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陣陣 ✐2018-05-01

論語析讀(五二)

“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與“耶和華的榮光就向眾民顯現”

石衡潭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八佾3.10)

注釋

  禘:音,古代天子祭祀祖先的大禮。

“禘,大祭也。”(爾雅.釋天)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廟。”(禮記.喪服小記)

“凡祭有四時,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礿,禘,陽義也;嘗,烝,陰義也。禘者陽之盛也,嘗者陰之盛也。故曰:莫重於禘嘗。古者於禘也,發爵賜服,順陽義也;於嘗也,出田邑,發秋政,順陰義也。故記曰:嘗之日,發公室,示賞也,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故曰:禘嘗之義大矣,治國之本也,不可不知也。”(禮記.祭統)

  既灌:已灌之後。灌,祼(guàn)之假借,祭祀之初,以酒奠地以降神。

“灌,謂以圭瓚酌鬯,始獻神也。”(鄭玄)

  吾不欲觀之矣:諸侯以下不能舉行禘祭,但據典籍記載,因為周公有大功於周室,故成王特許周公有禘祭之事,此後魯國承用不變。孔子非之,故云“不欲觀之矣”。

“禘為大祭,凡九獻。先奏樂,君以黃目玉瓚灌,為一獻;夫人灌,為再獻;君出視牲視殺,薦血腥於堂,為三獻,四獻;是為朝踐;薦熟於室,為饋食,是五獻,六獻;屍食畢,君玉夫人酳屍,是七獻,八獻;賓長酳屍,是九獻。鄭君曰:‘禘禮自血腥始,灌時未薦腥。’然則,孔子自始即不欲觀,或以其僭大禮也。”(康有為.論語注

對讀

到了第八天,摩西召了亞倫和他兒子,並以色列的眾長老來,對亞倫說:“你當取牛群中的一隻公牛犢做贖罪祭,一隻公綿羊做燔祭,都要沒有殘疾的,獻在耶和華面前。你也要對以色列人說,你們當取一隻公山羊做贖罪祭,又取一隻牛犢和一隻綿羊羔,都要一歲,沒有殘疾的,作燔祭。又取一隻公牛,一隻公綿羊作平安祭,獻在耶和華面前;並取調油的素祭,因為今天耶和華要向你們顯現。”於是他們把摩西所吩咐的,帶到會幕前,全會眾都近前來,站在耶和華面前。摩西說:“這是耶和華吩咐你們所當行的,耶和華的榮光就要向你們顯現。”摩西對亞倫說:“你就近壇前,獻你的贖罪祭和燔祭,為自己與百姓贖罪,又獻上百姓的供物,為他們贖罪,都照耶和華所吩咐的。”
於是亞倫就近壇前,宰了為自己做贖罪祭的牛犢。亞倫的兒子把血奉給他,他就把指頭蘸在血中,抹在壇的四角上,又把血倒在壇腳那裏。惟有贖罪祭的脂油和腰子,並肝上取的網子,都燒在壇上,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又用火將肉和皮燒在營外。
亞倫宰了燔祭牲,他兒子把血遞給他,他就灑在壇的周圍。又把燔祭一塊一塊的,連頭遞給他,他都燒在壇上。又洗了臟腑和腿,燒在壇上的燔祭上。
他奉上百姓的供物,把那給百姓作贖罪祭的公山羊宰了,為罪獻上,和先獻的一樣。也奉上燔祭,照例而獻。他又奉上素祭,從其中取一滿把,燒在壇上,這是在早晨的燔祭以外。亞倫宰了那給百姓作平安祭的公牛和公綿羊,他兒子把血遞給他,他就灑在壇的周圍。又把公牛和公綿羊的脂油,肥尾巴,並蓋臟的脂油與腰子,和肝上的網子,都遞給他,把脂油放在胸上,他就把脂油燒在壇上。胸和右腿,亞倫當做搖祭,在耶和華面前搖一搖;都是照摩西所吩咐的。
亞倫向百姓舉手,為他們祝福;他獻了贖罪祭,燔祭,平安祭,就下來了。摩西,亞倫進入會幕,又出來為百姓祝福,耶和華的榮光就向眾民顯現。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在壇上燒盡燔祭和脂油;眾民一見,就都歡呼,俯伏在地。”(利未記9:1-22)

解析

  禘為大祭,孔子十分看重。當他看到一些在人舉行禘禮時,不合禮儀,不夠虔誠,所以,就看不下去了。

孔子曰:“於呼哀哉,我觀周道,幽厲傷之,吾舍魯何適矣!魯之郊禘,非禮也,周公其衰矣!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故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禮記.禮運)

在後面的一些章節中,也可以看到,孔子希望人在祭祀中,有心靈的參與,而不是徒具形式。
  在利未記中,我們看到了以色列人全民如同一人向神獻祭的場面,莊嚴肅穆,宏偉壯觀。在此前的七天,亞倫與他的兒子們為承受祭司聖職做了神所吩咐做的一切事,到第八天,正式履行他們的聖職,為以色列全體百姓獻祭。在這裏的以色列全體百姓也包括在當摩西與亞倫帶領那解放了的奴僕,那些從埃及出來的─希伯來人,以東人,蘇丹人,基尼人與其“閒雜人”(出埃及記12:38)。他們在文化上各不相同,神要將他們融合為一個順服,相信而又同情的民族,即在“道中合而為一”,成為一個樂於接受神慈愛的約的民族,共同的獻祭就是必不可少的。
  整個獻祭是秩序井然,有條不紊的。摩西是全體以色列人的領袖,摩西指示亞倫當如何行,亞倫與他的兒子們各司其職,有非常好的搭配,眾百姓也屏息靜氣參與到獻祭之中。首先是亞倫為自己的罪獻贖罪祭,獻的是一頭公牛犢,表示祭司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為百姓所獻的贖罪祭,一隻山羊便足夠了。還有燔祭與素祭,最後,宰了一隻公牛和一隻公綿羊作為百姓獻給神的平安祭。
  這一繁複的儀式,以對百姓的祝福結束。亞倫從高臺走下,舉起他的雙手,為全體百姓祝福。當然,祝福並非來自亞倫,而是神自己借亞倫行之。亞倫的祝福詞可能就是這一段:

“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他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民數記6:24-26)

這是一切祝福中最美的祝福,後來,新約中使徒們的所有祝福也是由此而來。總的來說,就是神的恩惠與平安。先有神的恩惠,後有人的平安。神願意向人施恩惠,赦免他們的罪,與自己和好,人因着信,就可以在基督裏得到它,並且享有平安。
  接下來我們看到了一幕非常壯觀的場景,“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在壇上燒盡燔祭和脂油。”這樣,以色列百姓便真正看見了“上帝的榮光”。他們全體歡呼,衷心感謝神。這一獻祭全程表明:神實實在在地悅納他的百姓專心誠意獻上的祭;獻祭乃是神選擇以保持與他的百姓相交的方法;神的榮光藉着獻祭彰顯出來。後來,在新約中更清楚地指出:神的榮耀在耶穌甘心樂意,最終而又完全獻上自己為祭,滿足神公義的要求作為全人類的罪而獻時,才最充分地彰顯出來。

“如今人子得了榮耀,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榮耀。神要因自己榮耀人子,並且要快快的榮耀祂。”(約翰福音13:31-32)

  我們看到,禘的過程,與舊約中亞倫的獻祭有幾分相似,如非常講究秩序,中國的禘祭中,主祭的國君,不能由他人承當。在舊約中,主祭的是祭司亞倫,不能換別人,別人上去,都很可能被擊殺,後來,亞倫的兩個兒子果真因獻凡火而被燒滅。在禘祭中,儀式也相當繁複,有九獻之多,而且也有宰牲獻血這樣的程序,這應該都與除罪相關聯。也許,遠古的人們知道這點,到後來就不清楚了。即使孔子,他看重禘,也很虔誠,但他也不知道獻祭的真正意義,更不知道真正的榮耀,祝福在哪裏。對照着舊約新約中的記載,因着信,我們就可以明白。(下期續)

翼展萬里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藝文走廊

成功之道 ✍凌風

談天說地

儒家社會主義的理想 ✍亞谷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信仰宗教與文學 ✍于中旻

談天說地

金玉食糧議 ✍于中旻

談天說地

聖誕談 ✍于中旻

談天說地

美國獨立的播種者 ✍馮虛

樂趣飄送

勃魯克及小伯利恆歌 ✍稽譚

書香陣陣

探索《沉默》之詭譎神學境界 ✍殷穎

寰宇古今

基督教文字工作者的九旬四寶 ✍殷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