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陣陣 ✐2018-12-01

論語析讀(五九)

“爾愛其羊,我愛其禮”與“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

石衡潭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八佾3.17)

注釋

  告朔:

“朔:月一日始蘇也。”(說文.月部)

告朔,每年秋冬時周天子向天下諸侯頒布曆書之制度。
  餼羊:餼,音xì。本作“氣”。

“氣,饋客芻米也,從米,气聲。”(說文.米部)

“牲生曰餼。禮:人君每月告朔於廟,有祭,謂之朝亨也。”(鄭玄)

“凡供給賓客,或以牲牢,或以禾米,生致之皆曰餼。”(正義

皇疏對此有不同解釋:

“鄭注云:‘牛羊豕為牲。繫養者曰牢,熟曰饔,腥曰餼,生曰牽。’而鄭今云‘牲生曰餼者’,當‘腥’與‘生’是通名也。然必是‘腥’也,何以知然者?猶生養,則子貢何以愛乎?政是殺而腥送,故賜愛之也。”

“三王之正若循環,窮則反本。天下有道,則不失紀序,無道則正朔不行於諸侯。幽厲之後,周室微,陪臣執政,史不記時,君不告朔。”(史記歷書

“告朔者,人君每月旦於廟告此月朔之至也。禮:天子每月之旦,居於明堂,告其時帝布政,讀月令之書畢,又還太廟,告於大祖。諸侯無明堂,但告於太廟。並用牲,天子用牛,諸侯用羊。于時魯家昏亂,自魯文公而不復告朔,以至子貢之時也。時君雖不告朔,而其國之舊官猶進告朔之羊。子貢見告朔之禮久廢而空有其羊,故使除去其羊也。餼者,腥羊也,腥牲曰餼。”(皇侃.論語集解義疏

  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羊在,猶所以識其禮也;羊亡,禮遂廢也。”(包咸)

“孔子不許子貢去羊也。言子貢欲去羊之意,政言既不告朔,徒進羊為費,故云‘愛羊’也。而我不欲去羊者,君雖不告朔,而後人見有告朔之羊,猶識舊有告朔之禮,今既已不告,若又去羊,則後人無復知有告朔之禮者,是告朔禮都亡,我今猶欲使人見羊,知其有禮,故云‘我愛其禮也。’”(皇侃.論語集解義疏

“愛,猶惜也。子貢蓋惜其無實而妄費。然禮雖廢,羊存,猶得以識之而可復焉。若併去其羊,則此禮遂亡矣,孔子所以惜之。楊氏曰:‘告朔,諸侯所以稟命於君親,禮之大者。魯不視朔矣,然羊存則告朔之名未泯,而其實因可舉。此夫子所以惜之也。’”(朱熹.論語集注

諸侯以月旦告朔於廟何?緣生以事死。故國君月朔朝宗廟,存神愛政也。(白虎通.宗廟)

古者諸侯朝正於天子,受月令以歸而藏諸廟中。天子藏之於明堂,每月告朔朝廟,出而行之。周室既衰,諸侯怠於禮。魯文公廢告朔而朝,仲尼譏之。曰:“閏月不告朔,猶朝於廟。”自是告朔遂廢,而徒用其羊。子貢非廢其令而請去之。仲尼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庶明王復興,君人者昭而明之,稽而用之耳。(蔡邕集.月令)

對讀

“有一個女人,拿着一玉瓶極貴的香膏來,趁耶穌坐席的時候,澆在祂的頭上。門徒看見,就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的枉費呢?這香膏可以賣許多錢,賙濟窮人。耶穌看出他們的意思,就說,為甚麼難為這女人呢?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她將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安葬作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馬太福音26:7-13)

解析

  周天子告朔的盛大場面已經不再了,魯國也徒有其羊,不復見禮。子貢覺得可惜了這只羊,不如撤除算了。孔子認為人見羊還能想起告朔之禮來,那就還有恢復的希望,若羊都不在,人們就徹底忘記了。孔子惦記的是禮,子貢可惜的是羊。兩人的境界有很大的不同。子貢重物質,孔子重精神;子貢看現在,孔子想未來。
  在福音書之中,馬可福音14:3-9與約翰福音12:1-8也記載了伯大尼抹香膏的事件。馬可所寫的跟這個故事幾乎完全一樣,約翰指出了膏耶穌的女人是拉撒路與馬大的姊妹馬利亞。路加福音7:36-50也講了一個抹香膏的故事,但在這個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位聲名狼藉的壞女人。
  這故事的確像耶穌所說的,是一件美事,並且在其中蘊藏十分寶貴的真理。用孔子的話來說,就是“盡美矣,又盡善也。”

(一)這件事顯示愛心的付出

  按照猶太人的習俗,要給貴賓抹香膏。但這裏馬利亞所使用的是十分珍貴香膏,馬可與約翰都記載門徒說這香膏可賣三十兩銀子(馬可福音14:5;約翰福音12:5),相當於一個工人將近一年的工資。這位女子給耶穌如此貴重的東西,她把這香膏獻給了耶穌,因為這是她一切所有之中最珍貴的。愛永不計較,愛永不考慮他所能給的是太多;愛唯一的願望就是最大限度的給予,而且當給了一切所能給,還是認為禮物太小。常識的聲音說:“何用這樣的枉費呢?”子貢也是出於同樣的心理。這當然是不錯;可是常識的經濟學,跟愛的經濟學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常識聽命於慎重的考慮,可是愛卻聽命於心靈。在人生之中常識佔有很重要地位,但是有的時候只有愛的付出才能滿足愛的要求。一件禮物若是很容易得到的,就不是一件真正的禮物,惟有在這件禮物中帶有犧性,而且超乎我們能給的限度,才是一件真正的禮物。

(二)它表示有些事情必須抓住時機,否則根本就做不成

  門徒熱誠要去幫助貧窮的人,但是拉比們有話說:“上帝許可窮人常與我們同在,使我們行善的機會永不至於消失。”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死犧牲只有一次,馬利亞代表整個人類對祂表示感恩與紀念。這是千載難逢,不容錯過的時刻。馬利亞憑着她的虔誠和愛心抓住了這個機會,讓耶穌基督的心也得到安慰。有的事情我們隨時都可以做,有的事我們只能做一次,一旦失去機會,就永遠錯失良機。我們常常受到慷慨的感情衝動,但常常沒有實行。如果我們不去實行,那種環境,人,時間和衝動,大概都永不返回。許多人生的悲劇,就是坐失“實行美事”良機的歷史。當然,最大的慷慨,是讓人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

(三)它告訴我們愛耶穌行為的香氣可以留存到永遠

  人憑愛心做的事是如此的少,以致若做了一件,就會像明光照耀在黑暗的世界之中。在耶穌生命的末期那麼多的苦毒,那麼多的背叛,那麼多的陰謀,那麼多的悲劇之中,這個故事仿佛就是沙漠中的綠洲,在黑暗世界中光耀的明燈。在這個世界上,人所能夠做的,少有比一件被人記念的美事更大的。

  孔子所關注的是禮,子貢與猶大在意的是錢,耶穌看重的是心。禮儀之中當然也有對神的祭祀,而此處主要還是指人間的秩序;金錢固然可以用來支持事奉,賙濟窮人,但猶大此時所說可能只是一個藉口;更重要的是人心,即愛神的心。這顆心專注於耶穌,聽懂了祂的話,知道耶穌即將走向十字架並明白其意義,真正地體貼父神的心意和耶穌的需要,就在最恰當的時刻,將自己的愛心毫不猶豫地獻上。我們可能並不缺乏愛心,可也許不知道獻給誰?如何獻?我們也可能有聰明智慧,但又可能不甘願獻上,畢竟愛是需要付上代價的。從馬利亞給耶穌獻哪噠香膏之後,再沒有人有這樣的機會與恩寵,但問題不在於此,而是我們可以效仿馬利亞的心志,在每個人自己生命的重要時刻做合神心意的事情。當然,不只是一時一刻,而是時時刻刻,將事情做到耶穌基督心中。這也許就是耶穌讓後來的人們述說馬利亞事蹟的心意。(下期續)

翼展萬里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點點心靈

一小塊切割的陽光 ✍湮瀅

點點心靈

曇花的啟示 ✍音凝

藝文走廊

又是楓葉紅時 ✍凌風

寰宇古今

訪蓋茨堡弔古戰場 ✍音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