道。該刊表示製片者的目的之一,是要導引觀眾自己為基督作一幅畫像。本文不打算再去討論基督最後的誘惑影片中荒謬的內容,及其為撒但張目的種種。只想談一談時代周刊的這幅拼圖的耶穌畫像。


時代1988年8月15日封面

  時代的藝術編輯由百餘幅耶穌畫像中遴選出的二十九幅,拼製成一張周刊封面,還真花了不少心思與時間。但基督歷代以來的各種畫像何止百幅,仔細搜尋恐將以千萬計,其中宋尚節在佈道時常用的中式耶穌畫像,便不在其中。多年前我去聖地考察,聖地的權威學者閃博士出示的一幅看起來十分猥瑣的基督釘十字架的畫像,表示此為根據考古學,由基督時代的人像模擬繪成。該畫像當然也未收入。這幅拼臉畫像破壞了傳統的耶穌像,讓人看了很不舒服。時代周刊說這些看起來完全不同的耶穌畫像,都是在不同時代的歷史中,與不同文化背景下所產生出來的,此語信然。其實,每一個教派,每一種族裔,每一位神學家都各為基督繪出不同的畫像。甚至每一位信徒都會為基督畫一幅他心目中的耶穌。而由於各人對基督的感受不同,其繪製之相貌也各有千秋。
  主耶穌與門徒們有一次來到該撒利亞腓立比境內的該撒大帝雕像前,看着該撒意氣風發地揮手作出君臨天下狀,便向門徒們提出“人說我人子是誰”及“你們說我是誰”的兩個提問(馬太福音16:13-20,路加福音9:18-21,馬可福音8:27-29)。也許這問題來得太突然,他們以前未曾想過,一時都愣在那裏。但他們對主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卻可以找到現成的答案:“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裏的一位”(馬太福音16:14-15),對於第二個問題“你們說我是誰?”彼得便不假思索地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這個答案雖得到了滿分,並獲得主的肯定與讚許,但不久後,彼得對主預言自己必須受苦受死,卻立刻出言攔阻,便被主申斥:“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上帝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馬太福音16:21-23),因而得到了零分。
  論到“人說我人子是誰”的答案中,分別有擬今及擬古的兩種說法,擬當代人物的,將基督比擬為施洗約翰。可以看出,施洗約翰出道較早,其知名度還超過了耶穌。至於擬古者,皆以古代先知類比,多因主在世時都在傳道,所以將主定位為先知,亦頗符合主的身分。
  主的第二個問題是針對門徒的,也是至關重要的,彼得衝口而出的答案,並非彼得自己的領受,因為耶穌說:“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易言之,一個血肉之軀的人,僅靠觀察研究並無法為耶穌找出一個完全正確的身分。因為神的真理是啟示的真理,不是人能憑自己的臆測可以發現的。
  使徒們跟隨了耶穌三年之久,但卻對主並沒有正確的認知。若然,便不會爭論“誰為大”(路加福音22:24),也不會妄想要分坐在主的左右了(馬太福音20:20-28)。當時,除認同主為先知外,也有人認耶穌為革命者,當主最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時,那些高呼和散那的激情群眾,多半都希望耶穌能領導他們推翻羅馬政府的統治,重建大衛的王國。而那些吃餅得飽的群眾,後來追隨着耶穌,認定主為社會福利的供應者。由於主在傳道時為人治癒疾病,衍至今日,許多人仍強調神醫的功能,尊主為大醫生。而如尼哥底母等知識分子,則認定主為師傅,學者。而研究聖經文學的人,甚至將主歸屬為詩人。從前還有人將耶穌歸類為嘻皮士。如今也有人說主是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今日教會中宗派林立,各按其神學與教義為耶穌繪出特定的形象,分具特色,各擅勝場。若要將世間無數人心目中的耶穌之殊相拼成一幅基督的綜合面像,恐怕要比莫賽克的拼圖還要繁複與困難,這張拼出來的耶穌像,肯定會面目全非了。


耶穌畫像,Warner Sallman 繪

  主耶穌的時代早已有雕塑與畫像,但基督卻沒有留下祂的肖像。以賽亞先知為我們所描繪的基督:“祂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乾地。祂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祂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祂。祂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祂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祂”(以賽亞書53:2-3)。保羅在腓立比書中為主譜的形象,則是“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腓立比書1:7)。都與我們大多數信徒心目中的形象難以契合,因為多半的人都要將主描繪成慈悲和藹的神態,因這才符合我們的需求。教會中常用並為一般信徒普遍接受的耶穌畫像,為插圖畫家 Warner Sallman 所繪,他於1924年作炭筆素描初稿,於1940年繪製完成,次年印刷發行。第一年即銷出一百萬幅,多數人都認為這就是基督的形像。此後相關的耶穌畫像,多根據此稿。即便後來拍成的許多耶穌傳影片,扮演耶穌角色的人,也都根據Sallman所繪的形象。但聖經中所描繪的耶穌卻並非一位文質彬彬的優雅造型,而是一位衣衫藍簍的藍領階層人物。
  彼得經由天上之父的指示,對主的問題所作出的標準答案“你是基督”(按與彌賽亞同義),而基督之正確含義為神人之間的中保(加拉太書8:19-20,提摩太前書2:5,希伯來書8:6)。其所代表的職務有三;即先知(以賽亞書61:1-2;馬太福音17:5;路加福音4:16-21),祭司(希伯來書9:11-12,10:1)與君王(以賽亞書2:1-4,9:6;馬太福音22:43-45,25:31-46;約翰福音18:36-37;使徒行傳1:11,17:31;羅馬書14:10-12;帖撒羅尼迦前書4:16-17;啟示錄1:7)。耶穌來到世上,便是要落實這三種任務。基督在世上未留下祂的肖像,所以給人們留下了想像的空間,各執畫筆,任意揮灑,形像萬殊。但人無論如何描繪,都不能遠離祂主要的精神面貌,即“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以及基督三種職務的特徵。
  當初使徒彼得承認主為基督,僅為知識的認知,並非出於彼得自我生命的體驗。所以,後來一聽說主要受難,便立刻出言勸止,反為撒但代言,攔阻主完成祭司的任務。但當基督成為彼得生命的經驗時,他便做見證說:“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上帝已經立他為主為基督了”(使徒行傳2:36)。
  耶穌在世上有三年半的時間作先知傳道,他宣傳的福音是:“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馬可福音1:15)。一個對基督有正確信仰的人,不僅要在知識上認同,更要以信心與生命去接受與體認。易言之,你若承認耶穌為你生命中的先知,便應確實悔改,接受這福音與主的大使命,並去傳揚這福音(馬太福音28:18-20)。基督的另一特徵是祭司,論到祭司的使命,主是將祂自己一次而永遠地釘在十字架上,為人的罪獻己身為祭物。信者不單要接受基督為生命的救主,並且也應將己身獻上當作活祭(羅馬書12:1),背起十字架來跟從主。至於承認基督為君王,則應謙卑俯伏在主前,尊祂為萬有主宰,萬王之王。並要恐懼戰競作成得救的工夫(腓立比書2:12),自己的名字才能寫在生命冊上(啟示錄20:11-12)。而這才是用信心與生命的來見證“你是基督”的真正含義。基督這三種特徵是相互連貫緊扣在一起的,雖有其先後的次序,但缺一不可。這與哥林多前書中講的信,望,愛的三達德密切相關。人要以信德來接受基督的先知信息,以望德來承繼基督的十架恩典,並以愛德來領受基督救世的大功。
  世人用千萬種面貌為耶穌畫像,而所切割拼湊起來的卻非真正的基督。主當初向門徒提出的問題:“人說我人子是誰?”及“你們說我是誰?”是每一個基督徒不容迴避,必須正面回答的問題。而在“你是基督”這一答案中,包括的“先知,祭司,君王”的三種職務,並非是拼湊起來的三種面相,而是要在愛裏融合為一的清晰的基督之面貌。其特徵則是“奴僕的形像,是人的樣式”。
  耶穌復活後,向門徒顯現時,仍應是祂生前的模樣。祂也帶着這個形像升上天。但基督復活後已為靈體(哥林多前書15:44),而且已變為中性(路加福音20:35)。當主再降臨世界時,祂完全是以君王的身分降臨,要來審判世界。祂的容貌應彰顯王者的威榮。當末日的號筒吹響(哥林多前書15:52),基督同眾天使在大榮耀中(路加福音21:37)駕雲降臨時,我們才能在祂審判的寶座前瞻仰主的榮美。

 

http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40910

 

©2004-2024 翼報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