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心靈 ✐2016-09-01

玩泥巴的故事

田立柱

 

  我們這一代人的童年中,差不多都有過“玩泥巴”的經歷,那或者是一項遊戲,一般情況下,總是借助甚麼人家蓋房子時候的條件,從那裏取些已經浸泡透的黏土,經過一系列的摔,捏,揉的功夫,檢出其中的砂子草芥等雜物,獲得一塊適宜的泥團來,先從捏些小碗小碟開始,到有一天想到了雕塑的事情,並且真的動手開始了自己的藝術創作,成就到一件小小的人像,這引起我們的鄰居關注,他是一位藝者,便給予鼓勵的說,其中有個頭像有點像似蘇聯的作家高爾基,這讓我大受鼓舞,心裏就產生不少的念頭,想自己可能就是藝術的胚子,將來會成為藝術家的。

  但是到了少年時代,這個興趣卻慢慢的減弱,以致最終不聞不問的和它斷了交往,卻並不知道箇中原因。有人說“玩泥巴”其實是一項很好的益智活動,既可以動手,又在動腦了,這除了可以培養小孩子動手和動腦的能力,有時候甚至還有些給創造力的空間。讓那些泥巴能夠通過小孩子的手成為一件藝術作品,讓其充滿對未來的自信,得到一次心靈的滿足,只可惜這項活動,已經退出了兒童的遊戲和活動的天地,不知道那些新式的兒童玩具是否也一樣具有此類的功能了。

  舊約時代的先知耶利米,通過觀察窯匠製作器皿的過程,想到上帝的工作,並且由此聯繫到神和人的關係。似乎是一個比喻,卻隱含着極深的神學意涵,讓人想到神的揀選,祂的主權,以及人的自由意志等話題。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中,也借用這先知的經歷來說明信徒和上帝之間的關係。不能“自以為是”的似乎自我的無限天空,其實當認真默想我們的自身能力,與神的創造相比真是如“微不足道”的芝麻顆粒一般。假使人能夠來到神的面前,看到神的創造和祂的無限,才能對終極有個正確的認識,以及對上帝創造產生敬畏。詩歌有話說:“因主是窯匠,我是泥土,陶我與造我,全憑主意”,就是詩歌作者由此而想到的個人靈性修養的極好靈性經驗。

  兒童時代“玩泥巴”的經驗中,我們也確實有對照自己心意的操作意願。如果不合心意了,就毀掉重來,直到合乎自己的心意為止。這是一項用心用力的事情,每每因此而“廢寢忘食”一般的“盡心盡意”。每當一個合乎自己心意的“作品”完成的時候,無疑一番欣賞,充滿了深深的情誼,常常視其為自己的心儀。這豈不就是對其愛護的根據嗎?設身處地的想到那些藝術家對自己的作品所包含那“情深意切”的關注,真是注入了自己的生命一般,正如同這作品之中包含了自己不少心力和勞作,如同保羅在羅馬書第九章裏所說的那樣:窯匠有權柄從一團泥裏拿一塊作成貴重的器皿。想來貴重的器皿,不正是上帝心中的一番精心製作的結晶嗎。

翼展視窗闊 報取智域深

談天說地

人權與政權 ✍于中旻

談天說地

東亞復榮圈 ✍于中旻

談天說地

彩虹 ✍于中旻

藝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風

談天說地

社會主義資本家—子貢 ✍亞谷

點點心靈

福從天降 ✍余卓雄

談天說地

基督徒的禮節 ✍于中旻

雲彩生活

稱心園藝:紫鵝絨 ✍餘暇

雲彩生活

稱心園藝:秋海棠 Begonia ✍餘暇

點點心靈

竹窗是一首詩 ✍音凝